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活在山里 » 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老人

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老人

    跟老人打交道,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学会倾听;三是要充分的尊重。

    我的上一任局长告诉我,你在这里工作,会经常有老人在找你聊天的。

    果不其然,他们似乎都很喜欢我,有了第一次,迫不急待的又会来第二次找我。也许是因为之前在乡处理那些矛盾纠纷的事情多了。相对于村上那些普实的老百姓,这些老干部素质更好且高,他们都是或大或小从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见过的人、经历的事都非常的丰富,只要你有足够的礼貌和尊重,他们都很愿意跟你交谈,也很容易与你交心。

    梁老是一位文化干部退下的,他对整个县城的文化都有较深的研究,那天,他拿了一副画来到办公室给我看。打开之后,我看到极像花山岩画,有些抽像,且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讲,我完全看不懂,且感觉并没有美感。但他告诉我,这是我们县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画在一副石壁上的画,他把它按照实景临摹了下来。我当时并不懂得这样画的珍贵。但出于职业的素质,对这位老人给予肯定、表扬、称赞。后来,我从别人那里了解到,他的这副画是很珍贵的。

    李老很喜欢写一些文章,他经常会拿自己写的在那些我几乎没有看过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给我看,一般那样的杂志先会有认识的很出名的一些作家或是画家的一些旧文章或者画作,然后就会跟着老人的文章。与他慢慢的交谈,才了解到,经常是他得到这样的杂志会适当的交一些钱,然后还会有很多荣誉证书和一些奖牌。我经常担心他会不会上当受骗,可面对这样一位白花苍苍,已无其他牵挂与负担的老人,我想也许让老人有一种慰藉也不仿是一件好事。所以,每次只要他来办公室,我都会诚恳的看他递过来的文章,听他不停的讲述几乎都差不多的故事与经历。他也乐此不疲的做着让他自己开心的事情。

    覃老与何老是两位好朋友,他们会经常结伴而来。主要会讲一些涉及县城老人们活动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不在我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我只能是听他们讲,然后给他们出出主意。但是正是这两位老人,还真是促进了当地一项工作的发展。覃老是县老年科协的会长,他为人很热心,对本地瑶族医药很感兴趣,也认识很多本地的老瑶医,与他们关系很好。他的手上收集了两整本瑶医瑶药的手稿老方子。为了发光发热,老有所为,他想利用老年科协这个平台,出一本瑶医瑶药的民间偏方的书籍。何老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声音总有些沙哑,身材显得有些单薄而清瘦,但为人诚恳、踏实,他跟覃老一直很好,覃老想做什么,他基本都会无条件的支持。听两位老人有想出瑶医瑶药偏方这本民间书籍的想法后,我觉得这样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在一次自治区老同志到这座山城疗养的机会,认识了区老年科协的会长,及时邀请覃老拿着手稿向领导汇报工作,得到了他的认可,并支持了7000元印刷工作经费。于是之后安排办公室的小姑娘专门为他们打字,整理瑶医瑶药民间偏方的那两本手稿,之后覃老又发挥县科协的作用,收集更多的药方,于是那本瑶医瑶药民间偏方简装本印刷出了几百份。覃老说,在书的后记中,要把我的名字和一些工作写进去,我说不用了。我想自己才30多岁,还不想被写进书里,委婉的拒绝了他们。但是像这样有意义的事情,确实做起来让人很开心。

    在这里,经常会遇到这些可爱而智慧的老人,与乡下农村工作完全不一样,美好的时光,如同窗外那颗桂花树,冒了新牙,开了桂花,结了果子,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