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重启诺亚方舟上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宇宙意识的起点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宇宙意识的起点

    又过了段时光,地源星上的云层出现了分化,有些地方依旧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甲光向日金鳞开了。

    也许由于长期天冷的沉淀,也许隔绝了人类近代文明的侵染,无论是阳光明媚的地方,还是黑云压城的场所,净,成了唯一的主题,寂,成了冰封的主旋律。

    大概是物极必反吧,天上的云的厚度是从两级向着赤道递减的,这与人类意识的中的气候分布不同。

    世界四大陆,唯有苍郁大陆位于赤道附近,苍郁大陆早失去了以往的郁郁葱葱,即便有了久违的阳光,依旧很难短时间内从银装素裹之中解脱出来。

    海上在阳光在海风中更加明媚,波光粼粼海天一色,似走入了仙域净土,只是少了些生气,没有鱼儿戏水,也没有海鸟盘桓。

    这样好的一副画面也不是全无生机,若是取一滴海水放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便会发现已经有了许许多多的浮游生物已经在复苏。

    这是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白天,阳光明媚,就连风也似二月徐徐,晚上星月掉进海里,上下一色,仿若置身在茫茫宇宙浩瀚之中。

    一日,海水翻腾,如滚水油锅,肉眼不可见的飞出许多东西来,它们一闪而逝,人能察觉有巨物从海中直射天际,缺看不见那具体是什么物什。

    现在地源星地表还有人吗?当然有,即便小型星撞地源星,恐龙大灭绝时代,总还是有不少的生物躲过那场危机。

    一切生灵皆会随着时间和环境改变其原有的样貌,有人说那叫做生物进化;其实生物进化只是一个相对的词,其另一边叫做生物返祖。

    破水而出的是外星飞船,它们的伪装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不止人类科技以躲避雷达探测那样简单。

    有些先进的外形飞船不但破水而出,而且还破空而去,有些外星飞船或许没有那么先进,它们飞到了近地行星上,比如金星,木星,水星,当然月球了也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月球作为地源星近卫,是人类开发最早的太空驿站,因此,其上许多设施并不差,那些外星飞船落地以后,张晨便已经获知一些奇怪的数据。

    开始张晨并未注意,以为是什么陨石又落到了月球上什么的,但是他很快便察觉到了不对,相对于那么大的体积,其撞击的力度也微小了一些。

    有人说月球是个实体,也有人说月球是中空的,月球上没有水,只有看似山的山,看似谷的谷,其实说白了,无论它是实体还是中空,它的整体属性比之地源星要突出多的多。

    如果只说整体属性,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这有啥用,但用另一词来辅助一下,便容易理解许多,那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类便是根据这个来监控月球的全部活动的,只是岁月更迭,科技荒芜,现在的张晨所驾驭的人工智能月球监控系统并不能把整个月球覆盖。

    在视觉视野里,那里没有任何异常,这触及到了许多人的盲区,不是说那里有外星飞船降落吗,不是说。。。。。

    但是宇宙航行中,无论任何智慧生灵,首先要做的都是藏好自己,发现别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几乎是一种默契的共识。

    除了有实体的外形生物,其实以精神存在或者意念群在的生灵也是有的;它们并不是没有躯壳,而是视线了躯壳与肉体的脱离。

    简单的拿人类来说,相当于科幻小说里,把意识传到了网络里的虚拟空间,只不过,它们的意识与躯壳是可以实现完全分离。

    但这种分离也是有限制的,或许这样说,有些人含糊,这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一些内容,包括如何实现长生。

    以人类为例,人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高等生灵,他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就说他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大自然能造出来,当然人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深入到基因密码更细的几个单位,也可以造类似承担人类意识的类似躯体。

    用通俗的话说,加强了人类意识的延伸,甚至是存储,而有些外星文明已经攻克这个难题,实现了永生,它可以对原有的肉体不断的修复,也可以孵化新的载体进行长存。

    而有些外星人为了安全起见,便在探险的外形飞船中,只上传了意识,也就是说,飞船类似它们的肉身,当飞船坠毁或者发生其他意外的时候,可以通过量子纠缠技术,实现意识的复刻与转移。

    而落在月球上的几艘外形飞船里便有此类。

    张晨皱了皱眉头,月球的质量确实无形中确实大了几分,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仍是没太当回事,因为他近些日的注意力全在地源星上。

    站在地源星上,拨云见日能见青天,而站在月球上,拨云见日,那却是一片苍茫大陆,为啥说是苍茫,因为如是在往昔,看到这片大陆,即便是在月球,它也以绿色为主旋律,而如今,如冬日下了一场雪,在赤道附近近乎纯蓝的包围中呈现一片白色的勾勒。

    地源星上,北极,一艘外形飞船露出身型,只见它缓缓降落,舱门打开,从中走出几个身材娇小的人来。

    ‘把卡露莎,德里巴黎把牙哈。’其中一个人摘掉了防护罩,刚开心的跳了几步,便一头栽在了上,其他外形人见状,头也不会的扎进了飞船之中。

    这些外形飞船都是从归墟的结晶山里出来的,大多是不爱惜自己母星,致使母星毁灭或者不在适宜居住,去外太空寻找第二家园的外星人。

    这些外星人,来的有早的,也有晚的,早的已经在结晶山‘繁衍’了几代来适配地源星的本土环境,然哪有那么容易。

    生命最大的禁区,是基因的隔离,不说它们早已放弃了繁衍,选择了永生,便是代代繁衍,要适应宇宙中完全中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要么它成毒源,毁灭原生态,要么它成异类,被免疫掉,能适配的基因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珍爱原生态,保护、改造、创造宜居的原生环境非常的重要,人类的文明比其这些横跨星域对此的理解还很浅薄;当人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日地距离,月地距离及其他天体对地源星环境生产影响并能对其做出改变能力的时候,才算踏出了进入宇宙意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