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弈汉 » 第一章 议事

第一章 议事

    朝服衣冠,窥镜。

    镜中映出一张坚毅冷峻的脸庞。脸颊线条刚硬清晰,双目如炬,皓若星辰。狮鼻虎口,雄壮威严。

    徐荣向后退了一步。身长八尺有余的身躯随即填满铜镜,隆起的肌肉在长袍下隐约可见。配上这一身黑色,仅饰淡雅云纹的直裾深衣,更添神秘肃穆的气质。

    好一副皮囊!

    放到任何朝代,这都会是一位美男子。

    但看清这张脸的徐荣,眉宇间露出的不是喜悦,而是淡淡的愁绪。

    因为他不是这具身躯真正的主人,而是一个来自近两千年后的灵魂!

    在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后,徐荣大概知道了当前的情况。

    原主名为徐荣,字存侑,辽东郡人。在并州平定黄巾之战中,加入了董卓军。之后随董卓一路征战,参与了凉州各个叛乱的战争。灵帝驾崩后,董卓挟天子入洛阳,把持朝政。徐荣也在随军之列!

    表面上看,徐荣现在跟上了一个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老大。但徐荣很清楚,不久之后就会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王允吕布刺杀董卓。西凉军分崩离析,逐渐衰亡。

    大丈夫生逢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

    跟着暴戾恣睢的董卓一条道走到黑,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徐荣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尽快跳下董卓这艘船。

    在这之前,徐荣已经尝试着去接触天下楷模袁本初,打通弃暗投明的道路。很不幸,人家连搭理徐荣的兴致都没有。徐荣早该想到这种情况,边郡与中原,士族与寒门的差距,在乱世开启之前都是无法弥补的。但人或多或少有些侥幸心理,徐荣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

    时至今日,徐荣仍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对洛阳的名士贵人来说,饮酒、空谈,以及在蔡伯喈家听主人弹奏一曲,度过一个下午,都是风雅有趣的事情。这种生活,在董卓入主洛阳后也没有停止。

    听到袁绍也会去蔡邕家后,徐荣欣然乘车前往。

    徐荣在心中估量过。

    他要背弃董卓,投向士族,必定要先有人牵桥搭线。向上,袁隗、杨彪等人,不是徐荣能够够到的。向下,曹孟德只是个典军校尉,连兵权都没有,没什么话语权。多方面比较,只有袁绍是可能性最高,又最有利的人选。

    下车。

    徐荣‘正好’撞上袁绍自蔡邕府邸走出来。

    袁绍是个身材健硕的壮汉,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虎目狮鼻,颇为庄严。徐荣连忙走向袁绍,打了招呼:“袁司隶。”

    袁绍冷眼看着徐荣,明显是认识徐荣的。他傲慢地扬起下巴,道:“徐校尉,有何见教?”

    徐荣跟在袁绍身后,落后半个身位。他不疾不徐地说:“在下此来,是有事情想和袁司隶聊聊……”

    “我没有什么事儿要和徐校尉说的。”

    袁绍挥手,打断徐荣。从身份、从地位、从权势来看,袁绍都没有给徐荣好脸色的必要。只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徐荣身后站着的是董卓,袁绍才对他礼让三分。听到徐荣不是为董卓而来,袁绍也没什么好耐性。袁绍可不想被人看到,他与一个西凉军校尉站在一起。

    “只给我一盏茶的时间就好。”徐荣三步并作两步,追上袁绍。

    袁绍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看着徐荣。

    “你是凉州人?”袁绍问。

    “不。”

    徐荣否认,“我是辽东人。”

    “没什么区别。”袁绍自顾自说,随后跨上自己的轺车。

    徐荣怔在原地。

    一丝冰凉的尴尬从他的心底涌起。徐荣知道这种情绪不是来自自己,而是原主。袁绍问他的出身,与后世问他有多少存款是一个道理。而徐荣的回答则是身无分文,且没有工作。

    边郡与四世三公的袁家相比,天壤之别。

    徐荣一早就该知道这种结果。但他还是怀着一丝侥幸赶了过来,此刻,遭到这样决然的冷遇,徐荣多少有些气馁。马车下一刻就要走了。徐荣没有办法。他上前一步,抓住轺车的边框,直接说出自己此来的目的:

    “袁司隶,关于‘祭仲废忽立突’,您怎么看?”

    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

    这是尚书丁宫,在废掉天子刘辩时,对群臣说的一句话。在春秋时,祭仲是郑国大臣,他废掉了国君姬忽,另立姬突为帝。丁宫以这个例子来比喻董卓,是暗讽董卓乱政。

    此刻,徐荣对袁绍说这句话,则是想表明自己和丁宫一样,身在董营心在汉。

    袁绍冷冷看着徐荣抓住马车的手,哼了一声,对车夫下令:“回府!”同时转向徐荣,道:“徐校尉,我能回复你的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

    徐荣松开了自己的手。

    他有理由怀疑,袁绍连想也没想过,他话中的深意。徐荣自嘲的笑笑,反身走回自己的马车。想要通过投靠士族来脱离董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徐荣这才清醒地认识到这点。

    ……

    敲门声打断了徐荣的思绪。心腹韩浩站在门外,禀告道:“将军,董公派人来请!”

    董公,指的是司空董卓。

    徐荣一早就知道,今天董卓会派人来,所以早早穿上了正式的服装。既然暂时无法脱离董卓,就还是得逢场作戏。毕竟董卓是个不太讲道理的主儿,若是不小心惹恼了他,被砍了头,就太遗憾了。

    徐荣收回视线,离开房间。出了大门,轺车已经等在门外。

    很快,徐荣便来到董卓的府邸。

    进了大堂。

    已经是人头攒动。

    徐荣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不久,董卓也从后院走来。董卓是个大胖子,坐着的时候,就像一堆肉山。他的脸上满是横肉,泛着油光。一双眼睛凶恶异常,令人不敢与他对视。董卓坐下,一手撑着下巴,大声道: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丁原那厮已经启程,赶来洛阳。这就是我今日召集你们的原因!”

    “丁原狗贼,真的要和我们作对?”下方,校尉胡轸随即大声叫嚷起来,“董公放心!等丁原来到洛阳,末将便取他狗头,献与董公!”

    “很好!”

    董卓赞赏了胡轸的勇武。对于这种遇到事情就闷头往前冲的风格,董卓很喜欢。“若是需要出城与并州军交战,胡轸你便是前锋!区区丁原,竟也敢犯上作乱!等孤拿到他的头颅,非得做成酒器不可!”

    下方大声叫嚷起来,甚嚣尘上。

    徐荣微微皱眉。

    他在董卓的话里,只听到了两个字,若是。听上去,董卓更倾向于守城,而非出城作战。这么一想,徐荣也能够理解。西凉军只有五千余人,加上后来投降的洛阳禁军,也不过万余。但并州军却有足足两万人。

    并州军身处边郡,常年与鲜卑作战,又参与了平定黄巾的战斗。身经百战,嗜血悍勇,绝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弱军。董卓会选择优势更大,也更可靠的守城战,徐荣能够理解。

    只是……

    “存侑,”董卓大声喊了徐荣的字,“你有什么想法吗?”

    徐荣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会被董卓叫到,徐荣多少有些意外。但既然身在董营,徐荣也得倾力而为才行。毕竟,在世人眼里,他可是西凉军,是董卓的人。与董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回禀董公,末将以为……”徐荣方想开口,又猛然意识到,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不应该在人前谈论。徐荣舔了舔嘴唇,道:“末将同意诸位同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