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能和祖宗打电话 » 第49章 贤侄救我

第49章 贤侄救我

    魏徵不再掩饰:“贤侄,还请救我!”

    岑俊才看了一眼魏徵的神色不似作假,可以开始收网了。

    “魏叔叔,你知道这血光之灾是怎么来的嘛。”

    魏徵一脸恭敬:“还请贤侄告知。”

    岑俊才又掐手比划了几下:“魏叔叔,不是我不想救,现在您身上的血气已经要凝结成实质了,此祸事想必已经很久了吧,现在还想化解怕是有点难了。”

    “贤侄说的是,约莫在两个月前就有了.......”

    “这件事关乎太子,龙气会冲散我的修为,魏叔,慎言。”

    岑俊才连忙打断魏徵,开玩笑,连太子身边的心腹都觉得这件事会让自己丢掉小命,自己什么身份都没有,万一太子恼羞成怒把自己杀了怎么办!

    魏徵连忙闭嘴,现在自己活命的希望全寄托于岑俊才,要是他修为散了,自己可就完了。

    “现在您身上血气太过浓郁,化解肯定是化解不了,只能分散。”

    岑俊才这句话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如果是一开始的魏徵肯定能看出来岑俊才是想替秦王招揽自己,但现在他已经陷入血光之灾的焦虑之中,根本无暇顾虑其它。

    魏徵焦急的追问:“贤侄,这分散是什么意思,是要用什么宝来承担这血气嘛?”

    “天子产生的血气是具有龙气的,寻常宝物对这杀孽毫无作用,除非是能镇压天下的玉玺,魏叔叔,你要是能请来皇帝陛下的玉玺我倒是可以帮忙。”

    魏徵讪笑道:“贤侄说笑了,魏某一介闲人,哪能请得动玉玺。”

    要是自己真有本事请来玉玺,哪还用别人帮忙。

    如果自己对皇帝说说你大儿子祸乱后宫,且不说皇帝信不信,就算他真信了,第一个要惩罚的不是太子,而是会把他这个告密人先杀了,皇家威严不可辱。

    “魏叔,我只能给你一句忠告,有些事对你来说是杀劫,但是对别人来说不是,祸从口出不假,但是祸兮福所倚,此事对你来说是祸,但是它背后也隐藏着福。记得我先前说的嘛,血气不能化解,只能分担。魏叔,珍重啊!”

    “可是贤侄.......”

    “魏叔叔,言尽于此,勿要多言。我已泄露天机,有道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遁去其一’,那‘一’就是您的生路,我不可说。我若是说了,那‘一’就成了‘四十九’,就是死路。魏叔您见经识经,应该能明白。”

    岑俊才很无奈,自己就差点没直说让你投奔秦王去了,您不是太子手下头号谋臣,号称足智多谋吗,怎么今天这么不开窍啊。

    “多谢贤侄指点明津。”

    魏徵无奈的对着岑俊才拱手,他现在真的很急,自己一个人死倒也无所谓,问题是自己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自己一死定会连累全家......

    岑俊才给岑致使了个眼色,示意我们该走了。

    岑致会意,拱手道:“魏兄,多谢魏兄今日款待,还请早些收拾好细软,早日搬离岑府,到时还请魏兄知会一声。”

    魏徵现在也顾不得两人,一心想着自己的血光之灾。

    出于礼貌把两人送到门口后对着岑致拱手道:“魏兄,我府里还有戏事要处理,就不远送了。”

    然后又对着岑俊才说道:“今日一见,贤侄果然是大才,多谢贤侄今日解惑,待魏某处理好身上的杀劫之后,来日必当厚宴款待。”

    岑致拱手:“那我二人就告辞了。”

    却见魏徵已经回了屋,完全不想再和两人多说一句话,能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心急。

    “俊才,你受苦了。”

    岑致今日好像才第一次认识岑俊才一样。

    明明智若近妖才华横溢,却隐藏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岑家的复兴,生儿如此夫复何求。

    “父亲,你在说什么?”

    岑俊才表示不理解,无缘无故的煽情干什么。

    “没事俊才,你今晚有事嘛,没事的话我父子二人也好好喝点酒,谈谈心。”

    岑俊才受宠若惊,不过大仙安排的事已经完成,自然没事了。

    “禀父亲,无事。”

    “好,我们回家!”

    伏笔已经埋下,以魏徵的智商只要平静下来,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能会出自己的意思,到时候就该看大仙那边如何布置了。

    ......

    岑也回到家之后看这段历史越看越奇怪。

    首先是李建成,这位谜一般的唐朝首位皇太子。

    在洛水之战,李建成身为太子亲自挂帅将刘黑闼斩于马下,要知道李世民也曾经讨伐过刘黑闼,虽取胜,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太子真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毫无能力吗?

    如果真是毫无能力凭什么能压得李世民抬不起头,非得发动玄武门之变这种不太光明的手段夺权。

    还有李渊这位开国皇帝。

    历史上对李渊的评价是“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见人一面,不论贵贱,即能十数年不忘。

    此人虽然平庸但不昏庸,不可能看不出李世民想称帝野心。

    既然知道李世民势大,为什么还屡屡让他建功?

    尤其是在立李建成为太子后还屡屡给李世民增加权柄。

    先封天策上将,又赐予天策府独立于朝廷自主议事的权利

    再封中书令,统管朝纲。

    身为开国皇帝为什么会将大唐手中的权利三分,主动引起二王夺嫡。

    这不像一个帝皇,更不像一个父亲。

    《资治通鉴·唐记·唐记六》中有记载,“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一开始李渊是想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这就说明李渊并不是完全固守传统,非立嫡长子为大太子不可。

    如果从李渊的得势来分析呢。

    他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超过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皇。

    在太原起兵,一一开始只有三万人马,仅用了四个月取长安,半年后便称帝建国,占据了大半江山。

    再看看他同时期的对手。

    首先是窦建德,史载他生性俭约,常食粗蔬,不蓄声色,每次破城,资财尽分将士,是个极为仁义之人,深得民心。要知道三国时期汉昭帝刘备就凭借着仁义,生生立足于乱世数十年之久。

    刘黑闼身为窦建德的余孽,仅以流民兵丧乱师,竟能虎踞河北,扫荡了除李世民李靖之外的一众唐军名将。

    还有定居两湖之地,拥有四十万大军的梁帝萧铣,少年得志二十岁就称霸江淮的杜伏威......

    他的对手全是当世有名的猛将,能这么快一统,除了仰仗李世民的英勇,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关陇集团。

    早在隋朝,关陇集团就把控了朝政,有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李渊和唐朝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以李世民就是扶植起来对抗关陇集团的工具。

    而他自己和李建成都在仰仗于关陇集团,只有李世民脱离了关陇集团的掌控。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李渊本就想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但是还害怕自家的皇位再被人夺了去,所以故意安排了这兄弟相残的戏码,一举肃清朝中的关陇集团。

    不过历史终究是胜者来书写,史实到底如何岑也不得而知。

    有了岑也这个未来人的参与,历史又终将会走向何处,谁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