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 第一百六十九章为什么不走武关

第一百六十九章为什么不走武关

    刘邦没想到这一仗,败得如此不堪。

    损失了三万多将士,只让刘邦一阵阵肝疼。

    好在除了纪信战死,其余文臣武将俱得脱身,这让刘邦多少感到一些安慰。

    惊魂甫定,刘邦立即召集大家检讨得失。

    这是他的过人之处,输得起,

    放得下。

    既然失败了,索性不去纠结,干脆弄个明白,到底输在哪?下步该怎么办?

    照例,这样的检讨会,开始时气氛自然异常凝重。

    刘邦看着帐下垂头丧气的一众文武,

    自己也在座位上,努力调整着呼吸。

    沉默了半晌,觉得差不多了,刘邦才开口道:

    “诸位将尉,此次荥阳之败,出乎本将军的意料。”

    “原本想趁秦军立足未稳,借着攻城占些便宜,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没想到,这小小的秦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排兵布阵有条不紊,防守和进攻都能做到张弛有度。”

    “另外秦王的新军,无论是抛石车,还是铁甲军,都对我们形成碾压之势,这样的对手,确实难对付啊。”

    刘邦的这一番总结,说的是大家的心里话,

    也是客观事实。一时间,帐下悲观的气氛更加浓重了。

    只听刘邦继续说道:“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樊哙将军如期拿下了敖仓,稳稳地守在了那里,并为大军运回了十万石粮食,实现了本次战役的目的。”

    “同时,樊哙带领的郎中骑,在我军溃败之际,四下接应,多次击败秦军,虽未能扭转败局,但明显减少了我军的损失。”

    “为此,特赐樊哙将军以卿爵,加封贤成君称号。”

    帐下响起一片喝彩声。

    樊哙上前谢恩。

    奖赏了樊哙,帐中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这就是刘邦。

    对于有功者,奖励从来不过夜,也毫不吝啬。

    而且,刘邦是个乐观主义加积极行动者,面对失败,擅于调动和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并努力行动。

    毕竟,

    挫折已经发生,

    如何尽快地重振团队的士气,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

    适时地奖励一下有功人员,不仅能达到以上效果,而且能重新激起部下获胜的欲望。

    果然,姿态老迈的郦食其率先上前说道:

    “武安侯,荥阳此次攻城失利,情有可原。”

    “毕竟秦王有城池之利,又有武器装备之便,换做任何人,都会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所以,表面上我军虽攻城受挫,实不足为虑。何况,敖仓这一战略要地拿在了我们手里,实现了当初的作战意图。”

    刘邦脸上现出轻松的神情,对郦食其及时的配合,感到舒心。

    萧何也上前道:“郦老先生所言极是。樊哙将军运来的十万石粮食,足够我军数月之需,我军即使坚壁不出,也无补给之虞。”

    “打仗嘛,打得就是粮草后勤,现在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是攻是守,回旋的余地就大了许多。”

    “所以,我们立足于稳固防守的同时,徐图渐进,不失为当前比较契合实际的策略。”

    刘邦先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也大致认同二者的建议。

    随即他又摇了摇头,显然,这不是最佳答案,他的目的不在于此,于是说道:

    “二位大人所说,确实是以退为进的良策。不过,本将军奉怀王之命西征,如果就此停下来,那猴年马月才能到关中呢?”

    刘邦话里的意思,帐下有一人听的明白,此人上前道:“在下倒有一个建议,不知可否。”

    刘邦连忙道:“子房有话快快请讲。”

    说话的人正是张良。

    张良心中当然知道刘邦的小九九,无非是怀王的那句“先入咸阳者王之”。

    现在荥阳遭受了一次挫折,就让刘邦停下来,根本就不符合他的性格。

    这一点,在两人初次于留地相见时,第一次彻夜长谈中,张良就得到了答案。

    在刘邦的心中,一直极为推崇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已经四十几岁的年龄,但创业的渴望,不比任何一个年轻人低。

    何况,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已经贵为一郡之长,一个方面军的统帅,手里有十几万军队,距离关中仅一步之遥,心里想再进一步的野心,不比后世任何一个那个级别的逊色。

    所谓的人往高处走,抑或说欲望的沟壑是难以填平的。

    哪怕碰的头破血流,哪怕身败名裂,但如果不试试,刘邦怎能甘心。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正是因为了解刘邦这一点,所以,张良献上了深思熟虑的如下计策。

    张良说道:“武安侯,自领了怀王的西征令,一路上我军势如破竹,连下数十座城池,目的是从函谷关杀入关中。”

    “而现今,由于秦王率主力及时回援,在荥阳挡住了我军西进的路线,凭实力我军很难在短期内战胜秦军。但我们的目标是不需要改变的,那就是进入关中。”

    刘邦立即赞同道:“对对对,我们还是要西进。”

    见自己的话说到了刘邦心坎上,张良更有把握了。

    他索性走到舆图面前,说道:“既然西进函谷关的路不通,我们何不另选一条路。”

    随即,张良指向舆图上的一个点道:“大家看,就是这里。”

    “武关。”众人异口同声道。

    “对,武关。”张良语气异常地坚定,“这里虽然四周高山险峻,但一样可以直通关中,只是路途较远,而且需要绕道而行。”

    刘邦一拍大腿:“对啊,我们为什么就一直盯住函谷关不放,纠结着荥阳呢?”

    众将也纷纷议论起来:“是啊,我们完全可以舍弃函谷关,从武关进入咸阳。”

    “这两个月,我们顺风顺水的,只管挑近路了,虽然武关远点,毕竟可以通关中啊!”

    “关中关中,武关也是四关之一,横竖是进关,从哪进不是进呢?”

    “虽然绕点远,可总比十几万虎视眈眈的秦军容易对付。”

    “到底是谋士,比我们这些武夫的脑筋就是活络,走武关,不是一样吗?”

    众人一时议论纷纷,多数意见表示赞成。

    刘邦知道张良的话还没说完,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