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 第二百七十九章匈奴与华夏的纠葛

第二百七十九章匈奴与华夏的纠葛

    就在秦王赢高和他的幕僚们,紧锣密鼓地铺设大网的时候,北面的匈奴人,却毫不知情。正像往年一样,摩拳擦掌,准备南下掳掠。

    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四世纪时,

    在阴山山麓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当时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一带。

    据《史记》记载,秦人、楚人、吴人、越人、蜀人和西南夷、匈奴、古朝鲜人等,都是炎黄的子孙。

    太史公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道明了匈奴的来历。

    在匈奴建国之前,阴山以北的大草原,呈散乱的部落状态,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

    那时的部落或部族联盟,时大时小,时聚时分,分散在有草有水的河畔或溪谷。

    这些部落的人,从小就学会骑马射箭,往往一声令下,可以聚集数百骑,但很少有人能把各部族统一到一起。

    《史记》描述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这里涉及的鸟、鼠、狐、兔等动物,是匈奴人在羊之外的重要食物补充。能够有效缓解没有粮食种植能力的匈奴人的粮食危机,对匈奴的人口扩张很有帮助。

    整个蒙古高原上,当时分布着几大势力。

    东南的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一些部落,分散在草原各地。

    自西周开始,

    匈奴的前身——戎族就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时犬戎部落曾经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战国时期,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促使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修筑赵长城防范。林胡、楼烦于是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由于接近中原文化,受其影响,匈奴部落联盟逐渐开始形成紧密的组织,慢慢成为“匈奴国”。

    主要就是以“河南”地附近的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后来,匈奴逐渐向东西两翼展开,统治区域扩大,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我国的东北等地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五万、弓箭手十万,与匈奴会战,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就在始皇帝灭六国之际,匈奴部落也逐渐开始了统一的步伐。将匈奴归为统一,演变成为一个成熟的国家的是头曼单于。

    头曼是匈奴国家的创立者。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东部的东胡部落比较强,而西部的月氏部落比较盛,此时的匈奴单于称为头曼。

    头曼单于姓挛鞮(luán

    dī)氏,匈奴人称之为“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是“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

    头曼单于在统一了草原部落后,南下占据阴山地区及河套平原的一些区域,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虽然势力还被局限在阴山至河套以北一带,但逐渐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与日俱增。

    说起阴山,对于匈奴人来说,是一道令其爱恨交织的屏障。

    由于在阴山北侧缺乏天然水源,匈奴人越过阴山,便从高原来到平原,黄河的大“几”字弯,能够为其带来合适的牧场,再向南就是富饶的河套平原,是一片富饶的农业缓冲地带。

    就如后世的核心城市都集中在这狭窄的黄河沿岸,从战国一直到秦,匈奴人一直与中原王朝争夺阴山的控制权。

    秦帝国忙着一统中原时,匈奴人也没闲着。头曼单于在阴山南麓的控制力和人口军队持续扩张,很快将匈奴打造成一支强大的北方势力。

    此时的匈奴已经拥有了三十万骑兵,其背后则是近两百万的牧民。

    这支军队的规模,超过了当时中原各国所有骑兵部队的总和,而为这支军队提供强大经济保障的,正是匈奴人对阴山南麓部分领土的控制。

    阴山的北坡舒缓,慢慢倒向蒙古高原,即使是不善于登山的骑兵,也可以在这样的地形上行走如飞。而南坡与河套平原之间千米的落差是断崖式的,登山非常危险。

    在阴山山脉这样的特殊地形中,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优势是压倒性的。不仅登山方便,占据高地后对中原军队的动态的也尽收眼底。

    对匈奴人重要的地方,对中原王朝就是危险的地方。

    匈奴人一旦控制阴山南北两侧,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力就明显加强。

    一条窄窄的黄河并不能阻挡他们南下的掳掠,除了秦赵的北部边境外,关中也就在匈奴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局势下,面临匈奴的中原王朝,首先想到的防守策略就是,修筑长城,以维持对匈奴的防线。

    大秦也不例外,即使伟大如始皇帝,对北方的匈奴也采取了筑长城而拒敌的方法。

    大秦对北方民族的阴影和仇恨是由来已久的。且不说匈奴本身有过和秦、赵、燕三国大打出手的记录,受到匈奴授意的义渠人,甚至还配合五国攻秦。

    六国被灭后,始皇帝才腾出手来,解决匈奴问题,派蒙恬将匈奴人驱逐出河南地。

    这一次北伐,秦军攻下了阴山山脉大部分,把防线推到了山脉的北麓。

    蒙恬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五千余里旧长城,据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秦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

    蒙恬守北境边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被彻底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头曼只能离开阴山迁到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