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器耀星河 » 第十六章:轿中人

第十六章:轿中人

    眼见水清一、景武、向去病、赵小虎、左忆贤等人随着念起的名字一一出列,郗耀、小楠他们已都知道,那名教员手中的名单,正是两百多名被举荐者。

    果然,接下来,郗耀和顾飞的名字也被念了出来,他们二人正是清河镇鹰扬学堂向上举荐的名额。郗耀自不必说,顾飞之所以也上了举荐名单,还是因为其父对建办学堂所作出的贡献。

    当郗耀出列时,现场明显响起了一阵惊叹声。原本在这两百多人中,十五岁的左忆贤便令人吃惊了,哪知又来了个比前者还要小的被举荐者,自然更令人注目了。

    看到这里,静静站在一旁神情冷傲的阳明,嘴角露出一抹森森笑意,目光一扫,只见那“府院七霸”也在出列的人员当中,又冲着他们七人微微一点头。

    被举荐的这两百多人,武者便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才是一些土木、冶铸、医术及炼器等行的杰出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楚国的尚武之风愈浓,再深入一想,亦与眼下各国之间的动荡局势密不可分。

    兴武战事起,行文乐太平。纵观历朝历代,一个国家的风尚与天下大势息息相关。

    在诸国混战即将来临之前,大楚国也毫不例外地偏重兵武;

    而当四方宁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则又文风大盛,随处可见那些吟风弄月、填诗作赋的文人雅士的身影,或者朝廷有着种种抑武扬文的举措出台。

    对于武者来说,各国这种磨刀霍霍整军备战的局势,恰是他们的天赐良机。唯有如此,方有他们一展身手为国效力的可能,在得到重用的同时,也令自己的地位上升了不少。而征战沙场,立得功勋后,少不了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禀院长,所有学员的身份名额,都核对无误,请院长训示!”那名教员走下高台,冲着阳明说了一句。

    “叫他们跟我来吧!”阳明看了众学员一眼,转身向高大巍峨的主楼行去。

    在数十名教员的带领下,两百多名学员,跟在阳明的身后鱼贯而行。

    被举荐者的考核,即将开始;而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晋府大考,也拉开了帷幕。

    正在这时,忽听得数声炮响,鼓声隆隆,震天般传了过来。

    众学员一惊,纷纷转头望去,便是一马当先的阳明,也是停步转身,看向学院大门处,一脸的惊疑之色。

    “巡抚大人到!”

    “府台大人到!”

    一阵吆喝响起,数队人马已出现在大门口,其中隐隐有黄盖龙旗飘卷,显是来者身份惊人。

    阳明不敢怠慢,连忙急步返回,穿过呆若木鸡的学员队伍,闪晃上了草场,然后直奔大门而去。后面的数十位教员,紧紧尾随。

    “末学阳明,率黄龙府鹰扬学院全体教学员,恭迎各位大人!”阳明躬身一礼,然后侧身退后,道:“请!”

    低头等了半晌,见并无动静传来,阳明讶然地抬起头,只见江北巡抚和黄龙府尊尚在近十丈开外,一左一右地站在一顶黄呢大轿前面,俯耳侧身,连连点头,像是在听轿中人说着什么。

    黄呢大轿的两旁,静立有二人,均是一身华服。其中一人的相貌,令阳明有些眼熟;四面是十数名带刀侍卫,像一根根木桩似地钉在那里,目不斜视,为首的八名侍卫,分持六面龙旗和一杆黄纛;

    外面便是两队全身盔甲的军士,胯乘大马,阵容齐整。头盔覆面,只露出那一双双宛如刀锋般的眼睛;

    大桥前面两侧,便是两排长长的开路衙役,手持水火棍,分站两旁,与阳明近在咫尺的,却是左右各两面大牌,上面以红漆写有“肃静”“回避”等字样。

    如此阵容或仪仗,顿让包括阳明在内的众人,暗暗纳闷儿,不知坐在黄呢大轿中的,又是何方神圣。

    正胡乱猜测着,黄龙府尊已踱了过来,冲着阳明道:“阳院长不必多礼,更不必惊疑。听说今天是大考之日,我等特地前来观看。当真能选得几个栋梁之材,则是我大楚之幸!”

    略一顿,黄龙府尊的目光投向面前这片宽阔的草场,又道:“此次大考,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所以,本府建议,趁天气晴朗,气候适宜,干脆就在这草场上举行。阳院长以为然否?”

    阳院闻言,不由地偷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江北巡抚,见后者面无表情,双目看地,又扫了一眼那帘幕紧闭、悄无声息的黄呢大轿,只得咽了咽口水,答道:“遵命!”

    “如此甚好!”黄龙府尊呵呵笑道:“现在,咱们就举办的细节再磋商一下吧。”

    *************

    郗耀与两百多名被举荐者,列成一个方队,站在主楼和大草场之间,静静等待着;另外两千多普通学员,同样列成一个大方队,与他们隔着十来丈,鸦雀无声地站在那里。

    不一刻,阳明院长和黄龙府尊等人已商谈完毕,随后便见那百余名衙役和骑兵、侍卫等人马,鱼贯进了学院,簇拥着最中心处的那顶黄呢大轿,队形如长龙般地来到草场的正北方,然后面南而立。

    随着轿中人的一声令下,除了那十数名带刀侍卫和两名华服者,依旧守卫在大轿两旁外,众衙役散开身形,跟着众教员忙去了;

    马蹄隆隆,整整两百骁骑沿着大草场边缘处奔驰起来,不多时,便均匀地将这片大草场围住。无形中,整个学院,弥漫着一股肃穆庄严之氛。

    纷乱的脚步声和匆匆的身影,出现在大草场上,众教员和众衙役将大量的桌椅板凳及考核用的各种器具飞快地搬来,然后按指定位置放好。令人惊奇的是,于主楼与草场之间的空地上,竟竖起了一座明黄色的营帐,上面绣有玄龙图纹,极是华美不凡。

    整整过去了一个多时辰,这一切准备工作方告结束,淡薄的晨雾已然散尽,艳阳高照,气候宜人。

    隆隆的鼓声敲响,那顶神秘黄呢大轿的帘幕,终于被旁边的一名华服者掀开,于万众瞩目、屏息无声中,自轿内跨出一个人来。

    郗耀目力甚佳,这时他发现掀帘的那名华服纱冠者,有些眼熟,再凝目一看,不由地差点儿失声叫了出来:“解教员?”

    带着些许的惊讶,郗耀又看向刚刚出轿者。只见那人身穿衮龙服,腰束玉带,当中嵌着一枚鸡蛋般大小的翠宝石,脚踏千层靴,下摆飘荡中,隐见其靴面同样是裁有一块明黄。

    其金色的束发冠带映日闪晃,鬓如刀裁,目如点漆,鼻高唇朱,相貌英挺,于雍容处自带一股高贵的气质;虽然只是中等身材,略显瘦削,站在那里,却自然而然露出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此人看上去甚是年轻,当不到三十岁,上下唇处留下如墨的短髭。自出轿后,其目光随意顾盼,嘴角带着一丝淡然从容的笑意。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此人的身份时,只见众军士、衙役、侍卫及巡抚、府台等人冲着那人齐齐下拜:“宁王千岁千千岁!”数百人齐声高呼,震耳动心,隆隆回荡。

    此情此景,令众教员和学员也不禁跪倒在地,纷纷跟着乱呼一阵子。

    “都起来吧。”宁王含笑,淡淡说了一句。

    只听旁边的解教员冲着众人叫道:“起!”

    齐刷刷的声音响起,众人均垂手而立。

    楚国国君生有四子,均已成年,宁王正是老二,在他上面,还有位居东宫的老大安王,乃楚国的储君;宁王下面的老三绥王和老四靖王,目前镇守边疆,不在京城。

    随着宁王落坐,江北巡抚、黄龙知府、阳明及一干教员纷纷在两旁依次坐下,解教员与另一华服纱冠者,则静静站在宁王的身后。

    龙旗飘卷,大纛卷扬,寂静无声中,现场的气氛更加庄重肃穆。

    “开始吧。”宁王淡淡地说了一句。

    阳明与众教员离坐,步入草场中,然后便召集各县各镇随众学员前来的教员。

    “你们做好准备,不要紧张……”站在黄江县学员方队前列的百里香,转身冲着众学员匆匆说了一句,便与其他教员去了。

    百里香一身功夫不弱,虽然于狼牙谷血战中不显山不露水,但她在自保的同时,也救下了不少学员。自从来到府院后,一直深居简出,多数时候都在悉心指点前来求教的学员。直到这大考之日,她方正式露面。

    数百名教员,就这样聚在草场中间,听着阳明下达的各种命令。主要是待学员上场考核时,需要众教员注意和调度的方方面面。

    由于考核场地的限制,所以最开始举行的是冶铸、炼器和武技,至于土木及医术,则要另选场地了;而两百多名被举荐者,其考核也放在最后进行。

    各大教员返回,交代了几句后,一声令下,冶铸课的学员纷纷出列,径往草场中央行去,那里,早就放置了数百个大铁炉,以及生铁、燃料、工作台和各种器具等;

    数十名教员,将一张张图形纸卷成一束,插入一个个尚未点燃的铁炉中,上面的图形,以及标注的规定时间、粗坯的形状尺寸,还有硬度规定或含钢成钢率等,便是各个学员的考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