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器耀星河 » 第二十七章:疑云重重

第二十七章:疑云重重

    郗耀的话,令方东震如遭电击。

    他自己亲手所写的那份战报,此时经郗耀一字不漏地念出,顿让方东震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

    白水河大捷,荆军溃败,三十多万人成为方东震的俘虏。但因为有着种种考虑,方东震当机立断,冲着这三十多万的战俘,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其麾下整整两千名刽子手,分批上阵,轮流行刑,不间断地杀了数天,这才将这三十多万俘虏屠个干净。数千把大刀,刀口崩卷,地面上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一片浓稠欲滴、久久不散的血光,将整方天地都染红了。

    犹记得,当最后一名俘虏的人头落地后,坐在大将军行辕中的方东震,只觉阴风阵阵,煞气横空,充斥在虚空中的浓浓血光,汹涌翻腾,凄风卷带着泛有血色的冷雨,呜咽咆哮,像是一方天地发出的声声悲吼。

    那一刻,宽阔的白水河,河水泛赤,为之不流。

    此事过后,方东震便落了一个“人屠”的恶名。

    “那份战报上只有这寥寥数语,阿颖她如何清楚那三十万战俘的下场?仅凭‘处理’二字么?”方东震喃喃问道。

    郗耀摇了摇头,坐直了身体,淡淡说道:“当时与你的那份战报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份奏折,估计是你身旁的目击者所呈,详细地叙述了你屠杀那三十万战俘的整个过程……另外,还有当时圣上就此事的朱批。朱批上的大致意思是,你杀人过多,戾气太重,要调你去东平,而国师将率领佛门奔赴白水河畔的行刑之地,做上十天水陆道场,以化戾气……”

    “这些……这三份阿颖都……都看到了?”方东震一脸的惨然,不禁又问了一句。见郗耀肯定又凝重的一点头,方东震一下子像是被抽尽了全身力气,软绵绵地靠在椅子上,喘息不已。

    良久,方东震凄然笑道:“难怪……当我回来后,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让我缷甲归田,安心抚养玉儿姐弟……”

    郗耀叹道:“三十万……三十万条性命啊……对于大楚而言,你此番行举,谈不上对与错,因为你作为一军统帅,有着自己的考虑,而荆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从此一撅不振……所以,你还是有功之臣。但是,在若颖看来,你就是个屠夫、刽子手、杀人魔鬼!”

    “可想而知,你的那份战报对善良的若颖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大概从那一夜之后,她无论是醒着还是在睡梦里,都是那三十万的冤魂和尸山血海。那种血淋淋的场面,让她如何安心修行?作为一个炼气士,你当知道心境对于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就这样,若颖在如此状态下,越是修行,越是适得其反,后来心脉渐损,血气枯竭,最终导致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郗耀的话音未消,方东震大叫一声,单手捂面,浑身颤抖不停。深深的懊悔和愧疚,充斥在他的全身。

    见状,郗耀像是没看到似的,继续说道:“据当今圣上说,当时若颖看到那三份文书后,整个人都像是痴了一般,王后见她有些不对头,只得派人将她护送回家。随后,先王也赶到了……”

    “得知了事情经过,先王怒斥了王后一顿,准备以**干政的罪名,要将王后打入冷宫。王后悔恨交加,于当天晚上愤然自尽……便是当今圣上,当时的太子,也差点儿被殃及……”

    “还有,戗害蓝昆钦差之事,也是你一手造成的吧?”郗耀咬牙切齿地看着方东震,继续说道:“大概是他察觉了一些你谋反的蛛丝马迹,这才中了你的毒计。是不是?”

    方东震默然,像是默认了。戗害钦差一事,郗耀查探多时,终于心中有了这种判断。

    看着悲痛悔恨的方东震,郗耀突然提高了声音,沉声喝道:“所以,大楚并不欠你,你妻子的死和现在的结果,都是你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现在,你告诉我,金库粮仓,究竟在哪里?”

    喝声掺有郗耀的内力,于甬道中隆隆回荡,震耳发麻,令方东震不由地全身剧震,像是当头棒喝,将他惊醒。

    方东震抬起呆滞麻木的一张面孔,茫然地看着郗耀,久久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方东震这才开口,声音无比苍凉:“妙玉现在如何……还有宝玉……”

    “方妙玉她很好!”郗耀冷冷开口,将方妙玉与袁啸天的结局,从头至尾说了个清楚,随后又道:“只是方宝玉,就在刚才……疯了……”

    闻言,方东震一动不动,缓缓闭上眼睛,道:“老夫有点儿累,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半个时辰后,给你答复。”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郗耀起身,与那文书离去。

    然而,就在半个时辰后,郗耀二人再返回时,眼前的一幕,顿让他呆在当场。

    方东震半仰在椅子上,面孔朝天,瞪着一双无神的双眼;自椅背上流下的鲜血仍然在滴落,溅了一地,一支毛笔自他的口腔插入,然后又从后脑穿出。虽然尚有体温,但生机消绝。

    “唉,我早该想到,一名高手,纵是武功尽废,其劲力也远胜于常人。”郗耀心中暗暗叫苦,顿足叹息。

    出得地牢,来到部堂外,已是艳阳高照,时近正午。

    想了想,郗耀并不进宫,直接回到致远居。关于地牢中所发生之事,自有人向楚君禀报。

    一个人在致远居的静室中呆了两天之久,郗耀方露面。而就在这时,宫里有人来报,说是楚君相召。

    郗耀只得往宫中行去,心中正想着如何就方东震父子一事回答楚君的质询。这次差事算是办砸了,一番训斥恐怕是免不了的。方东震父子一疯一死,金库粮仓,只怕再无线索可寻。

    一路来到上书房,刚踏步而入,郗耀便发觉气氛甚是沉重压抑,国师、宁王以及兵部尚书等人,赫然在坐。硬着头皮行礼后,郗耀默默站在一旁,准备迎接楚君的怒火。

    “啪”

    一声轻响,顿将沉默不语、各有所思的众人惊醒。

    楚君将手中的一份文书扔在桌案上,咬牙沉声道:“吴坤身为钦差大臣,东平军团的统帅,竟然不明不白地死在双峰关下,此事一定要查清楚。知会东平军团所有千总以上军官,限期破案,否则,寡人要他们为吴坤偿命!”

    吴坤,正是胖钦差的大名。郗耀听到这里,也是无比的震惊,顿时呆在当场。

    宁王接口道:“这是我大楚第二件戗害钦差的大案,一定要严查!现在,最怕的是东平无帅而吴国趁机发难。所以,我建议立即挑选主帅,随同刑部的破案高手赶赴东平。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而此案不破,朝廷将颜面无存!”

    “这个……主帅人选,一时尚未有合适之人……”兵部尚书低头道:“如果实在不行,微臣愿急赴东平,暂代主帅一职……”

    “不行!”不待尚书说完,楚君断然拒绝,“眼下战事频繁,你身为兵部尚书,如何能离职他任?何况,东平疑云重重,前途莫测,非高手难以坐镇,否则,不排除再发生此种事情的可能……要知道,刺客能杀吴坤,就能杀你!”

    目光一扫,楚君见郗耀一言不发,问道:“方东震父子一事,寡人已经得知。说起来,此事也不能完全怪你。现在,寡人准备让你去东平一趟,暂任主帅一职,你意下如何?”

    郗耀闻言躬身道:“微臣得知吴大人遇刺,也是既惊且痛,正好想再赴东平,一查到底。如果不出微臣所料,那金库粮仓,就在东平境内,只不过一时难以找到而已……但是如果微臣现在就去东平,炼器一事需要安排妥当……”

    “这样啊……”楚君沉吟,道:“龙纹炮的样品已经成形,批量生产应该影响不大,寡人当另选能人督造,至于最后的一道工序,等你回来亲自加工就行……就这样!”

    略一顿,楚君又道:“你们商量一下,挑选随行人员,明天一早就出发,不必来辞行。”

    出得上书房,郗耀、宁王、国师及尚书等人,往宫外行去。待出了宫门,他们已商量妥当,然后分头行事去了。

    次日一早,郗耀的钦差队伍,浩荡前行,出了东城城门,直奔东平而去。

    因为急于赶路,尽量节省时间,所以这次随行的人员不多,轻装简备,清一色的骑兵队伍。

    冯无忌与六扇门的十余位高手,以及景武、顾飞、左忆贤、赵小虎,再加上郗耀,便是这支钦差队伍的全部。其中景武四人,其身份正是代表兵部的随从。众人每人一匹战马,扬鞭奋蹄,全速开进。

    “这次,一定要将此案查个清楚,而金库粮仓,也要找到。否则,东平将永无宁日!”回想起最后一次与胖钦差吴坤所遇到的奸细一事,郗耀脑中电光火闪,重又想起了什么。

    经过连续三日的急驰,于第四天傍晚时分,巍峨的东平城,已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