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古村血泪 » 上门救孤

上门救孤

    陈规旧俗,多少年来不知道坑害了多少青年男女,而今在某些偏僻的山村依旧十分猖獗。对此,岂能等闲视之。

    说起来,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那一年北雁南飞的时候,海塘村一个三十岁的光棍汉尤海生由邻居胖婶牵线,到四十里外的李家坪一家李姓人家当上门女婿。

    人说大姑娘上轿,泪水涟涟,可海生堂堂七尺男子汉,离家时却也柔肠寸断。

    为啥?

    海生是被他娘的一把剪刀逼出家门的。海生是个苦命人,他三岁就死了爹,全靠娘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结果多年的劳作让他娘心力交瘁,落下一身顽疾,不仅耗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而且也耗去了海生的青春。眼见再没姑娘进这个家了,海生娘咬咬牙,央求邻居胖婶给海生找个“婆家”。胖婶挺同情他们孤儿寡母的,就东奔西跑的半个月,才有了眉目。海生娘听胖婶把李家情况一说,挺中意,可海生却死命不依。他想他一个大男人,不能给自己老娘养老送终,还算个人吗?可海生娘哪肯轻易放过这次的机会,他铁定了心。这天,当着胖婶的面。海生娘“啪”举起剪刀,对海生说:“你到底去不去?你不听娘的话,娘今天就死给你看!”说着就要把剪刀往自己胸口扎。海生吓得一把夺过剪刀,强吞泪水,跪下求胖婶照顾他娘,然后哭着离开了家。

    大姑娘上轿有人做伴娘,可海生上门却只有孤零零一个人。因为这里的乡俗规定:上门女婿必须自己根据媒人提供的地址、姓名找上门去,以示诚心。这里到李家坪虽说只有四十里路,可都是崎岖的山路,待海生翻山越岭赶到李家坪,已经时近正午。海生刚进村口,还没来得及找人打听,突然听到:

    “妈呀!”

    一声叫,他猛然抬头,只见不远处,有个小男孩跌进一口大池塘里。海生顿时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也顾不得脱衣服,就跳进水里,把孩子稳稳地托上岸来。

    孩子得救了,在田里锄草的孩子妈妈奔跑过来,感激的泪光闪闪,紧紧搂着儿子,连连对海生说“谢谢!谢谢!”。

    海生淡淡一笑,转身就走,刚走出两步,发现自己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经山风一吹,不由打了两个冷颤。这一惊非同小可,海生顿时惊呆了。

    为啥?

    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俗规:上门女婿上门路上不能管任何闲事,即使碰到熟人也只能低着头擦肩而过,以示夫妻一世和好。而如今自己上门路上管下这等“闲事”,若让李家知道了,那还了得!况且现在自己这般落汤鸡模样,怎么去叫岳父母呀?想到这里海生吓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头上直冒冷汗。

    那大嫂见海生突然止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忙上前询问道:“大哥,你……”海生朝她摇摇手,只是“嗯嗯……不不……”,不知说什么好。那大嫂看海生一脸为难的神色,笑笑说:“大哥大概是来走亲戚的吧?面生哩!我家男人个头跟你差不多,大哥要是不嫌弃,到我家换身干净衣服吧,我家就在村头。”

    海生想想,眼下只有这一条路了,便点了点头,跟在那大嫂后面,沿着田间小道,朝她家走去。走着走着,海生发现那大嫂到了家门口前没有带他从正门进去,而是绕进了后门。海生疑惑的刚要张口,那大嫂指指前面堂屋,朝他摆摆手,然后轻手轻脚领他进了侧面一个房间,翻出一套衣服递给海生自己便轻轻带上门走了。

    海生似乎明白,一定是她丈夫在前面堂屋里,她可能是怕引起误会。可自己是救了她家儿子的呀,为什么要像见不得人一样?看来她家男人不好惹。这么一想,海生便迅速换下衣服,要紧离开她家。

    临分手时,那大嫂见海生两手空空,料想他一定是把换下的湿衣服忘在家了,便说:“大哥,请你告诉我你去哪里啊,我好把衣服晾干了捎给你。”

    海生一听这话,脸就红了,怎么一急把湿衣服忘记拿呢?他结结巴巴地说:“大嫂,我……要么我再进去拿衣服。我……我是到你们村李家去的……”。

    “什么?到李家去?你就是李家的上门女婿?”那大嫂的面孔一下变了色。李家村里人都知道李家女婿今天要上门,想不到偏偏自己家孩子出了这样的事。乡俗旧规世代相传,她日后怎么向李家交代?她紧张地朝四周一瞅,颤声说:“大哥,闯大祸了,衣服你穿走吧,那换下的衣服你也不要来拿了,我一辈子也不忘你救我儿子的大恩大德,可这件事你千万莫讲出去,不然李家可要一辈子怪我撞坏他家的好事了!”。

    看着大嫂如此心惊肉跳的样子,海生心里越发像压了一只秤砣,还没上门,他已经感觉到这乡俗旧规的威严与可怕了,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头一低,迅速的离开了大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