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北国长风 » 第四十章 饥民难留

第四十章 饥民难留

    见高洋显然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慕容风便伸手轻轻拔开挡在面前的几名军士,来到高洋马前,凑近了低声对他道:“子进,这十万灾民绝不可留在渤海,否则必死无疑!”高洋闻言吃惊的俯身低声问:“先生为何这样说?”

    慕容风面色凝重,轻声道:“灾民不走,丞相必败”。

    慕容风的这句话,让高洋浑身一震,一时没想明白他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看向慕容风的眼中满是疑惑。

    慕容风只好又压低声音解释道:“公子需知,眼下晋洛二都大战在即,这十万张饥民的嘴,无论在哪一方,都是个极大的拖累:赈之,则必分军粮;不赈,则必生民乱。这些饥民一旦入洛,元修势必投鼠忌器,不敢轻启战端;再不济,至少也可以拖延他一些时日,可若是饥民滞留渤海,这形势便立时逆转了,丞相也会由此陷入两难,如若此时元修出兵,丞相内忧外患之下,焉有胜算?此外,渤海自古盛产盐铁,而不产粮,饥民滞留渤海又岂有生机?那洛阳却是中原腹地,土沃粮丰,去了洛阳,才是他们最好的活路,也是一举两得。”

    经他这一提醒,高洋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些济州饥民,早已成为了帝党与阿爷间厮杀博弈的棋子。

    他仔细琢磨着慕容风的话,突然想到另一件事:两方大战在即,济州却突然冒出十万饥民,这之间莫非真的仅仅只是巧合?再联想起方才在饥民中大肆作恶的廷尉丞吐罗什勒,受兄长急调而至的段叔和眼前这些如狼似虎的殷州军,以及前日突然潜至将军府的邵景……一股无名的寒意渐渐从高洋心底慢慢爬上了他的脊背。

    他隐约的感觉到,似乎有一张由无数或明或暗的势力交织而成的大网,已将他和这十万饥民,还有原本平静的渤海府城困于其中……

    “子进?”马下的慕容风见高洋痴痴坐在马上,脸上神色阴晴不定,似乎浑然已忘了自己正在被百余饥民环视着,忙轻拍了一下他的手背,低声唤道。

    “啊?!先生做甚?”被慕容风这番提醒,高洋才猛的从回过神来,内心却依然在极度的震惊之中。

    慕容风见状只好用眼神示意他环顾一下四周饥民,出言提醒道:“还请公子尽力安拂饥民,使他们速速入洛。”

    闻听此言,高洋这才想起自己现在正在干什么。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强自稳住心神,便又大声对一众黑压压的饥民喊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两句!”

    “安静!”“安静!”在众军士的协助呼喝下,现场哭泣跪拜的上百饥民,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直直的看着那名骑在马背上的少年。

    “诸位良善,本公子可以做主,让尔等留在渤海,但有一事还需事先言明:尔等应知,渤海土地苦咸,因此自古主业便非耕种,而是盐铁;更不消说,现今此地既无荒地亦无余粮,且朝廷既便放赈,也只会赈到济州,断没有将赈济派送到这数百里外的渤海来的道理。在下也不瞒大家,现今渤海府仓存粮,也仅能为尔等十万口供应几日之用。尔等若决心要留在渤海,当思量数日之后,又该当如何?难道仍要重陷今日此景?”高洋尽量用最简单直白的话,缓缓的将走与留之间的利害关系向一众饥民讲清,但却是句句紧扣饥民心中的权宜算计,效果远比一般的道理宣讲要好得太多,引得一旁的慕容风不住暗暗点头。

    接着,便看高洋手臂猛的一挥,指向西南洛阳方向大声道:“从渤海到京师洛阳,也就半月的脚程,走得快些,十来日便可到达。洛阳是中原腹地,自上古时起,便是粮物丰足之所。我听说洛阳去年大熟,就连寻常人家中的地窖里,也是堆满了积粮,且前些年洛阳战乱不止,以至附近无主荒地颇多,却土地肥沃,改荒为耕只是朝夕之事。将来无论是在富户家为仆为佃,或是向官府报备自开荒地,都是轻而易举,断不至饿死于野!更何况,洛阳乃是天子所在,当今天子,便是小子的姐夫,为人宽厚,笃爱百姓,所以丞相才调派殷州军千里来援,只为协助尔等尽快迁往洛阳谋活。现在,是去是留,尔等自行定夺!我就在这里,等候尔等决定”。

    这下,灾民中顿时便如同炸了锅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人群渐渐围聚在几名五十余岁年纪的老者身边。约摸过了一柱香的时间,一名老者被两个小伙子扶着,颤颤的走到高洋面前,跪下道:“二公子,草民等愿去洛阳。”

    “哦?”高洋闻言眉毛微微一挑,看向老者。

    “公子说得有理,草民们虽苟活于村野,却也都不是荒蛮愚昧之人,这渤海确非农垦之地,公子与丞相能从府仓给草民们挤出来数日的口粮,对草民们来说已是再生的大恩!方才乡亲们已经决定了,听从丞相的吩咐,去洛阳讨条活路。”说罢,老者颤抖着匍匐于地,带领着众饥民,不住的向高洋叩头。

    “老人家所言是正理!”高洋赞许了一句,又一指薛无悔,扬声对着周围的饥民们道:“大家先听从这位薛大人的安排,去前方避风处寻个落脚的地方,等待粮米、衣物接济!”

    见他发了话,众饥民便也在那几名老者的劝说下开始动身,在薛无悔手下士卒的引领下继续向着洛阳方向前进。

    看着原本闹哄哄的官道,渐渐变得井然有序,高洋心下想想,似已再无其他需要安排的事宜,便春风得意的坐在马上,看着众人忙碌。

    慕容风却是面有忧色的对高洋道:“子进!眼下诸事已定,咱们还是快些回府的好。方才这番行事,痛快人心不假,可也着实太过孟浪了些。为师方才打听了一下,这吐罗什勒居然还是个正七品官,还有方才斩掉的这十余兵丁,十几条人命啊,还都是官身。若是换了寻常百姓,这可就是实打实的杀官谋反!公子还是赶紧回府,将此间事情禀明王妃,请王妃拿个主意。”

    慕容风的这番话,就如当头一盆冷水,将方才还洋洋自得的高洋立即拉回了现实。此时,一阵寒风刮过,想起母亲盛怒时那张冷若冰霜的脸,高洋身上不禁猛的打了一个哆嗦。

    他忙扭头对身边的几名王府侍卫交待:“你们一会骑马,送突骑他们回去!”

    然后便转头对慕容风道:“先生,咱们回府”。说罢,便调转马头。

    此时早已有侍卫牵过马匹,扶着慕容风翻身上马,师徒二人也来不及和高突骑哥俩告别,便在一众王府高手的拱卫下,打马朝着府城方向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