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三十四章:折家小将

第三十四章:折家小将

    天未破晓,杨志便出了城,打马向南而去。

    走不出三五十里,见路边坐着两个人,一看眼熟,正是昨天溜走的那两个刺客。

    那两个刺客昨天失手,虽侥幸逃脱,却无法向主子交差,正商量该咋办呢,一抬头,黑大个正冷眼盯着呢。

    真个冤家路窄,两刺客一激灵,翻身便起,挺起扑刀便战杨志。

    杨志跳下马背,以一敌二,毫不畏惧。

    正在这时,听得马蹄声响,过来一个白袍后生。

    那两个刺客便叫道:“救命呀,有劫匪”。

    白袍后生勒马一看,见有人争斗,便纵马过来,“呔,什么人在此打架”。

    那两个刺客恶人先告状,“好汉救命呀,小的是路过客商,被这黑无常劫住,要买路财,小的不给,便要取俺俩性命”。

    “放你娘的狗屁”,杨志气的大骂道:“小白脸你莫管闲事,待我先取了这俩刺客性命”。

    那白袍后生恼了,一横手中长枪道:“你这黑无常,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路抢劫,没有王法不成?”

    那两个刺客趁机溜了。

    杨志急了,回身上马,便要追赶。

    没想到那白袍后生挺枪挡住去路,大吼道:“黑无常,那里走?”

    杨志最烦别人叫他黑无常,眼见刺客逃走,便迁怒于此白袍后生,“白无常,你放走坏人,还来羞辱我,真个可恨”。

    两人话不投机,打在一处。

    正是对手,枪来刀往,战了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正在此时,过来一队人马,那马上老爷见二人争战,便驻马观望,咦,这黑大汉不正是杨文广的干儿子杨志吗?

    “杨志,如何在此处?”,那老爷便叫。

    杨志听见,虚晃一招,撤出圈外,一看这老爷子,认得,正是和杨文广老爷在京兆府见得那位韩琦大人。

    “韩大人如何在这里?”杨志邂逅韩琦,有些意外,他一直以为韩琦在陕西,没想到会在河北遇上。

    “老夫现任河北四路安抚使兼大名府留守,因契丹背盟索地,河东危急,故回汴京与官家商讨对策”,韩琦应道。

    那白袍后生听说老人家是韩琦,忙打马近前施礼道:“晚辈折可适见过韩大人”。

    韩琦满脸疑惑,打量着折可适。

    “家父乃新任延州知州折克隽”,折可适忙解释道。

    “哦,原来是折家小将,果然将门虎子,气宇不凡”,韩琦又道:“种谔擅夺绥州,挑起战事。最初老夫也以为绥州孤城难守,主张放弃。后听了陕西宣抚使郭逵劝说,方悟绥州地势险要,即夺之焉能放弃,示弱示贼,则永无宁日,故力挺种谔。朝廷圣明,诏命固守绥州,劝西蕃人以利害,如今战事已平。令尊折克隽主事绥州,鄜延边地必能大治”。

    原来那折家,乃鲜卑族拓跋氏后裔,云中大族,武将世家,自五代起便驻防府州,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折家将和种家将、杨家将、曹家将一样,也是大宋朝的一张王牌,而老令公杨业的夫人折氏便是将门虎女。

    “一个是杨文广的义子,一个是折家的少将,你们二人如何又打到一处?”韩琦有些不解。

    杨志先把昨天刺客行刺杨文广之事说了。折可适有些脸红道:“我误听那刺客强词,一时糊涂,铸此大错,也怪杨兄弟生得有些凶顽,让人误会”。

    “哦,刚才老夫见有两人神色诡异,执刀逃窜,便起疑心,叫人抓住,从衣内搜出契丹金牌,果然是奸细”,韩绮便让人将两个刺客带上来。

    那两个刺客跪地求饶。

    原来是一场误会,皆大欢喜。

    韩绮命人看押刺客,又问折可适欲往何处。

    “我原在大名府拜师学艺,因朝庭重开武科,便要到东京去争个虚名”,折可适道。

    杨志闻言便道:“我奉干爹之命,也去东京送奏本,正是同路,如有可能,也要去争个虚名”。

    “好,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二位少英雄正是生得其时,当仁不让。武科须得解试、省试、殿试,老夫可举荐二位,武科拨筹”,韩琦也是爱才呀。

    于是众人同行,一直到了汴梁城,暂时都住在韩琦之子户部判官韩忠彦府上。

    当夜无话。

    次日早朝,韩琦便带了杨文广奏本及阵图,上奏当朝。

    神宗皇帝看罢奏本,便道:“燕山险峻,拒马河湍急,五关形胜,长城横阻。幽燕诸州,乃天造地设的汉番之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原王朝为防胡人南下,而设重重关隘,如今却成了辽人抵御中原北伐的战略要地。门户即开,攻守两难,本朝自开国以来,屡伐不得,只能以守为攻,以和避战。自澶渊之盟,相对安定三十年,如今辽人又生觊觎之心,欲争河东之地。杨文广相公力主抗敌,献策争取幽云十六州,其计可行否?”

    韩琦道:“以和好为机宜,以战守为实务。臣以为在边防策略上应主动进攻,积极防略。当初臣奏七事以解契丹之疑,即清政本、念边计、擢材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至今仍以为是上策”。

    神宗皇帝道:“契丹、党项二贼之所以难治,就因为其有城国,有行国,一味忍让,反而让其得寸进尺”。

    “契丹居幽燕十六州之险,经营多年,非一战可争,河北河东之地,当以守为攻,以怀柔为主。关西之地,则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免腹背受敌,此臣愚见,请陛下定夺”,韩琦也由主战派变成主和派了,看来人老自然顾虑多。

    神宗皇帝便下旨将杨文广奏本及阵图交与枢密院定议。

    韩琦又说起举荐豪杰,网罗英才,以扩武备之事。

    神宗皇帝道:“朕以诏告天下,无论功臣子弟,庶人儿孙,但有英才,尽受优擢。本月十五,在武成王庙内如期武举,朕当亲临验视”。

    韩琦便辞朝下殿。

    那杨志和折可适年纪相仿,因此上惺惺相惜,说到义气处,便结拜为兄弟,折可适长杨志两岁,为大哥,杨志为兄弟。闲的无聊,便约定到汴梁城去游玩。

    二人来到大相国寺前,也跟随香客入大雄宝殿,拈香拜佛,以求殿试中举。

    转过山门,看见一个老头在那儿摆个卦摊。

    杨志吓了一跳,因为这个老头十分眼熟,越看越像当初在通渭堡的邻居姜拐子。

    莫非他也穿越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