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四十五章:三返关西

第四十五章:三返关西

    正在此时,却听有人大吼道:“且慢”。

    蔡京一看,来人正是礼部尚书韩忠彦,便道:“韩大人有何指教?”

    韩忠彦道:“蔡大人,杨志乃朝廷命官,多有边功。又是苦主,有冤难伸。蔡大人不能秉功执法,而是颠倒黑白,严刑逼供,天理何在?”

    蔡京道:“韩大人怎知杨志有冤情?”

    韩忠彦道:“杨志之妻种锦儿乃边帅种谔之女,怀有身孕,被那泼浪吴明调戏,为守节投水自尽,这不是天大的冤情吗?”

    “什么,种谔之女”,蔡京冷笑道:“那种谔虽为边帅,却至永乐城失陷,其罪不小。如今已发背疽而死,不提也罢”。

    杨志闻听老丈人种谔已过世,犹惊天霹雳,这一切太突然了,他不敢相信:“韩大人,这是真的吗?”

    韩忠彦点头长叹道:“可怜种兄忠心报国,一世英名,落此下场。令人唏嘘。”

    那刑恕道:“韩大人休为杨志开脱,杨志杀人行凶,人证物证具在,岂容耍赖”。

    韩忠彦道:“你有人证,我亦有人证,将人证带上来”。

    却见船夫及吴明手下的几个恶奴被押上来,扑伏在地,叩见大老爷。

    原来韩忠彦听说杨志在金明池惹上官司,种锦儿溺水身亡,事出蹊跷,便亲自去现场斟察。船夫见他是个大官,亲为锦儿收尸,忍不住便将事情经过告诉韩忠彦。韩忠彦知道杨志冤枉,便差人悄悄将吴明的两个手下抓来,一同到开封府做证。

    那船夫便将吴明带几个恶奴强抢民女上船,欲行不轨,那女子愤然跳水。后来自家不忍,将女子救上岸,为时已晚,女子不幸溺亡,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韩忠彦一指那两个恶奴道:“你家大爷是被谁杀死的”。

    那几个恶奴一齐指着大饼脸道:“是他”。

    大饼脸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叩首道:“大老爷恕罪,小的原是想杀杨志,失手杀了我家大爷,饶了小人吧”。

    刑恕气得脸色发青,破口大骂道:“这狗奴才该死”。

    蔡京一拍惊堂木:“大胆奴才,杀人行凶,污陷好人,还不从实招来”。

    大饼脸无奈,只得把杀人经过说了一遍,画押认罪,被打入大牢。

    刑恕也没辙,只得自认倒霉,告辞而去。

    蔡京道:“吴明已死,凶手伏法。杨志无罪,当场释放,事到如今,只能如此。”

    韩忠彦看那杨志遍体鳞伤,忿然道:“蔡大人断案,不用青红皂白,先将人打一顿,有失公允”。

    蔡京尴尬一笑道:“本府一时糊涂,误听偏信,担待担待”。

    韩忠彦命下人扶起杨志,离了开封府,将种锦儿下葬。杨志悲痛欲绝,大病一场,幸有韩忠彦照顾,才逐渐康复。

    一日,韩忠彦来看望杨志。杨志感激涕零,称谢不已。韩忠彦道:“开封府尹蔡京和员外郎刑恕对老夫多有微词,在太皇太后跟前搬弄是非,官家降旨,将老夫外调知定州,不日赴任。锦儿五七已过,你也要节哀顺变,振作起来”。

    杨志道:“承蒙韩大人照顾,洒家没齿难忘。正要离京,再赴西北,为国尽忠”。

    韩忠彦点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凡事看开点,此处乃是非之地,不宜久留。若能再有军功,必能朝庭恩宠,光宗耀祖”。

    当下韩忠彦送了杨志一匹青鬃马,纹银五十两,杨志称谢不己。

    杨志辞别韩忠彦,先买些香烛纸马,到种锦儿坟前祭了一回,方洒泪做别,带了祖传宝刀,跨上青鬓马,离了汴京直奔西北而去。

    杨志风餐露宿,一路过来,甚是辛苦。一日正行在一处山梁,忽然听得马啼声急,便驻马细看,但见一前一后跑着两匹马,马上之人皆是胡服髡发,手执弯刀,一看就是夏国人。

    却见前面长须者勒住缰绳,气喘吁吁道:“真没想到,宋军这么历害,竟然突袭天都山,让俺损兵折将”。

    那短须者道:“统军莫要叹息,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且回兴庆城,面见国主,再发三军,卷土重来,报仇血恨“。

    长须者道:“此回丢了天都山,有何面目去见国主,羞煞人矣”。

    短须者劝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此仇不报,枉为人也”。

    杨志久在关西,夏人之语大半能听懂,他在那丛林处,听得真切,没想到在此处遇到两条大鱼。

    正在此时,听得远处有人纵马赶来,大吼道:“尔等那里走”。

    短须夏人拨马便要逃窜,却听那长须夏人道:“监军休走,南蛮子只有一人,怕他咋得?今日要与他争个死活”,拨转马头,挥刀大叫道:“南蛮子欺人太甚,拿命来”。

    那短须夏人恐长须夏人吃亏也拨转马头,冲了上去。

    追来的那员宋将手执一把亮银枪冲过来,与两个夏人战在一处,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那两个夏人杀红了眼,将那宋将围在垓心,枪来刀往,斗在一处。不出三五合那宋将力怯,疲于招架,招法渐乱。那两个夏人暗自得意,狞笑着一刀快似一刀,直取宋将要害。

    杨志看得真切,大吼道:”青面兽杨志在此,拿命来”,飞马冲出,手中龙雀刀直取长须夏人面门,那夏人毫不畏惧,挥弯刀与杨志杀在一处。

    那员宋将见来了帮手,精神抖搂,长枪舞动如怪蟒翻声,顿时形势逆转,那短须夏人拨马要逃,被那宋将一枪刺中大腿,痛的大叫一声,跌下马来。

    长须夏人见势不妙,虚晃一刀,也想逃命,杨志刀快,一刀砍在马屁股下,那马负痛长嘶,将长须夏人掀下来。就这样,两个夏人却成了俘虏。

    那员宋将抱拳道:“俺乃泾原路供奉官兼知平夏城事郭成,请问好汉尊姓大名”。

    杨志忙回礼道:“洒家乃五侯令公之孙青面兽杨志,奉朝庭圣谕正要赶往同州任提辖职,不想此处遇见将军,不知此二人是谁”。

    郭成听说喜道:“久仰青面兽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这两个夏人一个是夏国六路都统军嵬名阿埋,一个是西寿监军妹勒都逋”。

    杨志真没想到竟抓了这么大的两个夏人首领,忙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都是夏国的骁将以勇悍善战著名,驻军平夏城外,准备待黄河解冻后南下,深入宋境,争州夺县。泾原路安抚使章楶派出细作探听消息,闻知夏人防守涣散,便派出泾原路副使兼知镇戎军使折可适和泾原路供奉官兼知平夏军使郭成率精兵两千余骑,半夜突袭天都山。夏人猝不及防,溃不成军,四散逃窜。郭成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两员夏军统帅逃往这条路,便紧追不舍。

    郭成道:“多亏杨将军鼎力相助,才抓住这两个夏人,否则俺人单势薄,只怕不是他的对手”。

    杨志忙道:“都是郭将军功劳,洒家不过放屁添风,何足挂齿”。

    郭成道:“杨将军过谦,功在社稷,自当举荐朝庭,扬名进显”。

    正说间,远处来了一哨人马,为首的乃是平夏军兵马都监杨惟忠,一见面便道:“知事大人,卑职尾随,误入岔路,好容易求找来”。

    郭成道:“杨都监来的正好,那两个夏军头领已被俺与杨志生擒,你与杨志先将此二人押解至泾原路安抚使章大人处报捷。俺要先去天都山与折大人会合,清点战俘,打扫战场,随会便到”。

    杨惟忠领命,便带一哨人马与杨志一同押解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往泾州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