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芳华绝代:怪你过分美丽 » 记《胭脂扣》

记《胭脂扣》

    昨天去看了《胭脂扣》,重新在大荧幕上见到哥哥和阿梅,我的心情简直难以形容和描述。

    我写了一篇姑且称它为“影评”吧。

    如下:《胭脂扣》影评

    2023香港影展,如约而至。说起我与香港影展,也可以说是缘分匪浅。今年应该是我与香港影展的第三年,前面两年分别是2017年和2018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面应该就是疫情加上我工作原因四处出差而错过了。

    近年的香港影展来得突然,在此之前我竟然没有刷到任何有关于它的新闻,幸好我有时不时刷一刷买票软件的习惯,这才没有错过(如果这次错过,我一准儿肠子悔青了!)

    对于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我不得不承认一点:我是有情结的,而且,情结深重。我太喜欢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了,还有那个时代的影星,他们真的如此闪耀,宛如天上明星,没有一个人的演技是拉胯的,或者是会被观众吐槽的,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在演绎自己的角色。

    而今年恰逢哥哥和阿梅离开二十周年,能够以《胭脂扣》作为我的开幕影片,我特别兴奋,觉得幸福感要爆棚了啊。

    《胭脂扣》是哥哥和阿梅的合作作品,这应该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但在电影院看是第一次。能够再重温经典,听着粤语原声对白,看着哥哥和阿梅熟悉的容颜,心底的感慨千言万语都说不清楚。我很想念他们,但不想流泪,因为我宁愿在心里相信,善良如他们,他们一定已经去了好地方,既如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开心。这一世对于他们而言,已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我们还真切地活在其中。对于他们,已经是前尘往事、是前世的记忆了。

    这一次再看《胭脂扣》,我才发现,哥哥的戏份竟然如此少,好像主要都是“如花”的戏份。虽说是两个人的感情,但更像是侧重描写如花一个人的重情重义,和痴心痴情。

    在那个年代,女人都很想求一个好归宿,为自己觅得良人,嫁一个好夫君。即使是风尘女子也不例外。又或者,像如花这般,起初她是不相信爱情的,只不过因为遇见了陈十二少,所以才慢慢卸下心防,也对他敞开心扉。

    其实如花是个很勇敢的女子,在那样的年代,身处那样的环境,她竭尽所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这有错吗?不,这没有错,这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值得令人钦佩的。

    只是十二少必须依靠家里,他还做不到独立,我想即使是他给如花租的房子,也是用的家里的钱吧。这才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因为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接受家里的安排,到那时,心中所想根本不重要。除非你下定决心靠自己,再艰难也不向家里乞求,才有可能和如花一生一世。十二少的家庭不可能接受如花,这是毋庸置疑的。

    十二少远不如如花勇敢,可能他也没那么爱如花,他怕死。有人问,为什么十二少服了多于如花好几倍的安眠药和鸦片都没有死,但如花却死了?我觉得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那么她死的概率自然就大些,但若另外一个人更想求生,最后他活下来的概率就大些,这不是迷信,我觉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花为了等十二少,在下面等他等了五十多年,做孤魂野鬼,抱着执念不肯投胎转世,终于她按捺不住,上来找他,而碰上了一对小情侣,得他们帮助,她终于找到了十二少,这时的十二少早已家道中落,也成了白发苍苍的糟老头子,但如花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如花爱的是那个对她一心一意,痴心不改的陈振邦,而现在在她面前的只不过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于是她顿时打消了要带他一起走的念头,而自己回去了。她终于放下了执念,就如同那个被她还了的胭脂盒,她终于决定转世投胎,不再继续苦等了。这样也算有一个交代了。

    看着如花匆匆脚步离去,我倒是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她终于想开了也终于放下了,不再苦等,不再为一个不值得的人继续浪费自己的时间,继续蹉跎,生时也许短暂相爱过,死后记挂牵绊,到头来发现只是痴心错付,自己深爱的男人、不惜为他去死的那个男人,只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好企盼?

    到最后,如花能够放下执念,已经是给这段感情,或者说是给自己、给自己的人生最好的交代了。

    至于十二少,既然他喜欢苟且偷生,那么就随他去吧。

    在电影之外,哥哥和阿梅是非常好的朋友,是像彼此家人般的存在。祝愿哥哥和阿梅,这两个善良的人,终得幸福。

    电影是悲情的,整个基调都是,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成为传世经典。能再见你们一面,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