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三十一章 天下皮毛第一家

第三十一章 天下皮毛第一家

    毕竟是县试案首,论语可称得上是倒背如流,这句话辛清纯是非常熟悉的,原文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一章是鲁哀公跟有若的对话,有若是孔子的弟子,鲁哀公在这里『问于有若』,向他请教,他说『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是遇到了收成不好的这一年,饥荒年,“用不足”,这是什么?因为年头不好了,鲁哀公这是国君,他的费用就不足了。

    那该怎么办?有若说了,『有若对曰:盍彻乎』?这个“盍”字就是何不,“彻”,就是用彻这种赋税制度。他引用了《孟子》的“滕文公”这一篇里面说的,“夏朝用贡法,殷朝用助法,周朝用彻法”,这都是税法,就是征税的这种法律。换句话说,税率是十分之一。有若在这里劝鲁哀公实行缴十分之一的这个彻法,就是沿用周朝的税收制度。

    根据《雪公讲要》这里讲的,“鲁国自宣公十五年”,就改变了这个税制,本来是周朝沿袭下来的税制,他改了税,改成收十分之二了,百分之二十的税收,一直到鲁哀公都是这样,所以缴的税,赋税就重。所以有若在这里建议哀公,恢复到原来周朝应用的彻法这个税收制度,就是征十分之一的税。结果鲁哀公就说了,『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这“二”就是十分之二,现在我征十分之二的税,我的费用都不足了,你还教我恢复到十分之一的那个彻的税法,那怎么可以?有若就跟他回答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改变了税法之后,人民百姓那就少缴税了,少缴了税,那百姓就足了。他少缴税了,剩的钱就多了,他就会富一点了。即使是鲁君他的税收收入大大减少了,可是,“君孰与不足”?

    百姓都丰足,百姓就像一家子家人一样,家人都丰厚起来了,你不就是水涨船高了吗?你也就丰足了。换句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要是贫穷了,你又岂能够说丰足?你跟百姓是一体的。

    在辛清纯看来,这句话揭示了一个很浅显的经济学道理。毕竟,政治经济学也是学过的。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强调只有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税收的增长,说明生产的发展是税收增长的基础。通过减税,来促进生产的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于是,辛清纯正色回答:“盍彻乎?”

    如果这是在县试中,辛清纯的回答是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答案了。

    但显然贾县令想得到的答案并不是这个,而辛清纯显然也不是贾县令想象中的小白。

    于是,在辛无疾换了衣衫,匆匆来到花厅的时候,便看到了自家小二和贾县令一问一答,居然谈到了依托境内月明河和潴龙河的航运优势,成立商业中心区,设立衙门派出机构,建立货栈、仓储、物流、服务等专业商铺的设想。

    乖乖啊,坐在你面前的可是堂堂进士,正七品蠡县令。这是过家家的话题么?

    辛无疾一急,便想拦下侃侃而谈的辛清纯,却被贾县令阻止。

    他已经渐渐地听出了一些门道。

    辛清纯的思路,来源于后世各地的经济开发区。

    在他想来,一府乃至一县,都有自己的特色。蠡县的县域特色非常明显,就是啥也没有,没有自己特产。

    但是,蠡县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啊,自己啥也不产,但是有各地的皮毛聚集于此,乃是这保定甚至直隶一带最大的皮货集散地。不是说过了么?自从范蠡过留史,天下皮毛第一家啊。

    在辛清纯看来,这皮毛加工生产的产业,稍一扶持,便会更加兴旺。产业兴旺了,税赋问题还需要发愁么?

    何须增加税赋?把蛋糕做大就可以了。

    贾县令只需要在月明河与潴龙河交叉区域画一个圈,由县衙出面流转并整理土地,做好规划,分别成立中心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商业服务区等等,县衙在这里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税收派出机构和一班捕快进行安保,为皮毛商贾提供便利和支持,选出几个行业标杆的代表人物加以褒奖。

    那么,作为京师保府的腹地,通衢之便会给这个产业如虎添翼。毕竟背靠京师,江南、关中等地来往客商不要太多,那时刻,四海商贾纷至沓来,商业兴盛,税赋何愁?贾县令闻言大喜,连连赞叹辛清纯有经商济世之才。

    辛无疾在一旁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家小儿子,怀疑自己那亲家高明献是不是把自己的儿子给带歪了。

    当晚,贾立言兴致高昂,派人去把自己的师爷喊来,又派人通知了主簿和县尉前来,就商业区建设事宜及税收安保等问题一一商讨落实。当下在这县丞的官邸花厅里,一边儿宴饮,一边儿确定下了蠡县三年发展纲要。

    辛清纯旁席落座,充当了书记员和顾问的角色,间或端茶递水,苦不堪言。

    其实,辛清纯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贾县令的政绩,就是父亲的政绩,贾县令高升了,父亲的升迁之路不也就有了么?更何况,自家岳父已经打通了蠡县-关中的皮货渠道,这商业区建设的越快越发达,高家就更要在这里设置常驻机构,自己和媳妇儿就可以借助这条商线保持联系,没准儿自己还能更早地见到自家媳妇儿。

    嗯,得想办法在商业区的核心位置,给自家岳父弄一块儿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