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四十一章 郑丹竹鸣冤

第四十一章 郑丹竹鸣冤

    所谓的“知县附郭”,就是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附郭京城就不用说了。

    另一种说法: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

    “附郭”指附郭县,也叫首县,即县城和府城或省城同在一处的县,亦即知县与知府或巡抚同在一城。附郭县令居住的地方在府、省所辖诸州县的领袖地位,因而其送往迎来,招待过往长官的任务也较其他州县为重,所谓“趋跄倥偬,供亿纷纭,疲于奔命”。其中与巡抚同城的附郭县令又比与知府同城的附郭县令任务更重。附郭县的这一特点,使官场中人都认为附郭县令太难当,当不得。此谣谚即用极而言之的说法,道出了官场中流行的这种看法。谣谚说,前生作了恶的人才当附郭县令呢,这是报应,作恶多,报应也重。

    这么说吧,同样是县令,萧县令在关中康县,就是一言九鼎;贾立言在蠡县,基本也说了算,不过离保定府太近,好多事情得有所顾虑;但是这崔县令,在这保定府里,就没啥存在感了。

    嗯,扯远了。话说这三生作恶崔县令纠结啥?纠结这崔折扇给自己摊上事儿了呗。当他知道被自己手下捕快关到牢房里的,是十几个来参加府试的学子时,都想扇死那崔折扇。

    读书人的事儿,就跟这不学无术的崔家小子解释不清。

    如何是好?

    他还不知道,这十几个读书人里,有蠡县县试案首;也不知道,近期刚刚面世就轰动了保定府的《春江花月集》的作者就是这些人;更不知道,里面有蠡县县丞的公子,手里还持有巡抚的名帖。

    老温牵着马出了城,正要上马疾驰,却看见了熟人。

    郑家的二管家杜全。杜全也是出城,带着两辆马车,抬眼也看见了老温。这段时间,因了辛郑两家的婚事,老温和这杜全也没少见面,当下杜全便上前招呼。

    老温着急去报信,但想着天色已近黄昏,自己回去报信也赶不回来,不知道杜全这是陪着郑家哪位主子来了府城。万一是郑家家主郑弛,自家那大公子可是他的女婿,兴许能早些解救。

    于是将郑家两位公子来府城应试,被抓进大牢的事情说了,还没说完,一辆马车的幔帘一掀,一个秀气俏丽的少年便急急的跳了下来。

    郑丹竹来府城,是为了自己名下的四五间粮油铺的进货,与府城刘记粮油坊的掌柜对账。

    听了老温的话,得知自己的郑郎进了那清县大牢,那还得了,一边让老温赶紧回去报知辛县丞知晓,一边急急吩咐杜全掉头进城。

    这郑丹竹可不是什么毛毛糙糙的性子,进了城也不急着去清县县衙,细一寻思,先让杜全赶着车来到了荣昌客栈。

    向掌柜的还有伙计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更连那几名捕快的相貌也细细问了,然后郑丹竹扔下一锭银子,让他们将自己所说写下来画了押。

    出了门,吩咐杜全直奔府衙而去,没错,是府衙,郑丹竹去找自己的一个表亲,在这保定府衙里任司户参军,正七品职,乃是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

    要不说是三生作恶崔县令呢,在这府城当个附郭的县令,城里能掣肘他的官员太多了,府衙里出来条狗,崔县令也得打问好了才敢决定是不是要驱逐。

    来到府衙,使了银钱去打问,这表亲却是不在,到下面县里公干去了,郑丹竹只得请这门房给表亲留了话,悻悻离去。

    郑丹竹多狠啊,上了马车直接给了一鞭子,让杜全驱车直奔清县县衙,到了县衙也不多言,抬头看了看已经略显昏暗的天色,一跃跳下马车,直奔县衙大门。

    只见郑丹竹沉着小脸,快步走到鸣冤鼓那里,抄起鼓槌,“咚”的一声就砸了过去。

    本朝规定,各级官署大门必须各置一鼓一钟,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藉以显示便民、德政。

    郑丹竹才不管现在什么时辰,自家未来的相公还在牢里呢。若是使人通报,先不说崔县令见不见自己,即便给了郑家面子,见了郑丹竹,许多事情能说大也能说小,还有商量的余地;可是这一敲鼓,就没了商量了,必须要升堂答话。

    郑丹竹恨那折扇少年,说出废了自家相公两条胳膊还要扇嘴的话语。竟不给人留任何余地,略一思索,就砸响了鸣冤鼓。

    崔县令本想将事情拖到明天,一来给了崔大平面子,毕竟他那儿子崔折扇损了两颗牙齿;二来在牢里关这些学子一夜,煞煞他们的傲气,想必明天就好应付了。可这时鸣冤鼓响起,有衙役报来消息,听说击鼓的是个十四五的清秀少年,心里就是一沉,想来这来人就是牢里那些学子的同窗了。

    有心不见吧,可这朝廷法度须违背不得,无奈只好升堂。

    “威武~”

    几个当值的衙役列队县衙大堂,崔县令带着师爷走进了大堂坐定。

    郑丹竹被带进大堂的时候,实话说,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是十四五岁的女儿家,逢了这场面还是有些忐忑。

    崔县令往堂下看去,此时天色略略昏暗了,只见一个秀气的少年立于堂下,抬头向自己看来。

    师爷此时喊道:“堂下何人,见县尊大人跪下回话。”

    郑丹竹只好跪下。

    崔县令喝问:“堂下何人?因何鸣鼓?”

    “回县尊大人,小人乃是保定府蠡县人氏,郑丹竹。”崔县令心道果然是为那参加府试的学子而来,听着郑丹竹继续说道:“家兄等十数名蠡县学子,今日来府城,欲参加后日府试,午间入住荣昌客栈,不料却被一恶人所欺,扬言辱骂,肆意使恶奴殴打有童生功名的学子,未得逞后颠倒黑白,假言蛊惑衙中公人,使公器泄私愤,请县尊大人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