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六十四章 与时俱进

第六十四章 与时俱进

    可是那字是皇帝折好了令人拿过来的,辛无疾也不知道这种场合合不合适立刻打开来看,先谢恩吧,总之皇帝的墨宝,那一定是好东西,可以传家的。

    父子二人谢了恩,宴饮没多长时间也接近了尾声,于是,一众官员勋贵拜送皇帝皇后回宫。

    回到馆中,辛无疾也早就猫爪墙狗上房的急着看皇帝赐下的墨宝,于是父子二人急急进到房中,小心打开那副字观看,内中有四字,不愧是皇帝墨宝,端的是霸气侧漏龙飞凤舞:

    “与时俱进”。

    “嘶”,啥情况,怎么与时俱进?这词怎么看着这么潮呢?这也不像是皇帝赐给臣下的话语啊?

    辛无疾想不明白,辛清纯也想不明白,字面上的意思好理解,但是,皇帝为啥就写这四个字给辛无疾呢?

    皇帝想对辛无疾表达啥?

    可不管怎么说,这四个字是皇帝赐的,还落了款盖上了私印,这就是很厉害的样子。

    父子二人想不明白,只好谨慎地收了起来。

    馆中岁月长,父子二人又住了好几天,才得到宫中传话,要他父子二人觐见。

    这就好,辛家父子匆忙收拾了,跟着来到皇宫。

    辛清旭还好,前世去过故宫,辛无疾可是第一次来这等庄严所在,一时有些紧张。

    乾秉帝召见二人,是因为这天天的看着御案上的三字经上火,自己明明赐下了“与时俱进”四个字,这辛无疾怎么一直都没动静?

    只好令人传话,召见辛无疾父子二人。

    辛氏父子不知道这“与时俱进”啥意思啊,一直没琢磨明白,还是那句话,半句话让人猜,谁猜的明白。

    于是,辛氏父子见了皇帝,混不知自己要说什么话,还是皇帝无奈了,只好点明了《三字经》的意义,又说了任内的一些亮点,才让辛氏父子豁然开朗,哦,“与时俱进”是这个意思啊,明白了。

    其实辛清纯明白的更早一些,因为辛无疾比他更紧张嘛,辛清纯相当于是原作者,比辛无疾更对这《三字经》掌握的熟稔,于是张口念出四句:

    乾秉朝,重教化。

    吏清明,民安乐。

    岁太平,无饥馑。

    作此文,传天下。

    这就妥了,接下来自然是龙颜大悦,乾秉帝当下就让辛清纯把这四句话誊在那《三字经》的结尾,至此,全本的《三字经》算是过了审,可以刊行天下了。

    龙颜一悦,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这四句话接的好,那就得给赏了,辛清纯年龄还小,仅仅是秀才功名,这赏赐就得着落到辛无疾身上了。

    皇帝一边想着,一边摩挲着手边的《三字经》。

    有了,这辛无疾才华横溢,从手边这本《三字经》就可见一斑,何不把他召至翰林院?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妙啊,这辛无疾有才,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也是积年的举人了,把他召入翰林,作为自己的智囊团队一员,或者用他修史编书,可不是正好?

    本朝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品级为正七品。

    那么辛无疾这个举人身份,就有些不够看了。

    可是不要紧,皇帝御赐啊。

    皇帝有这个权力啊,而且,皇帝御赐的同进士和殿试考取的正牌第三甲同进士是有同等效力的,不然皇帝赐的这个同进士就毫无意义,从同进士个人来说,皇帝御赐的同进士甚至比科考取得的同进士含金量更高,因为能够让皇帝御赐同进士的人,那就不是一般的人了,如果不是皇帝极其宠幸的人,那就一定是有大功于江山社稷的重臣,其它的那是连想都不要想,而此时科考正取的同进士,有的还连官都不是,还在候缺呢。

    乾秉帝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这想法简直惊才绝艳,好的不能再好了,当下兴致也起来了,立刻召人起草诏书。

    诏的啥?赐辛无疾同进士出身啊。

    这下可好了,直接让辛无疾泪崩了,吾皇万岁啊,自己辛辛苦苦考了数载,次次名落孙山,不得以以举人身份入仕,用脚指头都能看得到前途,谁知因为一本《三字经》,居然就圆了自己的进士梦。

    这还没完,你以为赐了同进士出身就完了么?直接官升二级啊,翰林院编修那是闹得玩儿的?那是一甲进士的特权啊,自己连孙山都不如,居然就翰林编修了,成了皇帝的顾问,怎一个激动了得。

    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自己现在是一个小县的县丞,正八品里面垫底的存在,居然能得如此殊荣,皇恩浩荡啊。

    辛清纯也惊呆了,自己想到了这《三字经》可能会给父亲带来一些好处,但是没想到这《三字经》的威力如此之大,直接就翰林了。

    别看这正七品和正八品,只隔着两级,但是翰林院编修是什么存在,京官里的清流啊,只要不作死,前途用脚指头都可以看见,有句话不是那么说的么?非翰林不得入相。

    这啥概念,翰林就是储相啊,只要自己父亲不作死,即便入不了相,一部堂官也不是不能想。

    啧,自己这衙内的逼格,得往上升一升了,不升不行了,前世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也想低调啊,可是,可是实力他不允许啊。

    直到父子二人出了皇宫,脑袋瓜子还是晕乎乎的,这一趟来京师,简直是一步登天啊。

    玉镯,皇后戴过的;玉佩,三皇子随身的;墨宝,皇帝亲笔还盖了私印的。

    这都不算啥,辛无疾一个小县的佐贰官,直接成了储相了,这若不是一步登天,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