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牙子的人生 » 第十二章 开工

第十二章 开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刘术清满怀喜悦地站在山坡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群情激扬的人群,宋德波则和他的战友们站在另一侧,尽皆满脸肃穆。

    “乡亲们,”他大声说道:

    “我们盼啊盼,望啊望,终于把今天给盼来了!”他的声音逐渐低沉了下来:

    “我们的先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洒下了无数的汗水,注入了太多的心血。我们起早摸黑,不辞辛劳,在这片土地上像牛一样耕耘,可是我们依旧很穷,穷得叮当响。”他用手一指,声音兀地高了几分:

    “大家看,我们背后的这座大山在默默叹息,在为它怀抱里虽然经历了无数代先民繁衍生息过后却依旧贫穷的子子孙孙叹息;大家再看看,我们面前的这条大渡河水它在哭泣,在为它尽管承载着先辈们多少年来的期望和梦想,却只能滚滚逝去永不复返而哭泣。”沉默了半晌,他接着说道:

    “可今天不一样了,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会让沙漠变成良田,会让荒芜变成富饶。祖辈们没有实现的的梦和理想,将由我们这代人、乃至下一代来实现。你们看,人民的子弟兵也来了,他们跋山涉水支援我们来了。有他们相助,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还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下面,我们请宋连长为我们大家讲几句,大家欢迎!”

    在一阵如雷的掌声中,宋德波爬上了山坡,站在刘术清身旁。

    他举起双手示意了下,待众人的掌声平息下来,便说道:

    “乡亲们,今天我们将会和大家一起创造一段新的历史,将会和大家一起开创海螺村最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将会被后人所铭记。同时也请你们相信,无论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党和政府会事先想着你们,人民的子弟兵也会始终冲在大家的前面。”

    说罢,他大声命令道:

    “同志们,向乡亲们敬礼!”

    在庄严而肃穆的注目礼中,刘术清和下面的人群一样心潮澎湃,有种忍不住想流泪的感觉。

    ……

    “村长同志,我还有一个想法。”宋德波看着刘术清说道。

    “哦?说说看。”

    “你看,从这里到中坝村大概有八公里多接近九公里。来的路上我观察了一下,从这里到土地关约摸就是这两地的一半路程。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妨借鉴下县里的那种接力方式,你认为呢?”

    刘术清眼睛一亮,说道:

    “这个方法好哇!我咋个就没想到?”他用手拍了拍脑袋:

    “有点老糊涂了!”

    “我们将这段路程分为两段,这样大伙都相对轻松得多,毕竟我们是人不是铁,八九公里的路程确实有些够呛。我算了一下,我们现在的总人数大概在一千三百五十人左右,到时候将在中坝村的一千人再分你们六百人,两边就基本上平衡了,到时各自负责运输一段。”

    “这主意太好了!行,就这么办。那你们负责哪一段?”刘术清问道。

    “虽说土地关接近中点,但中坝村那头到那里距离可能要比这儿到土地关距离稍远些,所以那段就交给我们了,你们负责这段。”

    看着宋德波脸上那真挚的笑容,刘术清心里感动,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

    “好!”

    他没有多说什么,所有的感情都蕴含在这个字眼里。

    他的眼神注视着下面的每一个人,良久,他大声说道:

    “背土填沙工程,正式开始!”

    人群欢呼着,如潮水般涌去,军民融合在一起,如天地间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看着这一切,刘术清欣慰地笑着,紧跟在人群后面。

    土地关。

    据老辈人说这里还有一个传闻,说的是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判乱,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讨伐。途经此地时,他看着眼前的地形和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水感叹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天下大旱,此地不旱;天下大灾,此地不灾。”

    不过传闻毕竟是传闻,其真实性却无从考证。

    一行人来到此处时已近中午。队伍停了下来,宋德波对刘术清说道:

    “那刘村长你们先在此候着,我们就先过去了。”

    “行!辛苦大家了。”

    “人民子弟兵就是好啊!啥时候心里都想着百姓。”他心里感叹道。

    “刘叔,听说当年诸葛亮曾经来过这里,您说是真的吗?”黄元龙笑嘻嘻问道。

    “这我哪知道!”刘术清没好气地看他一眼说:

    “据说当年诸葛亮还在此地放了一个屁,你现在还闻得到吗。”

    人群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黄元龙却没理会众人的笑声,他继续问道:

    “刘叔,这些当兵的心眼都这么好,我也想参加他们,你看行不?”看见那一身威严的草绿色军装,他打心眼里喜欢。

    “去去去!”刘术清一脸的不耐烦:

    “你小子咋鬼话这么多?净问些老子不晓得的问题。”

    “我还以为您老是诸葛亮转世,天上知一半,地上全晓得哩。”黄元龙小声嘀咕道。

    在偶尔响起的哄笑声中,时间在悄然过去。

    草绿色再次岀现在众人眼帘,其后面还跟着密密麻麻的身影,在蜿蜒曲折的路上,像一条长长的蛇在缓缓蠕动着。

    “来了!来了!”刘术清兴奋叫道:

    “大伙都做好准备。”

    当队伍走近他们跟前时,便主动停了下来。每个人背着一背篼金黄色的泥土,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水。

    宋德波背着土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的样子和大家差不多,上衣被汗水浸湿了。

    见状,刘术清连忙招呼李文定和黄元龙接过他背上的背篼放在地上,其他人也一涌而上,相互帮衬着将战士们身上的背篼放下。

    “我们就送到这里了,”他抺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对刘术清说道:

    “让乡亲们将带来的家伙什赶紧放下,让战士们抬给大家背起后抓紧让开道,后面的人背上还压着。”

    刘术清应了一声,让大伙迅速背起背篼离去。

    他也挑了一箩筐土,他想的是用挑的方式累了歇息时方便,毕竟岁月不饶人。

    可一路上他硬是没有歇过。看着箩筐里面金灿灿的黄泥巴,他觉得这比真正的金子都好看,喜悦让他暂时忘记了疲惫。

    直到到了沙坝头,他将肩上的箩筐放下,喘着粗气想直起腰时,他才觉得此时的腰酸疼得厉害。

    大伙纷纷将土倾倒在沙地上,李文定看见刘术清一脸难受的样子,赶紧过来替他将筐里的土倒掉,嘴里埋怨道:

    “刘叔,您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可经不起这么折腾。依我说这活不用您干,交给我们年经人干就是。”

    “岁月不饶人哪!”刘术清反手轻轻捶着自己的腰间,看着沙地上覆盖着的泥土,他满足地笑了笑说:

    “只要能让这见鬼的沙地种出庄稼,苦点,累点都值得。”

    后面陆陆续续的人也跟着过来了,是一些和他们穿着差不多的百姓。刘术清知道这是外乡过来帮忙的,他感激地对大伙说道:

    “谢谢乡亲们,我代表海螺村谢谢大家。”

    “老叔啊!不用谢,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帮点忙是应该的。”人群中传来一道憨厚的声音。

    见他们倒完土,背着空空的背篼再次返身离去,李文定等人赶紧跟上,边走边和人攀长问短。

    空旷的沙地上此时只剩下刘术清孤零零站在那儿。看着眼前的一切,刘术清不禁鼻头一酸,眼泪慢慢流了下来。

    依稀间,他仿佛看到了面前的土地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还看到了金黄色的小麦和水稻,在微风中向他点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