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牙子的人生 » 第十四章 黄老学究去世

第十四章 黄老学究去世

    忙碌的日子总是这样匆匆。

    不知不觉,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这期间,县里隔个把星期就运一回物质来。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所有人的干劲都特别足。从没有人叫累,也没有人说苦。

    期间,罗县长也下来过几次。看到工程开展得很顺利,施工进度也很快,他心里很高兴,嘴里赞不绝口。

    此时,刘术清和李老根正在沙坝头忙得不亦乐乎。二人一人手里拎着把锄头,见到高的地方便挖平,矮的地方便填一下,累了便休息会,然后起来接着干。两个多月来,二人天天都这样。

    “老根哥,要不放会哨方便一下?”刘术清觉得腰有些酸,尿有些涨。丢下锄头,他看了看四下无人,便寻了个地方方便起来。

    李老根坐在锄头把把上,嘴里吸着旱烟,刘术清走了过来,和他坐在一起。

    看着沙地上的土壤堆积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厚,二人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在俩人的眼里,这片曾经没有一丝活力的沙漠,此时仿佛苏醒了过来,显得生意盎然。

    “今年怕是干不了好久,再有半个月就过年了。”李老根说道。

    “再干十天左右差不多了,无论如何,这过年可是大事,谁不想回家高高兴兴吃顿团圆饭?可不能因为我们的事耽搁别人!”

    “要不下午放工时去问下宋连长,听听他的想法?”

    “也行。”刘术清说:

    “老根哥,你寻思咱们这会儿铺多宽了?有五十亩地没得?”

    “可能还差点。估计这十来天下来也就差不多了。”

    “来了,他们来了!咱们也开工啰。”

    走在前面的人叫王泳明,三十多点,九襄镇大田乡人。经过这两个多月的相处,刘术清和许多人都熟稔了,这王泳明便是其中的一个。

    “泳明兄弟,这趟是第几趟了?”

    “第四趟了。”

    “累了吧?”

    “还行。”

    “要不这趟就别去了,休息会也就差不多吃中午了。”

    “还可以再干一转。”王泳明憨厚地笑着说。

    这山里人就这样,你若真心对他好,他能把心窝子都掏出来。

    望着王泳明离去的背影,二人心里颇有些感慨。

    “对了,这两天怎么不见黄万荣这老小子?”刘术清问道。

    “他在屋头照顾他老爹。”

    “黄叔怎样了?”

    “生病了,听说快不行了,也不知还能不能过完这个年。”李老根叹道。

    闻得此话,刘术清的心头微有波澜,他在心里祈祷道:

    “黄叔,您老可一定要挺住!实在要去也等过完年再去,您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了,我可怎么办?既不可能不给您发丧,也不可能将这边的工程丢下,到时我怕会是‘老鼠钻风箱,两头为难’了!”

    一下午的时间,刘术清都眉头紧锁,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李老根知道他的心事,便没有主动寻他说话。

    下午收工刚丢了碗筷,刘术清便急匆匆往黄万荣家走去。

    进到屋头,便看见黄万荣夫妻俩正坐在堂屋头,黄万荣紧锁着眉头,他妻子抺着泪。

    “万荣哥,嫂子。”他喊道。

    “来了。”

    “嗯。老爷子咋样了?”

    “伤寒,倒在床上两天了。”

    “大夫来看过没有?”

    “看过了,药也给他捡来吃了。”

    “我进去看下。”

    来到床前,他见黄老学究紧闭着眼,脸色发白,好像睡着了。看见老人一付行将就木的模样,他不由得心里有些难受,便轻轻退出门去。

    “伤寒应该问题不大,这两天你俩就不用去工地了,好好在家照顾他。”叹了口气,他对黄万荣说道。

    “好,那只能辛苦大家了。”

    “那我先走了,还有些事情要和宋连长商量。”

    “去吧,路上慢点。”

    走出黄家,他便径直去找宋德波。将心里的想法和他一说,宋德波也表示赞同。

    见刘术清临走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宋德波心想:

    “莫非发生什么事了?”

    路上,刘术清心想:“但愿老爷子能渡过这个年关吧!”

    ……

    可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你越怕它发生,它还偏偏就来了!

    三日后。

    快到中午时分,刘术清和李老根正在沙坝头忙活着,却见黄秀兰朝他们走了过来。二人心里奇怪,这个时候她怎么来了?

    黄秀兰走近二人跟前,眼眶红红的,说道:

    “刘叔,二叔,我大爷他……他走了!”说完便哇地哭了起来。

    二人凝重地互相看了一眼,李老根叹道:

    “终归还是来了!”

    “老根哥,你这样,你立即去黄家帮助黄世荣处理老爷子的后事,我马上去找宋连长反映下情况,听取下他的意见。”

    他又对黄秀兰说道:

    “孩子你也莫哭了,人都走了哭也没得用,我们现在该做的便是让他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走。你现在还得回到你的岗位上,你看,有那么多人要吃饭。我相信即使你没法赶回去看他老人家,他心里也是理解你的。”

    刘术清说着,心里却是有不忍。

    黄秀兰双眼噙着泪,说道:

    “刘叔,这我懂,我这就过去。”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李老根叹了口气,摇摇头,也跟着离去。

    刘术清在土地关见到了宋德波,将事情给他说了。

    “老爷子走得还真不是时候!”宋德波说道:

    “不过这也办法,那你是如何打算的?”

    “我也感到非常为难,两头都丢不开,因此才过来想听听你的意见。”

    宋德波沉思了半晌,说道:

    “毕竟人死大过天,干脆这样:你让你们村了里的人全都回去,好好给老爷子办场葬礼,送他一程。这儿就交给我们了,这事我来给大伙说,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我为难就为难在这里,这本来是我们自己的事,你们是过来帮忙的,我们走了,却让你们……”

    刘术清有些说不下去。

    “没关系,这我们都能理解。”

    “干脆这样,我让黄家院子的人都回去,其他人接着干!”刘术清似下定了决心,接着说道:

    “至于老人的葬礼,特殊时期当一切从简,尽快让他入土为安,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会赞同我们这样做的。至于其他人,我让大家在安葬时去送送就行了。”

    “就依你这样安排,到时我们一起去送他一程。”宋德波正色道。

    “谢谢你们了!”刘术清声音哽咽说道。

    晚上,宋德波跟着刘术清一起来到黄万荣家,见李老根和李文定两口子也在,和他们点了点头。

    黄老学究的灵堂早已布置好。堂屋正中的墙壁上端端正正挂着老人的遗像,那双眼看上去是那么深邃,沧桑,仿佛能够看穿世上的一切。

    二人走到灵前,各取了九根香,点燃后三根一组将香插在米升里,然后恭敬地拜了三拜。

    宋德波看着黄万荣夫妻俩说道:

    “节哀顺变!”

    刘术清说道:

    “万荣哥,亲戚朋友都通知到了吗?”

    “通知了,近的今晚就到,远点儿的恐怕明天才赶得到。”

    “那就好,老爷子的侄儿男女都来了,大家帮衬着让他走得安心。”他接着说道:

    “世荣哥你随我来,我和你说点事。”

    二人走到一边,刘术清将他和宋德波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以及他心里的顾虑也说了出来。黄世荣点着头,表示他能理解。

    “术清,你心里不要有任何顾虑,我父亲在世时也经常在我面前夸奖说你们干的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他恨自己老迈无用,帮不上忙,是他平生一大憾事。”

    黄万荣接着说道:“不过我认为你有一事不妥,你不该把黄家院子的人全部都撤回来。背土填沙是整个海螺村的大事,不能区分什么‘黄家院子’和‘李家院子’,其它的你也不用说了,听哥的,人员不动,工程才是大事。”他的声音斩钉截铁。

    “那老爷子这边……?”

    “这边没事!明天亲戚朋友些来了,有他们帮忙,你不用担心。还有就是依你说的,老爷子的葬礼一切从简,特事特办,尽快将他送上山去。”

    听到他这样说,刘术清彻底打消了心里的顾虑,他想:“这件事终于是得到了完美的结局。”

    又坐了一会,他便起身叫上李老根和宋德波,三人和黄万荣告辞一声便走了出去。

    临走时,他深深地看了黄老学究的遗像一眼:

    “黄叔,请你安息吧。”他在心里说,心里却涌上一股浓浓的悲意。

    老人那双慈祥的眼晴看着他,仿佛要和他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