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牙子的人生 » 第十六章 乡农会

第十六章 乡农会

    曾经某位诗人用这样一句诗描述了春节四处洋溢的节日气息:

    爆竹天天闹,喜事天天闻。

    刘术清和村民们也在‘闹’,而且‘闹’得热火朝天,汗流夹背。

    初一他们便动工了。虽然农村有个习俗,说是初四这天不宜出门,不宜动土,不然会有不好的兆头。可盼地心切的人们哪还顾得上这些,在他们眼中这土地就是他们的命,若连命都没有了还管它什么兆头好不好。

    他们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浑不知道山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件大事:

    1950年1月1日,我国南北交通线大动脉京汉、粤汉两铁路全线正式通车;2月13日,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举行;2月14日,《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署;3月16日,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举行;……

    这天下午收了工,刘术清和李老根正在说说笑笑吃着饭,见宋德波走了过来。他连忙站起身:

    “宋连长快来将就吃饭。”

    “刚吃过,我来和你说点事。”

    刘术清忙把碗放下。

    “没事你先吃完饭我们再说。”

    “差不多吃饱了,说吧啥事?”

    见他坚持,宋德波说道:“我接到通知,明天必须回县上一趟。”

    “那没关系,你去把事办完回来不就完了。”

    宋德波歉意看着他:“恐怕要耽搁些时日,原打算和乡亲们一起把这个工程做完的。不过就我一个人离开,其他人还是留在这儿。”

    “什么时候走?”刘术清问道。

    “明早。工作我已经交待好,你不用担心。”

    “好,那你明早走时路上慢点。”

    “饭茶快凉了,你接着吃,我先走了。”宋德波说完便转身离去。

    第二天临近中午,宋德波便折回来了,同行的还有罗县长和赵雪。见到刘术清,罗县长说道:

    “刘村长,我们今天来主要有三件事和你商量一下:第一件是宋德波同志这段时间因工作需要须离开段时间,上级让他具体负责春季招兵工作;第二件是县里打算在你们村建一所小学,现在国家经济比较困难,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得让他们接受教育,未来国家建设还得依靠他们,没文化咋行?我看学校校址就选在大石包那里,就叫‘海螺小学’,由赵雪同志暂时担任校长兼老师,你看怎样?”

    “这可是好事。”刘术清说道。

    “还有第三件事,”他顿了顿说道:“县上决定,在全县各乡镇成立乡农会,考虑到你的工作能力和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我提议让你担任大树乡乡农会会长,你觉得如何?”

    “不行!不行!我怕干不好。”刘术清连忙摆手拒绝。

    “县里对你这段时间的工作很肯定,我个人也觉得你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个乡会长职位,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的村长同志。”

    “可是,我担心我干不好,让领导失望。”刘术清嘴里嚅嚅说道,心里却在想这个乡农会会长是个多大的官,看样子应该比‘村长’官大。

    “尽其力,做其事便是,”罗县长表情严肃了些:“还有,让你当这个会长是为了让你挑起更大的担子,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我们共产党人可不是为了贪图亨乐和荣华富贵才去做官,以后你肩上的担子肯定比现在要重得多。”

    “那既然领导看得起我这把老骨头,我便粉身碎骨也要干好这个会长!”刘术清信誓旦旦说道,心里想这个‘乡农会’是干啥子的。

    三人都被他逗笑了,罗县长说道:“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

    “那罗县长你看,我们这边抽调不出人手,修建学校的事……?”

    “不用你担心,我见这后山树木众多打算就地取材,县上到时安排伐木工人和建筑工人处理这事。”

    “那就好!”在他心里,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背土填沙’工程。

    “刘村长,请你帮忙统计下你们村有多少达到上学条件的适龄儿童,我们需要将附近中坝村、麦坪村和新华村几个村子的全部统计出来,暂时以统计人数为基准,确定学校建造规模。”

    “什么是适龄儿童?”刘术清问道,这词挺新鲜他还是头回听说。

    “最小六岁、七岁以上的,可达到入学标准。”赵雪说道。

    刘术清心里默算了一下,又有些拿不准,便说道:“晚上我让李文定和黄元龙去挨家挨户统计,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罗县长满意地看他一眼说:“你工作认真负责,这也是我力排众议坚持让你当这个乡农会会长的原因。”其实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上回见刘术清群众工作做得不错,鼓舞群众的积极性恐怕连他这个县长怕是也有所不及,当时他就暗暗留下心来。

    “还有征兵工作的事也得抓紧,我计划将各村村长聚拢简单开个会,让大家帮助宣传下我们党的征兵政策,欢迎年轻人踊跃报名。”

    刘术清听到“征兵”二字,不由想起旧社会军阀抓壮丁的情景。他问:“罗县长,这当兵真是志愿,没有强制性?”

    “当然是志愿!”罗县长爽朗一笑说道:“我们党的政策原则上是欢迎广大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军保卫我们的红色政权,但是还要对报名人员进行甄别和筛选,政审不合格的坚决不要,必须要保证我们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也就是说,人民军队不是谁想参加便参加的。”

    刘术清露出一付了然的神情。他忽然想到,前段时间黄元龙在土地关向他透露过他想当兵的愿望,便说道:“我们村目前倒是有一个,条件蛮符合,而且他本人也想当兵。”

    “有一个?”罗县长略作沉吟,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说道:“干脆这样,你把这份文件仔细看看,上面有征兵条例和具体要求,完了在村子里宣传下,看有多少人愿意参军,统计个数额交给宋连长,这件事他在具体负责。”

    “没问题。”刘术清说道。

    罗县长又看着宋德波:“人员名单确定后,上报县上统一安排先做体检,合格人员再进行下一步的甄别工作。”

    “好。”宋德波回答道。

    “还要体检?”刘术清奇道。

    “当然要体检,病殃殃打摆子的可不能要。”

    “还有就是,你要统计的是二份名单,一份是适龄儿童入学名单,另一份就是现在和你说的这个,可别搞忘了。”看着刘术清,罗县长叮嘱道。

    “肯定忘不了,今晚就把这事整清白。”

    罗县长看着宋德波和赵雪:“那就先这样?我们去下一个村子。”

    待几人走远,刘术清逐字逐句将文件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一遍,沉思了起来。“黄家院子和李家院子头符合条件的倒是有六七个,黄元龙、黄元和、李二愣子、李金发……”

    他心里默数着,脑子里兀地浮现出柱子的身影。“对了,还有柱子。不行不行,他可是我老刘家唯一的独苗,再说他和娟子也快要结婚了。”他暗暗决定:等工程结束就给他俩把这事办了。“要是老大没走那么早……”想到这里,心里伤感起来。

    晚上收工吃饭时,趁大伙都在,刘术清便将这事说了。黄元龙、柱子和李二楞子显得很兴奋,李金发和黄元和等几人却有些犹豫。李金发为难地说:“刘叔,我家的情况你了解,我爸走得早,我娘就我一个独儿,她腿又瘸了一只,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她?家里的农活谁干?”

    刘术清瞅了眼满脸兴奋的柱子,心道你小子凑什么热闹?

    “没得关系,罗县长说了当兵志愿,家中有实际困难的不报名便是。”

    嗡嗡的议论声响成一片。

    “这当兵可是吃皇粮的好事,我要报名,刘村长算我一个。”人群中传来一道声音。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村的。”刘术清看着他问道。

    “片马乡彝族村的,我叫木呷。”

    “那你报名参军这事得找你们村长,每个村的村长负责该村,这叫各负其责懂吗?所以我给你登记了报上去也没得啥用。”刘术清笑着说道,心里想原来是个彝族,难怪头发卷卷的看上去和别人不一样。

    “是这样啊!”木呷满脸失望。他脸上忽地一喜说道:“要不这样,我马上连夜赶回去找我们村长登记,明早赶回来保证误不了工。”

    “那咋得行!好几十里山路又是晚上,黑没没危险得很,要去也得明早天亮才去。”

    “没事,我走惯夜路。刘村长你放心,明早我一定赶回来。咱彝族人说话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到做到,我走了。”

    “那你路上小心点!”见木呷的身影已融入夜色不见,刘术清大声喊道。

    “晓得了。”木呷的声音远远传来。

    刘术清抬头望了望天空,黑漆漆啥也看不清。“这贼老天,往日三天两头咋都能看见几颗星星,关键时候它却个都没有!”嘴里咒骂着,他心里却隐隐为木呷担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