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好莱坞开始 » 第七章 这里有一只狐狸

第七章 这里有一只狐狸

    “红楼……”

    在家里,柯维奇终于又接触到了互联网。

    原地化身网瘾少年,第一件事,就是各种搜索和新《红楼梦》选秀有关的消息。

    还好,这个选秀现在貌似挺火的,有关新闻在网上到处都是。

    即使顶着十几年前的网速,也没花多久也摸清了个大概。

    才刚开始报名,排场就已经铺天盖地。

    本次海选预计持续十个月,估计至少四十万人报名。

    柯维奇不知道这个估计准不准,如果准的话,那的确是要创纪录了。

    他顺手查了下,最火的那届超女,报名总人数也不过十五万上下。

    在这个网络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能达到这么惊人的数字,也怪不得现在谁都想蹭一波热度。

    柯维奇看到,很多“专业人士”,不管是和《红楼梦》有关的,还是没什么关系的,都纷纷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见解。

    大致扫了一眼,批评的声音很多。

    看来这个海选,争议还挺大,也从侧面印证了它确实有很高的关注度,但这些都和柯维奇没啥关系……

    “咳咳~”

    两声突兀的咳嗽响起,不是来自某个人。

    而是来自电脑屏幕又下角,【这里有一只狐狸请求添加你为好友】

    先不去管这个奇怪的ID,因为柯维奇自己的网名叫“摸着美国跳河”。

    而且这个狐狸让柯维奇有些眼熟,他在美国时的笔友,笔名就叫狐狸。

    互相通过了好友申请,柯维奇很快发过去两个字:‘狐狸?’

    ‘正能量大帝?’

    咳~这次是柯维奇的咳嗽声。

    忽略这更加奇怪的笔名,身份确认无误之后,柯维奇直接回:‘直接叫我维奇就好’

    ‘维奇,是你的英文名吗?’

    ‘中文名也叫维奇’

    这个时候的互联网,普遍还是要干净一些,因此柯维奇对这位多年笔友并没有做太多隐私保护。

    而且他才刚回国,连身份证都没来得及办,还拿的是大使馆发的旅行证。

    一个名字而已,还真谈不上什么隐私泄露,隐私泄露的前提,是得有隐私,现在他在国内就是一张白纸。

    ‘好的维奇,你现在已经回国了吗?’

    ‘是的,今天刚到家。’

    从寄明信片开始算起,过了大概一周左右,还算不错的了。

    ‘欢迎回来,回家的感受怎么样?’

    感觉这只狐狸就像一个好奇宝宝,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柯维奇也是相当耐心,网聊和写信完全不同的感觉。

    在信纸和明信片上,他可以用天马行空的文字表达,然后就是久久的等待。

    但是在这个小小的聊天框里,明明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甚至毫无营养的一问一答,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好像有一种别样的吸引力。

    可能,这就是网络的魅力吧。

    ‘我还没来得及感受呢,昨天在京城歇了一天,今天又赶飞机。’

    回国两天,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路上。

    ‘你来京城了!’

    ‘是啊,怎么了?’

    ‘那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我带你逛京城啊!’

    柯维奇倒是差点忘了,这只狐狸就是京城本地人。

    ‘下次吧。’

    柯维奇淡然回复,京城他应该还是会去的,两年后的奥运盛会,不去见证一下太可惜了。

    ‘维奇,你现在在干嘛?’

    柯维奇看着屏幕,下意识就想说我在和你聊天啊。

    然后瞥了眼周围,电脑桌上摆着的一沓书,回复:‘在看书,《红楼梦》……’

    ‘你也在看《红楼梦》。’

    这次柯维奇只回了一个字:‘也?’

    打字的同时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可能,不会这么巧吧……

    “维奇,吃饭了!”

    门外传来老妈的呼唤,柯维奇也没心思想别的了,连忙打了一串:‘我妈喊我去吃饭了,回头聊吧’

    ‘行,拜拜’

    ‘拜拜……’

    ……

    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拿《红楼梦》来举例,柯维奇这两天是真有些煎熬。

    阅读,本来就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

    特别是集文学大成的旷世之作,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历史、时局……诸多要素夹杂在一起,每一种无疑都会加重阅读障碍。

    两个时代,可能连最基本的世界观都不同,理解就更加困难。

    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其中的包罗万象,即使不能完全读懂,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理解。

    所以,这些天柯维奇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不过前提是要静下心来。

    每每想到此,柯维奇就不禁想笑。

    静心读书,目的却是为了争最热闹的热闹?

    对这场闹剧,柯维奇愈发不看好。

    可钱都已经花了,老妈还特意为此给自己找了家教老师,专门讲解“红学”。

    不过效果一般,名著就应该是一千个人心里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柯维奇更习惯自己一点点啃,还不如闲暇时候在网上和“狐狸”互相交流。

    ‘你看到哪里了?’

    ‘第七回。’

    ‘你咋看这么慢?’

    不是柯维奇看得慢,而是之前那个著名的第六回耽搁了不少时间。

    就是宝玉初试那啥……细细品读完这章之后,柯维奇对《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以及曹雪芹先生有了新的领悟。

    以前,年少的柯维奇连前三回都没撑过去,便将《红楼梦》束之高阁。

    与之一同树立起的,还有对高雅的文学艺术无比光辉的敬佩和信念,总之一句话,我读不懂,是我太年轻。

    当年要是早点看到第六回,何至如此啊?

    而就在这紧随其后的第七回,柯维奇对曹先生的又有了点新的感悟。

    初看时,柯维奇心有疑惑,第七回的章回名“送宫灯贾琏戏熙凤”,如此暧昧的题名,但是贾琏和王熙凤两位主角却并未在文章里出现。

    细读两遍,柯维奇找到一点门道。

    虽然两位主角没有直接出现,但文中有一个简短的桥段,是老妈子给大观园的主子们送宫花。

    作者曹老先生,以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丫鬟仆人们的各种默契暗示,不知不觉中,甚至都无需让二位主角出场,就让贾琏把王熙凤给“戏”了。

    细品之下,回味无穷。

    似《金品梅》这种,太过浮于表面,也难怪它只能当“奇书”,而非“名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