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五十六章 差点露馅

第五十六章 差点露馅

    刘三吾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怒意,这孩子怒其不争,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汝当以尧舜为榜样,先天下而忧...”

    “你是要我做尧舜那样的明君,本公子生平最烦什么尧啊舜啊的,不就是两个干巴巴的老头子禅位给陌生人了嘛,这有什么了不起?”

    “先生所说之话,学生可不敢苟同!”

    朱英摇摇头,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

    刘三吾则捋了一下胡子,诧异的问道:“看来少爷是想与老夫辩论一番了?”

    “也也不知道少爷心中有何妙策,老夫洗耳恭听!”

    朱元璋见朱英向当今翰林学士发起挑战,当下就坐在一张椅子上观看起来。

    他要看看在他心目中这个顽皮而又可爱的大孙子是如何向当今儒学泰斗发起攻击?如何能言善辩的赢了翰林大学士的?

    “敢问刘先生,按你刚才的推论,那尧舜是不是也有老师?桀纣是不是也有老师?”

    “他们的老师是不是都要教授他们学问?你们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刘三吾愣了一下,老半天老天都憋的通红,他确实是回答不到朱英这个问题,他当然也不知道当年尧舜的老师们所讲授的内容。

    只是刘三吾毕竟是当朝大儒,他岂能轻盈认输?只见他略微思索了一下道:“其实尧舜跟桀纣都是有老师的,但是他们大多都无师自通,老师的威名自然也就被历史隐没。”

    朱英听完,笑嘻嘻的说道:“那就对了,既然桀纣都有老师,那么他们的老师一开始教授他们的自然都不是什么帝王之术,肯定也不会教授他们如何成为暴君之类的知识吧?”

    “既然尧舜是无师自通的,那学士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本书没有多少含金量,为何咱们要去学习呢?为何不能无师自通?”

    刘三吾瞬间被朱英的问题给呛住了,老脸更加通红,在他的印象当中,多年不见的皇长孙竟然变得如此犀利了?

    顿了一下,刘三吾继续道、;“殿下,桀纣一生最后之所以成为了暴君,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其生性顽劣,你如若不读书,岂不知前人之错,将来岂不是容易步入他们的后尘?”

    朱英摇摇头道:“先生,这次你又错了?”

    刘三吾越发的迷惑,他不知道自己饱读诗书,为何他一开口总会被这个黄口小儿给辩的哑口无言?

    “先生,别说在下一个闲野之人,原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子,就算将来真的有了机会做了皇帝,也不会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去治理国家。”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先生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个俗语?当年十六国的状况,跟当今大明朝的状况,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学生倒觉得,要做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先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只有老百姓能安居乐业,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能从当今现状入手,改革朝廷弊端,适当的时候给一点发展之政策,定然可以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坐在一旁的朱元璋听得到不断的点头。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只有不断的改革变化,这天下才能达到圣人所说的拱手而治!”

    只有说完,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的看着刘三吾,让他开口辩驳,但刘三吾听完朱英的话,整个脑袋之中都觉得像是被被雷击了一般。

    尤其是他说的穷则变,变则通,这话一点都没错。

    刘三吾突然发现,朱英所说的话,他根本无可辩驳。

    呆了老半天,他面红耳赤的犹如被斗败的大公鸡一般,深深的对朱英施礼,拱手道:“少爷高见,老夫受教了!”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惊呆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

    在他的印象之中,刘三吾乃是当朝大学士,翰林之首,比起他这个大老粗来要强上许多,结果却被一个黄口小儿给辩驳的哑口无言。

    这情况有所不对啊!

    刘三吾则在心里回味着朱英的话,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哪里的自己在教授他啊?分明是这小子在教授自己。

    亏得自己还是翰林学士,结果还是在阴沟里翻船了,这要是被传出去,当真丢人啊!

    朱英见刘三吾老脸涨的通红,感觉自己是不是驳的有些太过度了?

    这老头子也太玻璃心了!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可不能把这个老秀才给赶跑啊!好不容易被这便宜老爷爷给找来,好歹要给自己找个事干才行,不然又要被老头子安排去相亲,多无聊啊!

    吴倩这几天再也没有来,还真不知道那个半生不熟的姑娘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朱英其实是有意要躲避老头子的安排,但是对于读书学习这件事,他一点都不排斥。

    只要自己不把这个老秀才给赶走,他要教授什么都行!

    朱英正要上前去劝说刘三吾,却见刘三吾顿时仰天哈哈大笑了几声道:“好,痛快!真痛快!老夫好久都没有遇到过如此桀骜之人,真是太好了!老天有眼啊!”

    说完,他突然一大步走到朱英面前,抱拳道:“公子,刚才老夫只是试探了一下,公子真知灼见,实在是让人佩服之极!”

    “适才老夫唐突,还望公子海涵!”

    在他眼神之中已然流露出依恋与不舍,就是当年那种对皇长孙的佩服与欣赏。

    就算自己多年不见,眼前这少年流露出当今陛下的雄才大略,还有他说话的方式,治理天下的手段,这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英听完,马上表现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原主是败家子的名声已经在外了,看来这次差点露馅。

    放下架子,朱英咧嘴笑笑,问道:“这么说来,先生是不打算再教授学生《资治通鉴》了?”

    刘三吾也是放松了表情,捋了一下山羊胡子道:“不教了,不教了!”

    “公子刚才所言甚是,这穷则思变的道理自古就是通的,既然公子说的如此之好,还希望公子能言出必行才好!”

    古人最讲究信用,刘三吾在用信用约束朱英,相当于给他戴上了紧箍咒。

    要知道诚信,在这个时代可是无价之宝!

    朱英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对刘三吾的学识也是佩服不已。

    朱元璋见双方都已经妥协,没有了当时斗鸡一般的剑拔弩张,脸上也就露出几分得意。

    “英儿呀,你给咱说说,要是你当了皇帝,有何良策可以增加我大明的税收?”

    目前刚刚因为有精盐在士绅阶层普及,稍微取得了一点效益,可这对于整个大明而已,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的事儿。

    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还需要从税收来做文章。

    河南府受灾,清扫北元余孽,东南沿海的倭寇,那一样不需要银两?

    为了解决此事,朱元璋跟六部都已经挖空了心思,想尽各种办法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可最终都没有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眼下,看看这个聪明顽皮的孩子能不能想到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