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圣朝太子秘闻录 » 第四十九章 徐兴的回忆

第四十九章 徐兴的回忆

    还真别说,这天底下还真就有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这不就有一天,难得进城买书的徐兴路过凌云茶坊,听着里头热闹,正巧肚子也饿了,便进门想买些小点心垫垫肚子。

    不想这凌云茶坊的点心师傅手法着实了得,一盘简简单单的桃花糕吃得徐兴心花怒放,当即要来笔墨纸砚赋诗一首,专门称赞这家茶坊的桃花糕。

    凌云茶坊的老板也是个读书人。虽然多年科考不中,心灰意冷之下开了这间茶坊,可毕竟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只一眼便觉得徐兴的诗句唯美动听,字字珠玑,是个了不得的学者,当即便起了爱才之心,主动找到徐兴讨教。一番交流下来,发现对方竟然就是城中传闻许久,大名鼎鼎的才子徐兴,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想尽了各种法子,总算让徐兴答应帮他代笔每年的功德诵了。

    徐兴虽然也不指着这个赚钱,但毕竟读了这么久的书,他也确实想找机会感受一下自己如今到底在个什么段位。如今有送上门来的机会,徐兴自然不想错过,小试牛刀写了一篇长文让茶坊老板给递上去。却不想一炮而红,苍安城的几位上官对他的文章都是赞不绝口,连带着看当时还只是一间普通茶楼的凌云茶坊都顺眼了不少,往后也没少明里暗里的照顾他们,实则都是看在徐兴这个大才子的面子上。毕竟如此人才,若能收为己用,那可真就是赚大发了。

    然而大家也都只是想想罢了,毕竟就连苍安城的太守都不敢让徐兴留在自己门下做幕僚,更何况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呢?而凌云茶坊也知道自己能有今日的富贵都是仰仗着徐兴出众的文采。所以扩建后的茶坊刚一开张,老板就宣布对徐兴终生免费开放,也算是报答他的恩德了。

    这倒是有意思了,本来我还想着凭我和小辫子的三寸不烂之舌,趁着外出的机会结合实际,让徐兴好好感受一下人间冷暖,从而改变一下自己过去执拗的想法。如今看来,他似乎并不抗拒与现实世界的接触,只是单纯的对科举这件事十分反感罢了。

    这就好办了,接下来我只需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应该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吧?心中想着,我也跟着众人被店里的伙计领到了二楼一个陈列雅致的大包厢。

    逛了一上午了,我们几个老爷们儿和檀鸢都还好,两个小的却有些撑不住了,昏昏欲睡的样子煞是可爱。

    好在房间里头就有卧榻供客人休息,把她们两个交给檀鸢,我转过头看着徐兴:“徐兄,其实这一次邀请徐兄一同入城,是还有一件事情不明,想从徐兄这里听个分明。不知徐兄可愿为在下答疑解惑?”

    徐兄也微微一笑:“早料到了。那日你们几个鬼鬼祟祟地在厨房密谋,第二日小五便过来缠着我,非要我陪你们入城,我就知道你们想干什么了。”

    “呵呵,徐兄果然机敏过人,原来早就看出了我们的目的啊?”我也没矫情,笑着称赞了他一句。

    “那…怎么说?出去聊聊?”

    “嗯。”

    叮嘱两小只照顾好两个孩子,我与徐兄一前一后出了房间,来到二楼天井的栏杆旁,一边看着下头说书人眉飞色舞地讲故事一边聊起了徐兴真正的心结。

    “那是…我想想…嗯,差不多八九年前的事了。”

    不用我问,徐兴就主动开口讲述起了自己的过去。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我是觉得他跟我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态度明显比跟魏彦英说起来的时候好了不止一点点。

    我没有开口,静静地听着他说。

    “那时候我才十四五岁,还在家乡的学堂念书呢。其实许兄你知道么?当时的我可不如现在这么用功上进。因为你也知道,我的头脑异于常人,什么文章基本上都是过目不忘的,所以打小我其实就很不愿意去学堂。只不过那里有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同窗,为了能多些乐子,索性也就乖乖去了。”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盛夏。我们家在南方,南方的天气嘛,你也知道,夏天的时候天儿是真的热,我每天就随便套个坎肩,清清爽爽地去学堂,然后往课桌上一趴,一觉睡到大中午,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自己以后究竟该去干什么。”

    “不过那时候我还是比较自信的。毕竟读书学知识总是有用处的,再加上我们家的条件其实也不算差,虽然比不上许兄你家那样地位显赫,家财万贯,却也算是中上之家,靠吃老本养活我自己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其实都是得过且过,反正先生出的问题从来就没有我答不上来的,也就真没想过要把精力都放在读书做学问上面,直到…”

    说到这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眼神中甚至流露出几分痛苦。

    顿了顿,徐兴似乎终于做好了心理准备,继续说了下去。

    “直到那年秋天,科考再开,这一次,我们书院唯一的教书先生也去参加了。”

    “你知道吗?我们先生才貌俱佳,人品周正,本来年纪轻轻就通过了乡试,却为了家乡那些读不起书,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甘愿付出自己宝贵的青春,花了将近十年时间留在家乡开书院,拯救了多少本该落入尘埃的孩子?”

    “那一年,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先生他这一次一定会顺利通过县试,下一步就该进京参加会试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临走前跟我们说的话。”

    “他说,就是因为有了我们在这些学生的支持,他才有了重返考场的动力和信心。他还向我们保证,说不管这一次县试他能否考过,都会回到这里继续执教我们。许兄你知道吗?当时听到他那么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里头有多么幸福,多么满足?”

    “可是…可是从秋天到冬天,又从冬天到第二年的夏天,我们都再也没见到过先生。后来,是我一个同窗家的哥哥说去了城里,偶然间在一间酒馆看到了已经形销骨立,却还在借酒消愁的先生。”

    “直到那时候我们才知道,先生并没有通过县试。但是当时的我们都不敢相信,因为先生的才学和志向,在我此生见过的人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曾经他参加乡试时的文章我们这些学子们还都曾拜读过,其中的内容和辞藻就是上殿面君都绰绰有余了。就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他又怎么可能连县试都通不过呢?”

    “后来我们几个要好的同窗一合计,不能眼睁睁看着先生这么颓废下去,于是结伴去城里的那家酒楼找到了先生,顺便也从酒楼的老板那里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先生的文章并不是不够精彩,不能征服考官们的眼球。恰恰相反,先生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妙笔生辉,得到了阅卷官员们的一致认可,还决定直接上表朝廷,将这个青年才俊直接举荐给朝中的大人们呢!”

    “先生得到消息这个后兴奋得好几天都没冷静下来,觉得自己总算是出人头地,对得起乡里乡亲和我们这些学生们对他的期望了。过了没多久,就有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朝廷对本届科考中的一位考生颇为重视,圣上亲自下了谕旨,说是要召他入京面圣!”

    “可是你绝对想不到,当皇榜张贴出来,一众与先生交好的考生们陪着他一道去看榜的时候,上面写着的,却是一个所有人都不认识,却总能听到的名字,也是我们那儿的那位县太爷家那个混不吝的儿子的名字!”

    “直到那时候先生才知道,原来早在考生们的试卷回收当天,就有人把所有考生的文章都看了一遍,然后选出了最出彩的那篇,直接将上面的名字改成了那个王八蛋的!”

    “先生的信仰和希望在那一刻瞬间崩塌。他激动得大吼大叫,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雅,最后还被那狗官派人把他抓回了县衙,以什么扰乱看榜、质疑朝廷的罪名痛打了五十大板后扒光衣服扔到了街上,尊严被践踏得一点不剩!”

    “结果呢,那个二世祖跟着朝廷派下来的钦差进京面了圣,而先生他,已经无颜回乡面对父老们了,只能躲在城中,整日借酒消愁,彻底糟蹋坏了自己的身子,这十年来存下准备进京赶考时用的银子也已经所剩无几。等发现我们找上门去的时候,他甚至丢下酒杯落荒而逃,根本就不敢面对我们!”

    “等我们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人已经出现在了护城河边,又是哭又是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再也不复昔日的光芒。”

    “我看得出来,先生他已经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了。因为一场县试,他的人生变得七零八落,尊严被践踏,作品被冒名,丢尽了脸面,简直已经跌到了谷底,而且还是再也没希望爬上来的那种…”

    “我们自然是不在乎的,发觉他已经做好了轻生的准备时,我们都哭着喊着想要让他重拾希望。可他不让我们上前,一边流泪,一边疯狂地大笑着,还不断痛骂天道不公,官场黑暗,一直闹到县太爷再也坐不住了,亲自带着人过来抓他的时候才消停。”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兴的表情变得凄然,我知道,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便是他这一生最痛苦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