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从黄巾小兵开始 » 第三十二章 大兴建设

第三十二章 大兴建设

    秭归临江而建,造纸厂的选址倒是方便。

    这时代,楚歌也不管什么污染不污染了。

    一声令下,城里新召集的500农兵就被楚歌打发去砍竹子、挖水池。

    至于纸能不能造出来,楚歌一点也不怀疑。

    这时代的人动手能力并不差,他们也吃的了苦,只是思想被禁锢。

    如今的科学院大都是他设定任务,指点一番研究思路,真正属于这些工匠的研发,还没开始。

    不过楚歌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技术累积,到了某个时刻,科学院必然会爆发出震惊世人的力量。

    “小庞统,先别走?”

    这天中午,楚歌见庞统吃完饭又匆匆往外跑,一把逮住后者。

    “干什么,我要去玩了。”庞统挣扎。

    楚歌哄道:“一会跟我去街上逛逛,买好吃的给你?”

    “哼。”庞统冷哼一声,把脑袋转向一旁,却是不再挣扎。

    “怎么,还生气。”楚歌摸摸他脑袋,笑道,“等纸造好后,我告诉你鸟儿为什么能飞,彩虹是怎么出现的,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下雨好不好……”

    “真的,你不骗我。”庞统眼睛发亮,显然被楚歌描绘的事吸引了注意力。

    楚歌笑道:“当然不骗你,我骗你个五岁小孩干嘛?”

    庞统嘟囔道:“你就骗我了,你说让爹爹来接我,可是现在也不见爹爹派人来?”

    “怎么?我这里不好玩吗?”

    “好玩是好玩,可是我也想爹爹和娘亲了。”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心情一下子又低落了。

    楚歌连道:“你也知道我们是反贼嘛,现在只能偷偷躲在这里,等你长大了,我一定送你回家。”

    嘟嘴,白眼。

    楚歌嘿嘿一笑,也不尴尬,白眼看多了,也习惯了。

    就是这小屁孩子,越发不好糊弄了。

    兴许是刚才说的太有意思,庞统很快转移了注意力,好奇地问道:“那我能不能像鸟儿一样飞起来?”

    楚歌边走边道:“能啊,你造个飞机或是热气球出来,就能上天了。”

    庞统抬头,连问:“飞机是什么?热气球是什么?”

    “飞机就是……哎呀,一下子和你说不清楚,你知识量不够,还要学习……”楚歌有点后悔带上庞统了,果然,十万个为什么又上线了。

    对楚歌的敷衍,庞统显然不满意,一路蹦跳着叫喊:“那你快教我啊,我要造飞机,我要造热气球,我要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

    “别急别急,我们先去逛逛街,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说起逛街的兴致,还是被昨天的馒头启发。

    楚歌这才发现,穿越以来,他忙着大事,对这时代的市井生活并不了解。

    他不知道百姓除了种田之外,每天是怎么过的。

    也不知道古代的街上有哪些商业活动?

    “嗯,别的不说,城里的卫生要整治了。”

    离开县衙大道,转入百姓聚集的地方,楚歌其他的还没发现,首先看到了地上随处可见的便便。

    “如果下雨,这不成了泡在粪坑里?这么说来排水系统也要修建了。”还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两大问题,楚歌不禁头大。

    而更让他失望的是,走遍了县城,街上别说小吃了,就是做买卖的人都没几个。

    “这可不行,这商业不兴,钱财无法流动,可怎么富得起来。”

    略懂经济知识的楚歌,可是知道单凭农业,发展快不起来。

    第二天楚歌找来李大壮。

    “以工代赈,给百姓发钱?”

    李大壮虽然听不懂楚歌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听话,而这也是楚歌让他管理钱粮的主要原因。

    这娃不仅看着憨厚,人也确实实在,他说什么就做什么。

    很快,县衙发出告示,召集百姓大搞建设,工钱一日一结。

    如今七月初,粟米种子已经播下,丰收要到十月份,有闲着的百姓赶来做工。

    一天结束,领到当日工钱。

    顿时,城外镇上的百姓也纷纷赶来做工。

    修公厕。

    推倒危房,重建新房。

    开挖下水道。

    平整道路。

    建设新学堂。

    帮着打造独轮车、桌椅凳子。

    砍伐木头、竹子……

    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秭归内外每天都是一个新样子。

    一天天的花钱如流水,看得李大壮胆颤心惊,拿着科学院新造的算盘,抓破了头皮。

    可是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开支变少了,而且每天都在变得更少。

    “这两天做工的人是不是来少了?”李大壮找来下属询问。

    手下拿出登记册看了看,摇头道:“没有啊大人,人反而更多了,这些天我们这大搞建设的事都传到了隔壁巫县,那边的流民很多都来做工赚钱了。”

    “行了,你去忙吧。”把人赶走,李大壮再次计算起来。

    “没错啊,支出确实减少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大壮,前去寻找楚歌,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他睡不着觉。

    面对李大壮的问题,楚歌笑了。

    真的都在花钱吗?这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罢了。

    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看看建好的新房子,再看看自己住的破烂房子。

    听说可以出钱买,还能用自己原来的破房子抵消一部分钱款,哪怕钱不够,还可以先欠着,用之后的工钱偿还,并且无利息。

    好啊,这可把百姓高兴坏了,有这么好的事,现在他们就担心事情不够做。

    瞧瞧,单说推倒危房,建设新房这件事,楚歌就在大赚特赚,不仅整治了城市面貌,百姓得了新房外,修建工人还免费学到了一门手艺。

    另外,做工发的是工钱,吃饭要自己带或者在市场上买,一来一去,工钱回来,开设的餐馆、粮铺又赚取了差价。

    毕竟,就算百姓不买,等他们真没吃的了,大同军还不是要出粮赈灾。

    这以工代赈,建设了地盘,总好过白养着他们。

    还有,百姓有钱了,自然会消费,他让手下的人在新建的市场卖吃食,卖衣物,卖家具,又把百姓的钱给赚回来了。

    而且这其中的原材料,都是收自百姓手中,让一些在家的老人、妇女也有了收入。

    他们在家里可以织布,做草鞋,然后官府统一收购了去市场上贩卖。

    科学院研制出来的独轮车大家都说好用,这有钱了不买一辆回家搬货运东西吗?

    科学院打造出来的桌椅不仅美观,还不用像以前那样跪着坐,楚大人都说好,不买一套回家当彩礼吗?

    市场上新出现的麦芽糖便宜又好吃,不买一点回去给娃儿尝尝吗?

    新开的学堂,娃儿去上学,不是要买几件新衣给穿上,难道让他们光屁股去不成?

    就连往日里污秽不堪的粪便,听说都能用来肥田,公厕的便便都被人预定了,这不要钱吗?

    听着楚歌的一一诉说,李大壮傻眼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主公真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