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从黄巾小兵开始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乾见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乾见闻

    汉地地处五国中心,江陵渡口有长江水利。

    往东可一直通往东海,往西可一路直上隋唐。

    南岸是江东,向北坐车可直达洛阳。

    地理环境优越,造就了渡口的繁华。

    之前路灯还没装的时候,这里的人,晚上也是挑灯夜战。

    商人想多跑几趟船,附近的人想多赚点贴补家中。

    进入电力时代,装配了明亮的路灯后,江陵渡口彻底没了白昼之分。

    一天到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从隋地来的一行人踏上岸,就闻着香味来到一处夜宵摊。

    夜宵摊主营羊肉火锅,附带着还卖烤羊肉,烤鱼等东西。

    经过之前的几次笑话,一众人已经知道如何在大乾点东西。

    一个代表走到异常忙碌的摊位前,指着牌子道:“东家,给我们上一桌羊肉火锅,其他烤串之类的你看着上。”

    摊主头也不抬地回道:“客官稍坐,东西马上送到。”

    火锅很快摆上。

    虽然不是第一次吃,可一众人吃上几口后,还是忍不住叫好。

    “好吃,好香。”

    “真是人间美味啊。”

    其中一人羡慕地说道:“吃过这等美味后,天下人怎么还能吃得下以前的东西,这美食啊,少不了香料的搭配,那些远航南洋的商会,真是赚死了。”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羡慕不已。

    一路行来,作为商人的他们最是关心商业上的事。

    吃过味精、香料点缀的美味,之前吃的东西,自然显得寡澹无味。

    大家第一时间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

    顿时,有人不经意的问起香料的来源,说是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那些饭店、摊位的老板倒是没有隐瞒,直接告诉这些人,到处都有香料铺,他们想买少量的回去,很是方便。

    可是想大量的囤积居奇,那可得有关系,从南洋来的香料,基本上被几家商会垄断着。

    作为新加入的小伙计,隋地来的这些人哪里有关系。

    所以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夜宵吃了个半饱,突然有人开口道:“诸位,我想留下来把货物卖掉,然后把船改造一下,再买点新奇的东西就回去。”

    “兄长为何如此,我们不是说好一起去洛阳见识一番吗?小弟已经打听过了,城中有火车直达洛阳,再过两天,我们就到地方了,你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其他人也是不解地看过来。

    “诸位兄长,隋地新附,地方贫困,这里的大商会还未把目光投向那里,小弟想趁机会跑上几趟,赚些资本再说。至于洛阳,今后有的是机会去朝见。”

    闻言,赵大家不由点头道:“林兄弟取舍有得,日后必定前程无量,兄在此先预祝林兄弟鹏程万里。”

    “多谢赵大家。”

    两人的对话,让其他人也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直接有半数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打算先借市场空白,贩卖些东西回去。

    这些天看下来,大乾的笔墨纸砚,玻璃制品,镜子,羊毛衫,驮马羊羔等等东西,在他们故里根本不愁卖。

    随着长江水道解锁,大乾的商人已经出发北上。

    可哪怕大乾商人资本再雄厚,想在隋地全面铺开网络,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何况他们有本土优势,或许能借助买东卖西的机会,在大商会的夹缝中生存壮大。

    队伍两分。

    留下的人先是卖了隋地带来的土特产,然后向收货的掌柜问道:“掌柜的,这里的渡口可有船厂?”

    “江陵渡口自然有船厂。”

    通过之前的交流,掌柜已经知道几人是外乡人,也就不奇怪这些人为什么会问这么傻的问题。

    “掌柜的,这里的船厂可以帮其他人改造船只吗?”一行人眼睛一亮,连问道。

    掌柜摇头道:“这我还真不清楚,你们可以找渡口的向导问问,有的话,你让他们带你们过去就是了。”

    “多谢掌柜的。”

    一行人出了店铺,找到渡口向导。

    在向导的带领下,很快找到一家船厂。

    “喏,这里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

    闻言,当中一人连拿出《字典》翻查起来。

    看到这情形,带路的小向导笑道:“这上面写着江陵船坞公司。”

    拿着字典的人很快点头道:“嗯,他说的对。”

    其他几人一边掏钱一边赞道:“小兄弟年纪不大,竟也识字,真是了不起。”

    小向导歪着脑袋接过钱,想了想道:“几位客官来自隋地?”

    “咦,你怎么知道的?”

    “哈哈,我大乾早就普及了教育,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认得字,你们竟然还在查字典,那说明你们新附我朝不久。”

    说到这里,小向导一脸骄傲道:“要知道陛下每下一地,最是重视民间教育,前几个月,报纸上就说唐境已经被我朝拿下,几个月过去,寻常的常用字,想来你们也不用查字典了。

    如今我大乾全据东方,只有西边的隋地和海外异国在征伐当中,

    看相貌,听口音,就知道你们是中原人士,不是来自隋地,那来自哪里?”

    一行人呆若木鸡,看身前的小向导不超过十岁,本以为是出来赚钱贴补家用的贫寒子弟,不想有这样的见识。

    若大乾所有小孩子都这样,那简直不敢想象。

    “小兄弟好生聪慧,长大后必定不凡,不知怎么称呼?”

    商贾在隋地自然没有什么地位,所有一行人还处在旧观念当中,对有文化的人很是敬佩。

    “我叫马良,是老师带我们出来历练的,老师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向导要察言观色,揣摩客人心理,最是能锻炼人。

    好了,几位客人,你们快进去吧,江陵船坞公司隶属荆州庞家,做生意最是公道,你们有什么要求,跟船厂的负责人说就是了。”

    “多谢小兄弟。”

    “不客气。”

    说完,马良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路行来,大乾腹地的本土人并未歧视我等外乡人,民间百姓能指点江山,小小孩童能纵论天下,

    果然不愧是赵大家所说的人间天堂,

    这次回去,我一定要把家中小辈带来,让他们在这里好生学习,长大了有出息。”

    听了这话,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认同。

    虽然他们对大乾的了解还很片面,可所见所闻,对比之前的生活,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想要举家搬迁来此,那我等还需尽快赚取银两。”

    “王兄说的对,我们还是尽快改好船,早点回去。”

    江陵船坞公司所属的庞家,自然是庞统所在的家族了。

    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庞家子有凤鸣之资。

    小小年纪就是大乾科学院的副院长。

    惠及天下的蒸汽机、火车头、铁甲舰、电灯等等,都有他出力之处。

    庞统越出色,庞德公对家族中人的管教自然越严格。

    他可不想家中的不孝子坏了家族名声,影响到庞统的前程。

    所以,庞家的生意有口皆碑。

    听到一行人说要把船上的固定四角帆改成能灵活摆动的三角帆。

    船厂的负责人表示没有问题,甚至还说:“客人若想尽快掌握三角帆,不妨派些船员过来,公司里有专门培训的人。”

    一众商人大喜,连连道谢。

    三天后,带着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行人扬帆启航,逆流而上。

    另一边,前往洛阳的火车上,其他几人在位置上东张西望,对什么都好奇。

    火车,他们在成都就听人说过。

    当时问路的时候,客栈的小二还推荐他们坐火车从成都出发,经汉中,过潼关,直达洛阳。

    不过因为船队里有货物未出售,他们商量后,还是决定先去江陵,留下一部分人兜售货物,其他人一起搭车北上洛阳。

    所以,这是他们第一次做火车。

    “瓜子、糖果、矿泉水”

    “卤蛋、凤爪、八宝粥。”

    “来,前面的,腿收一下哈。”

    耳边传来响亮的声音,坐在过道位置的几人,连把脚往上一抬。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抬脚了。

    记得刚开始,他们盯着推车上的东西看,忘了抬脚还被人埋怨了几下,最后掏钱买了一些东西才掩饰了尴尬。

    “娘亲,我要糖果。”

    “孩子,饿了吗?八宝粥要不要?”

    “爹,我想吃红烧方便面。”

    “好,爹爹马上给你们买。”

    这时正临近中午,第一次做火车的几人自然没有准备。

    不过相比普通人,这些能跨国前来的商人还算有钱。

    见其他人不是从行囊里拿出吃食,就是向乘务员购买,也就学着买了一点东西。

    “这方便面真好吃,我决定了,回去就做它的生意。”

    几人中有一人端着泡面吸熘了几口,突然一脸惊喜道。

    听了他的话,其他几个泡了面的,也不等什么三分钟,连掀开盖子吃起来。

    “嗯,好吃,这东西又美味又方面,不愧叫方便面。”

    “关键还便宜,若是把它运回去卖,肯定赚大钱。”

    “哎,这等好主意,竟然被关兄抢先了。”

    “嘿嘿,承让,承让。”

    姓关的商人嘿嘿一笑,其他几人虽然遗憾没早点开口,不过也不恼怒。

    只因在来时的路上,他们就约定好了。

    这次同行的人守望相助,各自先选一样货物贩卖,免得产生不必要的竞争。

    火车经过两天行驶,抵达了尹阙龙门,也就是扩建后的洛阳南门。

    “赵大家,我们是在这里下车吗?听这些人的话,此地距离洛阳内城,还有半日路程呢?”

    “诸位,我打听过了,洛阳的工厂都集中在东西南北四门,反而是内城,基本上没有工厂,我们先看看这里有哪些工厂,能进到什么货物,也好心中有个数。”

    其他几人点头:“赵大家言之有理,听你的。”

    出了火车站,几人和带来的手下,先是找了个地方吃饭,然后在书店买了地图指南,随后在工业区逛起来。

    “好大的琉璃厂。”

    “这里的镜子好漂亮。”

    “呀,我的方便面厂找到了。”

    一连四天,众人坐着三轮车走遍了四方工业园。

    这一趟下来,众人只觉眼花缭乱。

    平日里稀罕之物,这里的工厂都有,而且出厂价便宜地让他们难以置信。

    “发财了,发财了。”

    回到客栈,一众人激动地全身颤抖。

    最后,还是带头大哥赵大家开口道:“诸位,我们明日去内城见识一下,然后打道回府,尽快展开买卖。”

    “是啊,若不是内城近在迟尺,我都忍不住想回去了。”

    一想到运货回去,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其他人也是蠢蠢欲动。

    第二天一早,众人醒的很早,大家约定好草草浏览下内城的风光,就早点回去工厂进货。

    “几位客人打从哪里来?”

    一行五人,叫了三辆三轮车。

    三辆车并排行驶在通往内城的大道上,其中一个车夫说了一阵股票的事,就转头询问起几人来。

    “车夫,我们是从西边的隋地过来的。”

    听到问话,其中一名商人回答道。

    “哦,隋地啊,我知道,之前在《大乾周报》上看过,对了,陛下打到哪里了,这段时间报纸上都没说。”

    “陛下已经把黄河以南地区全部拿下。”

    “这么说来,我朝很快就能全据隋地了,看来战争股的风头要被建设股取代了,不行,拉完这趟,我要把手里的战争股给卖掉,转买建设股。”

    “张大哥不愧是股神,每每和外地客人说上几句,就能知道天下形势,小弟佩服佩服。”

    “哈哈,过奖,过奖。”

    “张大哥,我们可以跟你一起买吗?”

    “当然,都是为国朝做贡献,买哪个都一样,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股票又没有跌过。”

    “还是张大哥阔达,家中钱财万贯,还每日出来拉客。”

    “我只是觉得随便买个股票,就能在家中坐享其成,这样不好。”

    “哎,小弟惭愧,拉完这个月就准备把车子卖了。”

    “怎么,在股市里赚大了?”

    “嘿嘿,小赚,小赚而已。”

    “别挥霍无度,想想以前的生活,存着钱,若是朝廷有难,还可支援一二。”

    “有陛下在,哪里会有难,不过若真有那一天,我一定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