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 第二十八章 恢复建制

第二十八章 恢复建制

    胡叔亮和曹方的执行力很强,出了帐篷就找了几个副手,开始分头行动。

    苏平并不担心胡叔亮等人招揽不到兵员,斥候部恢复建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西汉时期,募兵制和役兵制的军卒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役兵制的军卒几乎全是步卒,且没有军饷,军队只管他们装备和伙食。

    役卒的装备相当简陋。武器只会分发简单易学的刀盾长枪,防具得看情况,一部分人可以分到皮甲,极少数人可以分得铁甲,全军披甲率极低。

    平日伙食仅有早午两餐,少见荤腥,且只能保证六分饱。只有在战时才能获得与募兵制军卒的同等待遇,一日可食三餐,顿顿吃饱。

    这些人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营养来进行训练,基本上一月一操。所以役卒战力一般,甚至低下,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炮灰。只能编入普通卫戍部队,靠人数撑撑场面,鼓舞一下士气。

    募兵制的军卒作为职业战兵,有步兵、车兵、弓手和骑兵等各类军种。不仅有好的装备和伙食,还有可观的军饷。

    战卒几乎人人可分得一件皮甲,全军铁甲披甲率可达40%,平日一日可食三餐,战时另添荤腥。

    平时训练强度为一旬一操,练习手博、刀剑、弓弩、车骑等各项目,战力可观,可称精兵。边军中的部队主力,几乎都是此类战卒组成。

    不仅如此,据《居延汉简》记载,边军普通军卒每月还可获得两石(约60千克)粮食和三升(约600毫升)盐,随军家属视年龄性别还额外分配口粮。

    2-9岁孩童每月大约半石口粮,9-15岁每月大约一石半口粮,若是在边境开垦田地,还享有极高的免赋免税福利。

    斥候部因常年活跃在边境线上,时常深入匈奴境内探查敌情,所以所有人都是边军精兵中的精兵,可称精锐。

    人人双马,皆配弓弩不说,连全身铁甲都有两副,军势军容远超其他部队。虽然负伤战殁的风险高于其他部队,但立功受赏的机会也多。除却这些,斥候部军卒的军饷也比普通战卒更高。

    看一支队伍实力如何,披甲率是最直观的体现。

    甲士甲士,披甲之士。士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跨越了黔首的阶层,享有了最低一级贵族的身份和地位。身披铠甲不仅是让军卒在战场中保命,更是体现了铠甲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能力。

    斥候部百分之二百的披甲率,又有如此高得福利待遇。大营里想博个地位出身的人多不胜数,一旦斥候部放出招兵的风口,必然削尖了脑袋也会挤进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苏平每日作息十分规律。上午挥刀一个时辰,打熬体魄一个时辰,下午联系骑射一个时辰,继续打熬体魄一个时辰。每天安排的井井有条、满满登登,每三日,还会带着斥候部一起训练。

    斥候部作为整个边军最精锐部队,也只能做到三日一操,这已经是最极限的训练量了。

    现代军队的伙食,有肉有菜,有蛋有奶,热量充足,营养均衡。但在西汉时期,军队所有士卒吃的全是粟米或者黍米。这种东西没有油水,营养热量根本不足以支持士兵进行频繁的高强度训练。

    军队战斗力强不强,全看训练强度够不够,归根结底,就是朝廷支持的钱粮多不多。

    为什么斥候部如此精锐,人数编制却只有四百人?为什么不扩编呢?精锐不是越多越好吗?

    《居延汉简》记载,军卒每日要吃大约6汉斤(约1.5千克)的粮食。战马吃得更多,不仅需要三倍于人的粮草,还需要一定量的豆子和鸡蛋。若作训期间,士卒战马口粮翻倍来计算,斥候部每月仅口粮耗费就达5600石(168吨)。

    西汉时期,一亩良田每年才可产粟米一石半(40千克),这就意味着至少需要50400亩地才能满足斥候部一年口粮。

    这还只是粮食耗费,布匹食盐等其他军需还未算在内。期间人员战马受伤、武器装备损耗也都是钱粮,如此巨大的开销,多到代郡的财政根本养不起更多的精锐。

    苏平之所以可以每天进行高强度训练,是因为苏平不像其他人拖家带口。他孑然一身,所有的缴获赏赐,都不需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儿老小。全部都变成了菜肉粮食,刀甲弓箭。升任军司马后,苏平更不用操心了,训练的一切所需,以这个等级军官的物资配给绰绰有余。

    苏平每日训练如此繁重,却也不忘观察胡叔亮和曹方等人。

    这几人天天早出晚归,在大营里各个地方到处勾搭拉拢精兵尖子,每日黄昏前向他报告一次进度,由苏平裁定人员是否合适。

    半月下来,队伍人数逐渐满编,三百多人的空缺,只有一百余人需要苏平出面协商拉拢,其余二百人,都是胡曹二人直接搞定。

    这个细节体现了两人做事能力非同一般,可堪大用。

    精兵尖子是队伍战力的保证,都是队伍主官的心头肉,挖他们,和在这些主官心口扎刀没区别。这二百多人,大部分是从残部中挑选出来的老兵,都是见过血,杀过人的老兵,不仅战力有保证,而且更换部队的牵扯极小。剩下的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后的新兵,素质技能都很不错,可塑性良好。

    苏平写下编制最后一位人员姓名,卷起写满名字的竹简,对着胡叔亮、曹方等人赞赏的点了点头。

    “原本我定下一月之期,已是极为紧迫。没想到你们仅用两旬时日就完成了任务,可见十分用心。做得不错,这些时日辛苦了。”

    几人连忙抱拳:“都是属下分内之事,不敢称辛苦二字。”

    “莫要多作客套之词。我向来有功必赏,你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中。现在斥候部已经满编,明日全体集训,我将宣布人员任命。你们先下去吧。”

    胡叔亮藏不住心事,当即高兴的笑出了声。曹方严肃的脸上也禁不住露出一抹微笑,几人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苏平的独立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