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公元八世纪 » 116、书馆

116、书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洪毅手拿一本《秦风》,坐在窗边,缓缓的读着。不知为何,每次读此蒹葭,总能带给他心灵深处的安宁,即使如今秋末已至,凉风吹拂,那怀中仍有一寸最温柔的地方。

    宜静伴在身侧,脱口背诵道:“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若论才学,洪毅自认十个自己,也比不上一个宜静。那乌黑青丝,随风轻摆,像极了爱人如梦如幻般的空灵。

    洪毅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府邸,毕竟北苍之城平地而起,国父兴国建邦,总不至于当真四海为家。这座庄院,建于城外,方圆不大,却临一片汪洋水泽,令洪毅很是喜欢。虽然知道能待在此处的时间不多,但纵使天空任鸟飞,总也有落脚的时候,纷扰之后,在此静一静心,何其自在。

    《论语》曾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洪毅看来,眼前这《诗经》、《楚辞》,比国库中金山还要珍贵。一个国家,武力强盛,纵然可睥睨天下,但若四海归心,唯有思想教化,统一认知,使万民聚于一体,方可谓之文明。这书千册,便是至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此段经典,出自先秦礼记。

    洪毅抚摸着略显粗糙的纸张,油墨味道还带着丝丝刺鼻,这已是如今最好的条件了,先秦著作,汉晋文集,主流旁门,皆勘印千册。区区一千册,怎么够呢。

    除去分发给研究机构,学校,真正可以供给市场,让百姓买去读的册数,还是太少了。这还幸亏是活字印刷,若是雕版,成本糜巨,怪不得古代读书是件奢侈的事。

    北苍国家图书馆,坐落于政务广场一侧,如今算是地标性建筑。宽敞的空间,粗大的廊柱,其宏伟更容易令人认为这是一座城主府第。诚然,北苍兴建之初,是要将此作为洪毅的住处。

    但洪毅不可能久居一处,如此奢华靡费,仅为一人,大为不妥。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大丈夫立世,所求功业,乃造福万民,至于己欲,夫复何求。

    所以最终这里成了图书馆,藏书于此,也就等于给了北苍灵魂。每日里那些求知若渴的人们,按排队取号的顺序,可在此借阅两个时辰,随借随还,公有公用。现在建国伊始,条件有限,但洪毅仍是差人四处网罗天下书册,译成简体,排版印刷,不计工本,编纂成集。

    将来,凡郡所驻地,皆有图书馆,所建规格,参照府衙,务求鼓励国民上进。凡有心求知之人,都能畅游书海,不必顾忌。相比之下,莫说眼前这秀丽庄园,即便是茅屋一所,蓬户柴门,都更能使洪毅开心。

    书非借不能读,许是袁枚先生对寒门好学之人的勉励之词,对于喜爱之物,谁不想拥有。洪毅看向案上其余几本书籍:论语,战国策,诗经,都是好书,心中更是不免五味杂陈。

    今日一早,府衙来报,说是北苍立国以来,发生了首宗盗窃案。想来如今就业机会多多,人民安居乐业,只要有手有脚,谁会做这偷盗的腌臜事。衙门本欲公审严判,但审理过案情之后,却发现了些许端倪,拿捏不住。

    本来此等事情,不必报与洪毅,但萧万寿想,公子宁可舍了府宅来建这图书馆,必有深意,涉及到律法民情,还是交由洪毅定夺,方显稳妥,也可供后世参照。

    原来,这偷盗之人,是个十六岁的少年,所窃之物,是图书馆的藏书。本来按现行条例,少年可在图书馆借阅,可无奈他白天要在砖厂烧窑,补贴家用,唯有夜晚跑到北苍市政广场,借那公共大灯的微光,遨游书海。一来二去,有借无还,便被图书馆按盗窃报到了衙门。

    法治立国,在于有法必依,依法处事,在于不恤于情。此事虽是其情可悯,但洪毅却不想开了枉法先河,仔细思衬之后,依旧判决偷盗罪名成立,发往北山郡劳动改造。

    念其家中无父,要养活孤母,可携母同往,正好白令那里,也需要建立图书馆,让这少年就在北山图书馆服刑,也算尽了情分。至于刑满之后,可自愿留馆工作,发放工资,那自是后话了。

    不过此事却令洪毅胸中如压大石,莘莘学子,求知之心可贵。无论古时的经史子集,还是现在的地理、自然等书籍,都是炙手可热,一书难求。自己千方百计,压制世家大族的产生,如今单看这受教育的权利,就无法做到平等,谈何未来。

    若要普及高等教育,便需更多资源,一本书,油墨、纸张、装订,样样都是成本。如今渔获颇丰,鱼油燃灯使得油墨供给还算勉强,但造纸需要砍伐树木,在目前处处建设城镇村寨的情况下,既要避免滥砍滥伐,又要供应各种需求,难免捉襟见肘。若能以竹浆造纸,便好了。

    此时海军的势力早已渡过津轻海峡,日本本州北部,原属夏邑人的地方,皆趁势而起,甚至成立了北苍国出羽军府。收拾倭人,许是骨子里的排斥,洪毅向来是没有道德压力的。如今倭奴劳力源源不断,洪毅也不想就此断了天皇国祚,留的他在,不事耕耘只取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此举行了洪毅的方便,却苦了彼岸倭国的天皇。也为日后惊天一变,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