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公元八世纪 » 144、安西

144、安西

    安西都护府,大唐帝国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其最盛时辖区,东起阿尔泰山,西至葱岭,北达咸海、夷播海一线,南以昆仑山脉与吐蕃对峙,东南方向,一条狭窄通道连接着安西与中原,这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唐灭突厥后,曾有一段时日,北部环境较为安全,至后突厥重新掌控漠北,河西走廊复又变成一根丝带,将大唐与安西系成一对母婴之态。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每一个名字对于炎黄子孙来讲,都那么的熟悉亲切。公元六四零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名将侯君集平高昌,设西州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国,把都护府治所迁至龟兹。

    后苏定方平西突厥,河中十六国归顺,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

    至此,安西大都护府辖地包括安西四镇、濛池、昆陵都护府、昭武九姓、吐火罗乃至波斯都督府,大体相当于今日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的总和。

    而从公元六六二年起,新兴的吐蕃便与大唐反复争夺安西四镇,拉锯之战持续百余年之久。直至公元七九零年,吐蕃攻陷都护府治所,彻底吞并安西,西域才从中国的版图上逐渐淡出。

    高承所率的商队,打的是黑水都督府的旗号,经过北苍调配和本地招募的两次补充,专司种植经营的队伍已近两千人。护卫由黑水一期的萧上夫,统辖三个百人队负责。

    初期只有种植棉花这一项任务,经过一年的打点,又开设了蒲昌海钾盐矿采和各种果蔬的栽种培育。种植园区五个,均在百亩以上,矿场两座,产量不菲。

    因族兄高仙芝的门路,黑水商社日渐坐大,高承投桃报李,也悄悄舍了许多金银,上下打点。安西都护府上下,自遥领大都护的玄宗第二十子,延王李玢起,到下面军府的戍卒,都得过好处,无一不交口称赞。

    除此之外,高仙芝还选了数百精兵,专操破空刀,组成大阵,上斩骑士,下砍战马,因靺鞨长刀锐利无匹,人称靺刀队,书写时便渐渐写成了陌刀大阵。

    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高舍鸡至到安西,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其人善骑射,貌俊美,后世纵横西域,屡破强敌,开疆拓土,一路官至安西节度使,也算是一代名将。可惜此时的他尚算年轻,威望不够,即便如此,仗着精锐陌刀兵卒,依然获封都知兵马使,一时风头无两,名冠边疆。

    黑水商社也由此水涨船高,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配以钾肥,亩产惊羡旁人。采矿有朝廷执照,技术纯熟,安全有度,负有盛名。即便是副业,统购棉粮,制晒干果,嫁接瓜蔬,买卖往来,皆是风生水起,游刃有余。

    以至于民间讹传,兵是朝廷的,钱是黑水的,商社挑挑手指,跺跺双脚,都能令周边小国,地动山摇。

    公元七二九年夏末,一支神秘的商队经突厥金山,翻越阿尔泰山脉,来到大唐伊州,亦即后世哈密。休整一番后,商队继续向西,到达龟兹。高承早就从鹰卫处得了消息,苦等了十余日,终见这些远来的故人,不禁喜极而泣。

    来者正是自瀚海出发的萧长镇与穆云,这哥俩仍是心心念念当初的济世策,要在这漠北莽原中,踩出一条路来。在平定了鞑靼,降伏了骨利干之后,由穆鹏坐镇本部,二人一路奔向西南,风餐露宿,星夜兼程,行了近两个月,三千里路,方到得这曾经言及过的产棉之地。

    看着风尘仆仆的长镇,念及当初公子嘱托之言,高承百感交集,数度泪下。而长镇巡视了库房,见堆积成山的物资和钾肥,再看尚比自己年幼的高承,日渐憔悴的脸颊,也是触景生情,感慨无限。当夜,一众人等开怀畅饮,又歌又舞,直过了子时,方才尽兴睡去。

    之所以遣长镇前来,最重要的还是距离,此行虽说路途遥远,但若与北苍相比,仍是近了不少。另外便是三川道即将成立,范围与当初几人合议的区域相当,乃是自鄂毕河至勒拿河之间的广袤区域。如今治所设在了瀚海南岸,新建的大城:汇泽,三川即成,将大大提高对安西的有力支撑。

    三川道将以纺织作为经济基础,大批织工重金邀来,改良织机,创新技术。所有安西的棉花,突厥的羊毛,皆会在纺织工业集中区进行初步加工,再运往其他道郡,制备成品。

    另外瀚海既定,突厥修好,长平率两千弓马,也派驻了三川。待到来年,大军即将西进,取下褐煤大仓,一面沿河北进,一面修筑铁路,力争与安西之距,再缩上数倍。

    听闻泰华巨变,日新月异,宏伟蓝图,几乎触手可及,最早开创安西基业的北苍众人,皆是精神抖擞,气势万钧。

    如今首辟新路,几个首脑还是想稳妥为先,于是盘桓十余日,只装载了去年产购的数十万斤棉花,便匆匆回返。日后道路通畅熟络,以季频繁往来,将那钾肥果蔬,珍奇异宝,尽数运回泰华,馈予万民。

    相距匆匆,离别在即,两方热血青年,皆带戚戚之色。这宏图伟业,必要有人甘之若饴,牺牲小我,才能得偿所愿,力保祖国泰华万世昌盛。

    长镇来时,特意带了些奶酪、鱼干,以慰游子之心,高承也抬出百余坛自酿葡萄酒,并将几个酿酒的粟特工匠一并委托与长镇,千叮万嘱,带回泰华,交付于公子手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王翰的《凉州词》,为历代传诵,洪毅十分的喜欢。可惜作者虽家资富饶,但性格豪放不羁,仕途不畅,终是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西域大漠戈壁,广袤无垠,是许多边塞诗人出名篇的圣地。长镇与高承,都曾受洪毅勉励,要在青春之年,畅行于这神奇之所。如今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忧愁转瞬即逝,只余豪气干云,纵横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