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搞体育 » 第十九章 灵光一闪的经济策略

第十九章 灵光一闪的经济策略

    朱安又‘旷工’了。

    真不是他懒,而是作为一名正常人,朱安实在觉得没有必要在朝廷上和这帮大臣胡扯。

    因为,通过昨日的早朝,朱安算是明白一件事了。

    就是钱。

    十件事有七件需要钱来解决,另外三一件,一件有目的性的喷人,一件有目的性的夸人,最后一件就交给朱安自己看着办了。

    所以,两口袋空空的朱安觉得没必要去丢这个人,至于张至发在朝廷祸害吴伟业等一批东林党人,他也懒的管了。

    新的一天,神清气爽。

    或许是昨日谈心起到了效果,等到上午十点,正和一帮子内侍护卫跑步的朱安忽然收到系统的提示。

    【支线任务(一)完成,获得水泥(混凝土)制造技术】。

    “来大家伙了!”

    跑步中的朱安忽然停下来,两眼放光。

    “王伴伴,去将工部尚书刘遵宪叫来。”

    等朱安回到乾清宫,重新洗漱一番后,工部老大刘遵宪已经老老实实的站在暖阁御座下方。

    见朱安龙行虎步的进来,刘遵宪不禁暗道:“这陛下的身子可真好啊。”

    朱安坐在御座上,看着这位苦命的工部尚书,问道:“刘卿家,朕今日唤你来是有一事相托。”

    刘遵宪行事深得崇祯信任,但由于工部实在是烧钱的主,所以他在朝廷混得也不咋的。

    下面的人倒是吃了个饱,可苦了他每日眼巴巴的求着程国祥扣点钱给他。

    听到朱安的话,刘遵宪忙匍匐在地,回道:“陛下何出此言,有事尽管吩咐臣即可,臣定当竭力完成。”

    “在说这件事之前,朕想问问刘卿家,我大明百姓兴建房屋为何喜欢用木头和砖泥?”朱安笑道。

    刘遵宪张张嘴,想要引经据典,喷出一口大道理,但见皇上神色郑重,他知道不好糊弄,只得简言意骇道:“回陛下,因为方便,便宜。”

    朱安暗道这家伙上路。

    “朕听说有的贫苦百姓用砖泥造房,只需一夜暴雨便能将房子冲毁,使积蓄毁于一旦,可有此事?”朱安又道。

    刘遵宪也纳闷,陛下怎么突然关心百姓造房子了。

    “回陛下,却有此事,用砖泥造房者以属非常,很多百姓家皆以茅草搭建,莫说暴雨,便是寻常刮风下雨,也有毁家之祸。”刘遵宪道。

    他不得不提醒皇上,民间的房子各式各样,也甭说谁好谁坏了。

    朱安也知道这个时期的困难,即便是水泥混凝土真的面世,想要大面积的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估计还要十几年的路要走。

    “如果朕告诉你有一样物品,既便宜又能如石灰砂浆或糯米石灰浆那般,将房子造得稳固,你觉得有可为吗?”朱安郑重道。

    刘遵宪一愣,暗道皇上莫非在说胡话,即便真的在说胡话,他也不敢不答,回道:“陛下,大有可为。”

    寻常百姓不是不想用石砖或青砖造房,实在是穷啊,要想安全,就得花更多的钱。

    看看满京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建筑都是木制,只需要一场不可控的大火,它们就会毁于一旦。

    “你且看看这册‘水泥与混凝土制造说明书’。”

    说罢,将转换为繁体字的说明书交给刘遵宪。

    作为工部尚书,刘遵宪还是有点本事的,只看到水泥的制造方法后,他就觉得可行。

    但其硬度真的有说明书上讲得神奇吗?

    “陛下,若此说明书上的内容为真,那此物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刘遵宪热切道。

    “朕给你三天时间,按照说明书上面的介绍,给朕将混凝土制造出来,可有问题?”朱安下达了指令,他也看了一遍,上面的材料明朝早就有了。

    现在又有现成的完整工艺说明书,你刘遵宪要是再做不出来,那真可以下台卖饼去了。

    再三警告刘遵宪,且派遣三十名精锐轻骑兵负责看守,防止泄密后,朱安便挥退了刘遵宪。

    按说明书上的介绍,这混凝土也不挣钱啊。

    而且按自己的规划,要想富,先修路,这修路又是个大工程,可自己哪里来的钱。

    总不能路还没修好,就收过路费吧,那百姓不得造反?

    等等!

    过路费。

    朱安似乎抓到了问题的关键点。

    有过路费可以收,那就证明有搞头啊,至于没路?

    既然房子可以卖楼花,为什么公路不行。

    哈哈,自己简直太聪明了。

    不不不!

    朱安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既然是卖路花,那为什么不可以搞股份制。

    这混凝土可是独一份的技术,整个大明朝的市场有多大就不需要说了吧。

    只要入股,那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在自己眼前闪烁,朱安立马吩咐王擒虎道:“擒虎,赶快再派一百人前去守着。”

    激动的朱安来回踱步,却让一旁的王承恩摸不着头脑,疑惑道:“爷,可是有大喜事?”

    王承恩刚才听朱安和刘遵宪的对话,并没有听出什么来,就是觉得以后造房子便宜了,仅此而已。

    看到王承恩,朱安灵光一闪,激动道:“王伴伴,你去将方正化喊来。”

    方正化也是司礼监太监,深得崇祯信任,不过由于朱安附体后不怎么亲近内侍,已经将他和王德化,高起潜等人忘到爪洼岛去了。

    此时正是用人的时候,朱安觉得这些内侍最令他放心。

    不多时,方正化随着王承恩一路小跑来到朱安面前,恭敬的叩拜道:“奴拜见爷。”

    “平身,平身。”朱安让他起来,又道:“朕这里有件事需要你去做,须得办好。”

    听到皇上要交给自己差使,方正化的脑袋低得更低,已经磕到地上了,朱安又道:“朕给你两天时间,务必将京城内的大商贾调查清楚,然后汇报给朕,记住,只让你隐秘调查,切莫胡乱拿人,伤人,听懂了吗?”

    方正化道:“奴明白,奴一定把这差使办好。”

    在他看来,这件事简直太轻松了,甚至不用调查,他现在就能说个七七八八。

    但既然皇上这么说,那肯定是要详细资料了。

    方正化退下后,朱安见王承恩脸上转瞬即逝的沮丧,便安慰道:“王伴伴,他们给朕办事,你和朕交心,懂吗?”

    有此一言,王承恩又是惶恐又是惊喜。

    得,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