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搞体育 » 第二十七章 萌芽的思想课

第二十七章 萌芽的思想课

    用军姿锻炼军纪。

    卢象升和杨嗣昌对王擒虎的练兵方法深感赞同,唯一令他们不解的是新军中竟然还有‘思想’训练。

    “陛下,军队效忠陛下是理所当然,为何还要每日专门宣读,是否有些大题小做了。”卢象升不解道。

    士兵们辛辛苦苦训练一天,晚上是又累又饿,还要搞什么‘思想训练’,就不怕把人给逼急了吗?

    “吃朕这么多饭,这么多肉,该苦点。”朱安哈哈大笑,开着玩笑。

    其实他对王擒虎的练兵方法并不了解,但大概知道一些,所谓的思想训练并不是洗脑,而是让士兵了解大明,只有了解自己的国家,才能激发士兵保护国家的斗志。

    另外就是识字,好的士兵不一定需要识字,但是识字的士兵会存在更大的培养空间。

    “恰好,现在就有一节新兵课,我们去听听吧。”朱安得到王擒虎的提示,知晓讲武堂恰好在给一群新兵培训,便提出了建议。

    一行人跟着朱安来到讲武堂一号教室,里面人头攒动,坐了三四十人左右,大伙都穿着新发的训练服,恭恭敬敬坐在位置上。

    讲台上,则站着一位面容俊逸,身材挺拔的青年,青年如沐春风的笑道:“刚才,我已经做过自我介绍了,那么接下来该你们进行自我介绍了。”

    “我们就从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位同袍开始,依次排下去。”

    青年说罢,第一排最左边的少年依旧木讷,局促不安的坐在椅子上,似乎没有听到青年的话。

    是紧张?是害怕?还是生理有残疾?

    都不是,他只是单纯的分不清左右而已。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青年走下讲台,来到那位少年跟前,和声悦色道:“这位同袍,就从你开始自我介绍吧。”

    “接下来就是这位同袍了。”

    “接下来就是你了!”

    ……

    青年讲解完顺序,少年终于开口,声音很青涩:“俺叫程好铁,俺今年十七岁,因为俺爹是个铁匠,生俺的时候正好打出了最好的一块铁,所以俺爹给俺取名程好铁,俺来自山东济南府,因为受了旱灾,没有饭吃,所以跟着俺爹娘逃难到京城,正好碰上俺们军营招人,俺为了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为了让爹娘有饭吃,俺就来参军了……”

    程好铁显然是个听话的士兵,青年让他自我介绍,他洋洋洒洒的说了五六分钟,虽然大多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

    但青年并未制止他,直至程好铁自己不好意思,道了句‘俺介绍完了’,得令后就坐下了。

    紧接着是位留着络腮胡须的汉子,只听汉子用粗犷的声线介绍道:“俺叫张宝儿,别看俺胡子多,俺今年才十九岁呢,俺来自山东,不过俺是东昌府,参加的原因和程好铁一样,都是家里遭了旱灾,没有饭吃,不过俺是一个人,俺爹娘领着弟妹南下去姐姐家了……”

    汉子也说了三四分钟,现场有三四十人,若每人介绍一次,只怕得大半个时辰吧。

    但介绍的人有长有短,比如第三位就道了句‘俺叫应伟’后便坐下了。

    后面的人有样学样,见青年并不生气后,图简洁的就说个姓名、年龄、家来自何方。

    大半个小时后,教室里的新兵蛋子们都自我介绍完了。

    青年再度喊到程好铁的姓名,程好铁闻声又腾地一声站了起来。

    “程好铁,你识字吗?”青年问道。

    程好铁郁闷的摇头道:“俺不识字,但邓七叔教过俺写名字,俺知道写自己的名字。”

    “那好,你将名字写到这木板上。”青年将讲台上的一块炭笔递给程好铁,示意他上台写字。

    程好铁也不怯生,走上讲台,接过炭笔就开始写自己的名字。

    还别说,他的名字写得还不错。

    写完名字准备下台的程好铁被青年喊住,又问道:“程好铁,我看你和张宝儿的关系不错,能不能把他的名字也写上给大伙瞧瞧。”

    程好铁红着脸,憨厚道:“关教官,俺不知道咋写。”

    “那想不想学呢?”关教官徐徐引导道。

    “俺不想,俺爹娘说了,俺不是读书的料子,俺参军就想多学些本事,免得到战场上丢了性命,读书写字又不能活命,俺不想学。”程好铁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关教官笑道:“谁告诉你读书写字不能活命,我给你们说个故事吧。”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二个大头兵路过一处峡谷,碰上二座绳索桥,每座桥上都立了块牌子。

    第一座桥上的牌子写着‘桥以损坏,勿过。’

    第二座桥上的牌子写着‘桥完好,可过。’

    “如果你二人知晓其中一座桥必然是坏的,要你二人必须选一座桥过,你会如何选呢?”关教官问道。

    “俺选第二个。”程好铁道。

    “好,你选得对,可你明明不识字,怎么知道第二座桥就是好桥呢?”

    “这个……”程好铁尴尬道。

    挥手让程好铁退下,关教官继续道:“大伙儿来参军,干得是卖命的活,读书那么费脑筋的事情,我也不会,也不愿意教,但咱们御卫营和其他军营不同,书可以不读,但字一定要会认。”

    “有的人可能会想,俺那么笨,学不会咋办?那不要紧,咱们军营别的不多,就是教官多,你慢慢学,咱们慢慢教,哪怕每天陪你们熬十二个时辰,也必须给你熬会咯。”

    关教官用诙谐的语气开着玩笑,引得台下学员笑声如雷。

    朱安等人坐得较远,但也听得真切,卢象升见课堂气氛轻松,不禁皱眉道:“陛下,如此授课,往后军纪如何保证?”

    王擒虎陪同在一旁,解释道:“卢大人,关教官干得便是‘废纸篓’的活,咱们每日操练,士兵累得很,教官又严厉不讲情面,士兵们难免有所怨言,所以每日操练完听上一课,可以将自己的不满宣泄出来,避免挤压在心中,咱们听到士兵的心声,有不足的地方也好改进。”

    又道:“这节课堂上的新兵都是两日前招进来的良家子,今天是他们上的第一节课,内容难免单调了些,等这些新兵正式训练后,咱们不但要教他们识字,还要教授他们军略之策。”

    杨嗣昌不解道:“这些都是普通将士吧,为何要教授军略之策呢?王千户不怕将士们各有想法,导致命令无法很好的执行?这可是兵家大忌啊。”

    朱安却解释道:“杨爱卿,此军略非彼军略,此军略并不是告诉士兵们怎么样去打战,战胜敌人,而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战?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可以结束战争。”

    “为什么叫思想课,就是要让将士们,多动动脑,别一天天就想着吃饭、吃肉、抱婆娘睡觉,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活。”

    话虽如此,卢象升和杨嗣昌却并不认同,但还是点点头。

    所谓帝王之术的关键就是‘愚民’,二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不知道封建帝王拥护儒家的原因所在呢?

    朱安此举,相当于是挖他自己的坟墓,二人盘算着待参观结束后,要好生劝诫陛下一番,同时参一本王擒虎图谋不轨。

    朱安不笨,从卢象升和杨嗣昌隐晦的交流中,他大概猜到了两人的担心,这种担心很有必要。

    但二人不知道的是朱安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精锐轻骑兵的核心骨干阶层全是完全忠于他的自己人,他担心叛变个毛,按照王擒虎的估算。

    即便大明养了五十万骑兵,但只要有一万系统精锐轻骑兵分散在各个军队中成为骨干甚至统领,这五十万就不可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