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搞体育 » 第四十八章 震惊!竟有一种粮食可以养活四亿人

第四十八章 震惊!竟有一种粮食可以养活四亿人

    组建《大明周报》的李在钦意气奋发的站在一张平整的办公桌前,几位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围聚一起,议论纷纷。

    “社长,如此文章,想必百姓们喜欢的紧啊。”一名脸颊消瘦,留着山羊须的社员奉承道。

    李在钦哈哈大笑,自信非常:“那当然,这份报纸可花了我不少心思,百姓们没道理不喜欢。”

    又有社员笑道:“社长,您还别说,咱们的报纸内容齐全,涉及政事、经济、农桑,总有一样肯定能让百姓喜欢。”

    “嗯!百姓喜欢就证明咱们干得好,干得好我会替大家向陛下请赏,陛下说了,只要报纸办得好,每月给咱们十万两的办报经费,这还不算卖报所得。”李在钦诱惑道。

    这句话才是最有用的激励,什么保证它也没有白花花的银子香啊。

    大家都不怀疑李在钦话语中的真实性,没见着堂堂工部尚书刘遵宪都要在‘李社长’跟前打下手嘛?

    热热闹闹的报社一片喜色,忽然有社员来报,言宫里的王公公拜见,李在钦好歹是特殊人物,自然面不改色,平静道:“让他进来吧。”

    传话的社员魂都吓没了,暗道这位爷真的牛逼,那可是王公公,当今陛下眼前的大红人,你这位爷竟然不在乎!

    王承恩不是小心眼的人,但被人如此对待,脸色哪能好看,‘蹬蹬蹬’跑上二楼,冷声道:“李大人,陛下要见你,赶紧跟我走吧。”

    李在钦可不敢违抗圣旨,请罪一声,便跟着王承恩下楼,骑马离去。

    在路上他也纳闷皇上怎么突然要在见自己,而且还是在郊外呢?

    不多时,两人骑马赶回。

    “臣李在钦参见陛下。”李在钦躬身拜见。

    “平身吧,李卿家!朕记得你说过农业方面的事情你也略知一二,不知是真是假?”朱安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李在钦面色淡然,沉声道:“回陛下,臣确实懂得一二。”

    一旁的宋应星和孙承宗也被勾起了兴趣,整个大明敢在皇上面前信誓旦旦保证懂农业的家伙肯定会有几把刷子。

    且看崇祯的面相也不像是好忽悠的主吧。

    “那朕问你,若要在陕西推广土豆,需要注意什么。”朱安将土豆的问题丢给李在钦。

    李在钦想也没想,径直回道:“陛下,种土豆注意的没有太多,主要是温度问题,土豆喜凉不喜热,种植的地方温度最好不要太高,15-20度最为适宜,其次是光照时间最好长一点。”

    “另外,降水量要充足,不要太多,其次土壤的要求,土豆看似什么土地都能种,但恰恰相反,土豆对土壤的要求还颇高,至少要土地表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度良好的土壤。”

    李在钦说的随意轻松,但对宋应星的震动却是巨大,他编写《天工开物》的时候,只是听说过有此物,具体的种植方法他也不知道。

    百姓们对西洋作物十分陌生,完全就是按照种植水稻、麦子的经验在种土豆。

    所以土豆在明朝的亩产确实比水稻高,但真的高不到哪里去,再加上不能抵税,因此少有人种植。

    现在他见眼前这位中年男人说的如此轻松随意,不像是胡说八道,且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土豆的习性还真和他说的相近。

    朱安却道:“你说的是真是假,不许说假话。”

    李在钦委屈道:“陛下,臣若有半点虚言,愿接受陛下的处罚。”

    宋应星不明白朱安为什么质疑李在钦,但本着对‘志同道合’者的信任,宋应星果断说道:“陛下,臣觉得李大人说得对,臣以前一直没有头绪,刚才听李大人解释,臣是豁然开朗。”

    朱安知道李在钦是大嘴巴,话里真假不一,所以才再三确认,既然李在钦敢拍着胸脯保证,那应该是真的。

    原本以为种植工作可能会开展的十分困难的孙承宗听了李在钦的话,顿时笑道:“陛下,有李大人的建言,陕西的推广工作无忧矣。”

    宋应星也接道:“陛下,推广西洋作物一事事关国体,臣请陛下让李大人协助孙师傅办差。”

    李在钦可不想去陕西,他的报纸还没办好了,“别别别,陛下另有差使交给我,陕西的功劳就让给你们吧。”

    朱安见此,笑而不语。

    “噢!李大人在何处当差!”宋应星急了,他不敢对着朱安发脾气,难道还不敢对着别人?他也是一头犟驴,尤其是在学术上,“什么差使有天下万民重要?”

    李在钦却是神态倨傲:“办报纸!那也是为国为民的事业。”

    “报纸?”孙承宗闻言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邸报上,邸报自古就有,虽说作用巨大,但和为国为民似乎打不着边吧。

    忽然,骄傲的李在钦脸色大变,转为难掩的惊喜,直接拜倒在朱安跟前,好家伙,特殊人物也给他朱安下跪了,这可是头一遭。

    “陛下,臣有一事相求。”李在钦神情激动道。

    朱安也被他的动作吓一跳,这都跪下了,肯定是大事,不敢怠慢,问道:“什么事?”

    李在钦看着疑惑的宋应星,又贪婪的打量着精神抖擞的孙承宗,请求道:“臣想请宋大人和孙大人在首期《大明周报》上面发表文章。”

    在来的路上,王承恩就和李在钦告知了朱安召见的内容,自然也知晓眼前二人的身份。

    名人效应!

    几乎是一瞬间,朱安就猜出了李在钦的打算。

    好家伙,不愧是专家,眼光就是毒辣,眼前这两位可是整个大明都屈指可数的流量天王啊。

    宋应星就不提,凭《天工开物》直接跻身士林一线,且是正能量的代表,绝对的实力派。

    孙承宗呢?

    前任文坛泰斗,士林领袖,官场顶级扛把子……

    诸多光环加身,可以想象只要孙承宗在报纸上实名发表内容,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就连朱安看向二人的眼光都是火辣辣的。

    “陛…陛下,臣的文章不佳,就不发表了吧。”宋应星本想严词拒绝,但看着朱安的眼神,只能委婉的提醒道。

    李在钦忙打断宋应星的话,笑道:“宋大人误会了,咱们《大明周报》不是写科举文章,是实打实的民生纪事,我都想好,宋大人就发表一篇关于土豆的文章,让咱们大明百姓了解土豆的好处,这也是大功一件啊,宋大人还要拒绝吗?”

    宋应星依旧摇头道:“李大人,论了解程度我不及你,该是你发表才对,我不可窃李大人功劳。”

    看到这里,朱安决定开口了,不然指不定两人还要扯到什么时候,他笑道:“宋卿家,李卿家固然懂得多,但他更注重于理论,实地考察方面和宋卿家相比相差甚远,再者说李大人在民间没什么名望,他发表的文章又有谁看呢?”

    又继续道:“宋卿家不可推辞,要不这样,你和李卿家联合署名发表一篇关于土豆的分析文章吧,让咱们大明的百姓开开眼界。”

    李在钦起身惊喜道:“谢陛下,臣将文章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震惊!竟有一种粮食可以养活四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