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霍去病:重生明末 » 一言难尽

一言难尽

    12万字了,180个收藏。

    这个成绩,不能说差,只能说有和没有一样。

    是我自己的问题。

    太天真了。

    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能力不足,自己想写的,可能跟读者们想看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下是我的设想。

    (1)霍去病醒来之后,发现鞑子入侵,崇祯包括地方上的其他明军们,都不管,也没兵管,以霍去病的性格,必然不能忍,所以即便是问题很多(兵力不足,粮饷不够,士气不振)但是他依然排除万难,去收拾了这群鞑子。

    目前这一部分,基本上收尾。

    下面是后续的剧情。

    (2)第一仗虽然艰难打败了鞑子,但是因为跟鞑子们血拼,自己部队损失也不小,好在是抢了许多的马匹,银钱和物资,这为霍去病在明末这个乱世立足提供了后勤保障。

    偏偏在这个时候,当地的各种官员听说他打了胜仗,又送来了各种各样的贺礼,想要巴结他,霍去病感叹,打仗之前什么都没有,求爷爷告奶奶都要不来,如今打了胜仗,什么都不缺了,这些官员反而上赶着来送,于是下令,礼物收了,人撵滚蛋,这让一帮官员怀恨在心。

    霍去病丝毫不在意,在回京的路上,又见识了一众明末乱世的惨像,百姓千里饿殍,易子相食,忍不住大骂,百姓活成这个样子,当官的都该死,皇帝也该死。

    于是下定了决心,回京之后,若是崇祯这个皇帝是个昏君,就自己另立山头,若不是昏君,就能帮则帮。

    (3)回京之后,崇祯听说他打败了鞑子,激动万分,率领文武大臣大开城门,出城迎接隆重迎接他。

    但霍去病因为早先对崇祯有意见,再加上自己孤傲的性格问题,见崇祯而不跪。(理由是甲胄在身,不便全礼),这让一帮东林党的官员们很不爽,但崇祯并没有计较,反而热情的挽着他的手,将他当做股肱大臣对待。

    霍去病见崇祯贵为皇帝,却穿的破破烂烂,龙袍都洗的发白,里面的衣衫也打了补丁,第一印象觉得这不是个骄奢淫逸的皇帝,但好面子。后面的行事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了解到了崇祯是一个内心极度敏感,好面子,急功近利的人,要不然也不可能换了十几个内阁首辅。

    但他却偏又是一个勤政、为国为民的皇帝,他做事虽然偏激,冲动,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能不亡。

    纠结了一番。

    霍去病决定帮他,于是跟崇祯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先筹钱练兵,后出击平贼,计划三年破贼,五年平辽。

    这话让崇祯想起了之前被千刀万剐了的袁崇焕,再加上一帮东林党在背后吹风煽火,想起来之前霍去病私自做主杀了监军,内心里更是气愤,觉得此人也是一个嘴炮,于是下令让他自行筹钱。

    意图很明显,故意刁难,皇帝都筹不来钱,不信你霍去病能筹到,到时候筹不到钱,也好顺理成章的治他的罪。

    谁知道霍去病得了皇命,扭头就直接抄了几个东林党官员的家,东林党官员的小辫子本来就多的数不过来,以霍去病的性格,哪管你那么多,揪着不放,随便找个由头就抄了家。

    东林党官员联合上奏,说霍去病骄横霸道,飞扬跋扈,列举了霍去病十八条大罪,请求崇祯治他的罪。

    崇祯犹豫不定,架不住百官吵闹,正要发话,谁知道抄家结果出来,几个小小的东林党官员,抄家竟然抄出来几百万两白银。

    这让崇祯大为震惊,我尼玛,天天跟自己哭穷的这帮比,竟然这么有钱?!老子天天恨不得吃糠咽菜,为了平贼,恨不得苦茶子都卖了去筹军饷,你们一个个上朝的时候跟我演戏,让你们为国捐款的时候没钱,没想到私下竟然这么有钱!

    比大明国库都有钱。

    几个小小的官员都这样,就更不提朝堂上站着的各种大佬禽兽了。

    这让崇祯有了一种日了狗,不,被狗日了的感觉。

    马勒戈壁!

    抄,抄他丫的!

    崇祯直接下令,杀了那几名被抄家的东林党,让霍去病继续再接再厉。

    一时间,东林党人人自危。

    不过虽然损失了几个喽啰,但是东林党短暂的恐慌之后,就醒悟了过来,他们也在悄悄酝酿着反击,毕竟现在已经是明末,皇帝的话说了算不算,其实还要看东林党的几个大佬最终点不点头。

    要是不点头,那皇帝的话,说了等于没说,也就跟放个屁差不多的效果。

    再加上崇祯频繁更换内阁首辅,政令早就出不了京城了。

    地方上的一切事务,都是东林党在操控,论玩政治和杀人于无形,他们才是祖宗。

    第一个要整死的,自然是愣头青霍去病。

    (4)要想整死他,首先自然是要把他调离权力的中心,把他赶出京城。

    由头很快就来了,平贼。

    你不是武将吗,你不是牛B吗,那去打李自成吧,我不信你还能牛B的起来。

    于是一番操作下,山西总兵许定国,马上被安了个平贼不力的由头,一撸到底,换霍去病去接替他的位置。

    理由也很简单,山西是北京的门户,不容有失,再说反贼已经打到了陕西,这么重要的位置,除了霍去病无人能守,崇祯很快就答应了。

    霍去病不想去平贼,他想去收拾鞑子,再加上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原来的山西总兵许定国刚被定了罪,那他现在去山西,就是替罪羊,平贼,平的好是本分,平不好,那许定国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

    崇祯一番涕泪表演,霍去病心一软,答应了下来。

    东林党大佬在冷笑,小样,玩不死你。

    (5)霍去病当然不是小样,他有底气,有钱,还有马。

    俗话说,有钱就是爷,有奶就是娘,尤其是在这样吃人的乱世,有钱不怕招不到兵。

    但是到了山西,还是让他大感意外。

    山西的形势已经不能用坏来形容了,是大坏。

    总兵许定国刚被撸了,兵,自然是没兵的,再加上孙传庭兵败,李自成已经占领了陕西,随时都有可能渡过黄河,来打山西。

    山西境内,到处都是逃荒的难民。

    还有匪。

    土匪遍地走,官府形同虚设。

    更可怕的是,山西有晋王,和数不清的皇亲国戚,拖后腿都拖到大腿根部了。

    流民,土匪,和贪官。

    怎么看,都是药丸的样子。

    霍去病当然不废话,上任第一件事,招兵。

    抬出成箱的银子,和堆成山的食物,就摆放在城门外,想当兵的只管来,但有条件,只要精壮。

    瞬间就招了数十万的饥民,剩下的难民,一律派去修城,从黄河--太原--代州,以工代赈,修一条大防线,钱的事,威逼利诱,让山西从晋王往下,大小官员一律参与。

    山西最大的晋商,也在霍去病的一番操作下,上了贼船,条件是霍去病把土匪霸占的铁矿拿回来,再加上山西境内的盐引,都交给晋商独家运营。

    那还说什么,干吧!

    于是商人和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山西。

    招兵,练兵,筹钱,固防。

    有了铁,盔甲和兵器有了保证,甚至连马儿都有了盔甲,鸟铳也有了供应。

    霍去病有了自己的骑兵,虽然数量不多,但胜在精。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破败不堪的山西,竟然也恢复了些勃勃生机。

    但是时间还是太短。

    再加上山西晋王被薅羊毛快薅秃了,不停的向崇祯打小报告,东林党内阁也在各种眼红和不停的添油加醋下,终于让崇祯对霍去病产生了间隙。

    于是一番骚操作下。

    (1)崇祯派了巡抚(东林党人),接管太原,与晋王同流合污。

    (2)派了熊通(注意这个人)为副总兵,名义上来支援霍去病,实则分权。

    (3)安排霍去病去守小小的代州,名义上说这是最后的防线,实则剥夺到了极致。

    霍去病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不过反贼就在陕西,虽然对崇祯的安排极度不爽,但还是决定一切以大局为重。

    于是思虑万分,设计了三段防线。

    (1)第一段防线,黄河防线。看了地图就知道,陕西与山西的交界线,就是黄河,但黄河绵延数千里,没办法确定反贼从哪来攻,于是崇祯派来的熊通被安排去了第一段防线,任务就是巡河,发现反贼的行踪就及时汇报,为后续的二,三段防线提供信息。

    (2)第二段防线,太原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由山西巡抚和晋王重兵镇守,这是博弈了许久定下的结论。

    (3)第三段防线,代州-宁武关防线,也是最后的防线,由霍去病镇守。

    计划制定的很好。

    但崇祯十七年冬,是一个极冷的冬天。

    冷到哈气成霜,滴水成冰。

    数千里的黄河,被冻的硬邦邦的。

    这下连桥也省的搭了。

    机会千载难逢,李自成自然不是省油的灯,那还等什么,上吧。

    于是数十万的反贼从陕西出发,一路溜着冰度过黄河。

    第一段防线的守将熊通,一看这阵容,丝毫也没废话,撸起袖子就......降了。

    黄河失守。

    第一段防线,无。

    熊通既然降了,消息自然也就没送出去。

    李自成很高兴,派了熊通为招抚使,一路招降。

    熊通也很高兴,这活他熟,也擅长,于是轻车熟路一马当先,招降无数,战绩赫赫。

    各州县纷纷大开城门,张灯结彩迎接闯王入城。

    反贼们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的就兵临太原城下。

    山西巡抚蔡懋德正在太原城里跟晋王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听说反贼围城,忍不住破口大骂:“马勒戈壁!”

    骂归骂,蔡懋德也不是省油的灯,太原作为山西的首府,也是重城,城防物资极为丰富,霍去病又早就将太原城防修的稳固无比。

    他有信心守住太原。

    熊通说,降了吧,闯王给赏。

    蔡懋德破口大骂:降尼玛!

    随后命令城头的兵士们放箭。

    李自成大怒,于是下令,“这人头铁,城破之后,定要把他的头剁下来。”

    蔡懋德站在城头上表示,“爷就在这,牛逼你来试试!”

    话都到这份上了,那试试就试试!

    进攻!

    于是反贼开始不要命的攻城,蔡懋德也不要命的下令放箭。

    仗整整打了三日,蔡懋德也整整射了三日。

    太原城上箭如流星,直射的反贼哭爹喊妈,扔下了一地的尸体。

    快别说攻城了,连他娘的城墙都摸不到,去一波死一波。

    蔡懋德就站在城头表示,有多少算多少,你们牛逼就尽管放马过来,老子箭管够!

    这波嘲讽让李自成很是恼火,怒火攻火之下,恨不得马上就冲上城去将蔡懋德的头给剁下来,扔到野外去喂狗。

    于是火冒三丈的李自成,果断的下达了命令,停止进攻!

    毕竟反贼的命也是命。

    李自成看着太原城头一捆捆堆成了山的箭矢,一个头有两个大。

    得想办法。

    办法很快就有了,那就是银子,大把能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银子。

    熊通又一次带着银子登场了。

    目标,晋王。

    于是,明朝的王爷,收了反贼的银子,悄悄的打开了城门。

    承诺是,李自成答应他,继续做山西的王爷。

    不知道图的是什么。

    过程很简约,结局很老套。

    里应外合,很单一的套路,李自成进了太原城。

    蔡懋德,自杀。自杀的时候用力过猛,手里的刀把自己的头都给割了下来。

    晋王,被李自成进城的当天就给抄了家,然后人被扔进大锅里煮了汤。

    于是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只坚持了三日。

    城中所有的物资,尽归李自成所有,包括后来用来对付霍去病的大炮。

    第二段防线,破。

    势如破竹,一日千里。

    熊通依然活跃在最前线,游走在劝降的岗位上。

    连太原都没了,那坚守还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山西境内,望风而降。很多时候熊通都还没到,就有官员拍马来迎。

    霍去病辛辛苦苦打造的防线,顷刻间化为乌有。

    他终于明白,不是反贼太狡猾,实在是这帮废物人不行。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山西,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

    代州,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