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二十 青云有路终须上 (四)

二十 青云有路终须上 (四)

    日子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了两年,周璋已经是十二岁的少年了。一年前已经周璋升入了甲班;小胖子方明差一点,没能升入甲班,现在还在乙班努力着,做梦都想年底升入甲班呢。在甲班中周璋和杨晋是最有希望在明年秋天考入府学的。而杨晋也经过孜孜不断的努力,成为了周先生的开山大弟子--周璋的大师兄。

    有趣的是杨晋的数学天赋远超他的老师周先生,搞得周先生很是尴尬。于是经常以我很忙,你去找你师弟师妹们一起研究;要不就是这个问题我已经教过你的师弟师妹了,你去问他们吧。长此以往杨晋有问题也就不找先生了,直接拉着师弟师妹们研究。这样的的确确让周先生送了一口气;聪明的学生不好教啊,何况还有一个更聪明的儿子;师道尊严不容易维护啊!周先生凡尔赛的想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后浪太猛啊,前浪还得努力啊!

    两年多得时间过去了,周璋的家人也有了变化;三姐去年也成亲了,三姐夫是学堂林先生的侄子,原先也是县学的学生。在外游学几年归来,现在回来在镇上学堂里任教。周璋为姐姐们的幸福感到很开心。三姐成亲后,家里只有母亲一人了。虽说姐姐们经常回家看望,但终究还是孤单,于是在半年前也搬到了县城,一家四口人住在了一起。县学也还是很有人情味的,给母亲安排了一个帮工的工作,也算有了份收入。家里的田地留给了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给了两位舅舅种了,相信舅舅们也不会亏待他们家的。三舅还在经营一些日杂用品,倒是经常路过县城来看看他们。

    岳毅岳四郎两个月前从学堂毕业了,没有再继续读书。周璋也没有让他回家里种地,介绍到大姐家的铁匠铺里做点事,不是学徒。周璋有些计划,但还没有考虑成熟,也就没告诉岳毅和大姐夫。

    林芝和周苹两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十五岁的周苹、十二岁的林芝都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二人在县学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一众先生也明白其中的缘由,都不吝教授她们学问。单论水平而言她们已经超过方明,可以在甲班稳稳的名列前茅了。先生们也常常慨叹二人不是男子,不然一定可以考进府学的。两人倒也不以此为憾,有书可以读,她们就觉得很开心,很满足了。

    远方的大山,也历经周折的把一封书信带到了周璋的手里。到军营后,做了一年种校尉的亲兵;因为表现优异现在已经提升为小队长,手下有十个士兵了。周璋为他高兴也为他担心。回信中一再叮嘱他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但也知道,战场从来都是刀枪无眼;再说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战场上哪里有安全的地方。从来不信神的周璋也默念经文求诸天神佛保佑大山。

    知县范大人五年的任期没有做满,上个月泗洲知州出缺,他直接升任泗州知州。虽然升到有点突然,但以范知县的能力和资历任知州倒也是平常的事情。在县学的两年里,范师叔对周璋一直颇为照顾;当然这个照顾更偏向严厉的方面。虽然从来都是和声细语的指出周璋的不足和错误,可是脸上那丝似笑非笑的样子,每次都让周璋冷汗直冒。于是也就牢牢的记住了师叔的教诲,连一丝丝的懈怠之心都不敢有。范师叔家学渊博,治学严谨;每每又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出深刻的微言大义,稍有指点都让周璋受益匪浅。现在调任知州,让周璋感到很高兴,也有点脱了五指山的轻松。不过师叔说如果明年考不进府学,那可就要外焦里嫩了。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周璋开始感到了一些生活的压力。因为一家四人,目前家里母亲的薪水很少,光靠父亲的薪水在举手要花钱的县城里生活有一点压力了。虽然方员外多次提出所有的开支都由他承担,但周璋的父母并不想如此,每月都按照比例承担。方员外知道周先生的性格,也只能如此了。这种情况下周璋是能够感受到压力的,准备做点什么增加家里的收入。所以让岳毅去铁匠铺去实习顺便了解情况,为做产品做些前期准备。

    后世有一个让人大惑不解的事情,以制造工艺水平而言大概在汉朝就应该能造出自行车,甚至还能早点。基本上能造出轮子就应该可以造出自行车了。大概是实在没人能想到动平衡这种情况吧,毕竟这种情况太不符合直观了,周璋是这样想的。有那么十几年的时间号称自行车王国的时候,周璋也是其中的一员。上学能骑一辆变速自行车那可是风光至极的事情,所以周璋还是有深厚的自行车情结的。于是决定吧自行车折腾出来。

    通过大山的了解,以大姐夫家的铁匠铺的水平,做出压铸飞轮和传动链条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做出滚柱轴承有点难度,不过在周璋的反复理论指导下岳毅还是试验出轴承来。空心管难度太大,现在没必要去动脑筋,有的是木棍可以代替。坐垫的缓冲这个不难,做不出绕线弹簧还做不出弯曲板簧吗。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在周璋为总工程师设计制图,岳毅为监工兼职技术员,大姐夫为包工头的精心合作下;第一辆木铁混制,牛皮充气见塞棉花为车轮的自行车出现在世间。大姐夫和岳毅看着这个家伙有点发懵,这玩艺不碰都倒的家伙,人怎么上去啊。他们也不管这么多了,方正还在外面等着,周璋让他过来取车的。

    周璋放学后在院子里看到这怪模怪样的家伙,忍不住怪笑三声;手握龙头翻身上去,准备飞驰几圈。然而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没有飞驰,却有飞人。直接连人带车摔了个稀里哗啦。哼哼唧唧的他才想起,虽然他脑子里会骑自行车的记忆,可是却还没有肌肉记忆。只好翻出当年学骑车的经验,再重新来一遍。只是苦了小胖方明了。在后面扶车弄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好在脑中自有记忆,没一刻钟周璋已经大部分恢复了当年的车技,就差能来个大撒把了。于是得意洋洋的骑着车子大声的歌唱,弄得方明,林芝,周苹三人羡慕不已;纷纷要求学习骑自行车。骑了好一会儿,满头大汗的周璋停了下来。母亲看到后心疼的笑骂几声,为周璋擦干了脸上的汗水。

    周璋记下了要改进的地方,又让方正请大姐夫,岳毅和方员外来县城一趟。第二天没有上学,中午前几人就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岳大爷也一起过来了,大概也想到县里看看老朋友。方正准备了丰盛的午饭,岳大爷见菜肴如此丰富,以为有什么好事要发生了;莫非给俺的四郎说媳妇,岳大爷美美的脑补着。吃过午饭,聊了一会家长里短,才开始谈正式的事情。

    周璋提议成立一个制造自行车的作坊;方员外对此两个轮子能跑还不会倒下的新奇玩艺还是很感兴趣的,出两个钱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点头答应,其他人更是周璋说啥就是啥。周璋见众人都同意以后又对作坊的股权做出划分,方员外出资建作坊和流动资金占股三成五;周璋出技术占股三成;大姐夫以铁匠铺的设备占股二成五,岳大爷出四郎岳毅占股一成。众人在哈哈大笑声中通过了周璋的提议。

    周璋又对几人做了分工,方员外为总负责筹建作坊;大姐夫负责采购物料制造生产;岳毅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检验;他自己负责技术改进和开发。先做出三十辆车子投放市场,根据销售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并且定名为明德车坊,生产靖远牌自行车。

    定下大框架后,周璋不再细问此事;一系列的相关事宜自有方员外领着众人去完成,秉着边建设边生产的精神。两个月后,重阳佳节之前第一批三十辆自行车生产了出来,共计花了成本二十两银子。周璋没有把这些车子投放市场,以明德车坊的名义给县学捐了五辆自行车,给县衙捐了五辆,又给知州范师叔送去十辆。范知州对小师侄送来的新奇玩艺还是蛮有兴趣的,很快学会了骑车。骑着自行车的知州大人带着一群骑着自行车的护卫,在泗州街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县城里的周璋重阳这天,组织了县学的自行车车队,一行十几两浩浩荡荡的去郊外远足,在不大的县城里一时出足了风头。众人好奇心爆棚,得知此物为明德车坊制造,于是纷纷解囊订购。

    有了第一批三十辆车子的制造经验,第二批三百辆的车子快速的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周璋定价五两银子一辆,众人纷纷都说定价太高了,林芝小姑娘为此狠狠的白了周璋好几眼。周璋分析给他们说,现在买车的都是富裕人家,不用担心他们买不起;还有短时间内就会有人跟进模仿。所以我们要尽快的争取获得够多的利润,为后面扩大规模做准备,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车子;那时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推向大众市场。最终,方员外觉得还是要做一个有品味的读书人,不能把价格定的如此之高,拍板把每两车子价格定在四两白银。这批车子投放市场后迅速的被抢购一空。周璋也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经常可以给林芝买些礼品,让小姑娘开心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