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大明当朱棣 » 第24章 拿下居庸关

第24章 拿下居庸关

    严格意义上来说,通州城算是主动归附朱棣的,并不是真刀实枪打下来的。

    简单来说,没有添上人命。

    殊不知,在古代,攻城一般说来,就是拿人命去填。

    倘若碰上个指挥得力的将军,那还能通过兵法排兵布阵减少损失。

    正常情况下,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毕竟光是登云梯上城墙,那都是一条又一条鲜血淋淋的人命堆起来的。

    而拿下通州城之后,接下来道衍和尚给朱棣的计划,就是去攻打居庸关。

    正所谓: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

    这是元代词人萨都剌的《过居庸关》一文,足见居庸关的塞外苍凉险峻之状。

    居庸关在北平的西北方向,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关城。

    为“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脉,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赞誉。

    王公设险守其国,由来已久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格外在意这个有着天然隘口的地方,于此设下了军事关口。

    到了汉朝,此处居庸关已是颇具规模,更是多次阻挡塞外少数民族进队入侵。

    而此时的居庸关关城,乃是当初洪武大帝朱元璋派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名将徐达,以及副手常遇春一起修建的,是北平西北的门户。

    整个居庸关的防御重心则是在八达岭,这是居庸关四大陉关之一,这个地方一旦失守,拿下居庸关轻而易举。

    后来大明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战役,正是居庸关靠险势挡住了一部分的瓦剌大军,再加上于谦在北平死守,才延续了大明后面的百年天下。

    足可见居庸关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

    自古有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一词,在居庸关这里得到了绝对的证明。

    ...

    此时,在居庸关的守将乃是以前的北平指挥使,俞瑱。

    当初朱棣派朱能张玉去攻打北平九门之时,这人是被打跑的,退到了居庸关,扬言要反攻北平,报仇雪恨!

    可是还没有等到俞瑱重振旗鼓,开始反攻北平,朱棣已经是派了徐安前来攻打居庸关了。

    说来也是巧了,当初俞瑱逃到居庸关之后,肆意妄为,纵容属下将领在当地劫掠百姓,搞得居庸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腾。

    于是,这一天,就有那么一个实在受不了的百姓,居然跑到了朱棣这里来告状。

    “王爷大人在上,您可要给小民做主啊,这俞瑱将军太不是人了,小民一家都要活不下去了。”

    “呜呜呜!”

    穿着一身破烂衣服的乡野草民,跑到了刚刚起兵不久的燕王朱棣面前,还真见到了朱棣本人,声泪俱下、痛哭流涕的述说起来自己一家的悲惨遭遇。

    “快快起来,本王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一定替你们做主,好好处罚这个祸害乡里的奸人俞瑱。”

    “你们就等着本王的好消息吧,不日,我燕王府的大军就会来到居庸关,解救你们。”

    朱棣也是一脸义愤填膺,不为这些普通百姓做主,誓不为人!

    你们先回去,本王大军稍后就到。

    好说歹说,带着一脸感激的乡民美滋滋的回了家。

    燕王真是个为民做主的好人,这一番说法逐渐在居庸关附近乡里流传起来,不知不觉开始,却又传播速度莫名的快。

    旋即,朱棣直接把手下的将领召集了起来,开会!

    看了看中军营帐下方所坐之人,朱棣干咳一声,清了清喉咙,朗声道:

    “想必大家已经听说了俞瑱在居庸关劫掠百姓的事了吧?”

    “此等人渣,本王一定要给他一个教训。”

    “居庸关我要定了,谁来也不管用,我说的!”

    “况且,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咽喉也。”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拿下之后,我等再无后顾之忧。”

    “正所谓,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这个好地方,绝对不能拱手让给俞瑱这小子。”

    “如今也是苍天有眼,这家伙劫掠百姓,导致民心不服,取之易甚,我们的机会到了。”

    “本王决定了,派徐安去攻打居庸关,务必迅速拿下,把这俞瑱给本王抓过来,我要亲自料理了他。”

    听到朱棣这话,一位黑色铠甲大汉,一脸横肉,面露杀气,提步向前拱手下跪,正是那徐安,只见此人高声答道:

    “末将领命,绝不辜负王上厚爱,定要拿下居庸关,取那俞瑱项上人头!”

    “好,去吧!”

    朱棣见状,甚是高兴,亲自扶起了徐安,勉励了几句,便是让他下去准备,奔袭居庸关,趁早拿下,迟则生变。

    ...

    要说打仗这一块,朱棣很得他父亲朱元璋的真传,如不说用兵如神,那也是看人很准。

    没几日,徐安前线便是传来胜利的消息。

    居庸关顺利拿下,不费吹灰之力,只可惜那俞瑱逃跑了,逃到了隔壁的宋忠所固守的怀来。

    朱棣得知消息很高兴,总算是后方有了保证。

    为了以防万一,朱棣派遣千户吴玉驻守居庸关,保护好自己的后路。

    这下好了,北平残余的兵马机会都聚集到了怀来,那地方就是一个败军的大杂烩。

    怀来是紧靠居庸关的,关外最大的一座城池。

    一旦开战,怀来就将成为朝廷反攻北平的一个重要基地。

    因此在北平失败的大多将领,都是逃亡这里,俞瑱也不例外。

    而此时在怀来做主的乃是之前驻扎开平的都督宋忠,此人也是退守怀来的。

    当初谢贵张昺二人接到建文帝密旨,前往燕王府捉拿燕王府官署的时候,这宋忠也是领兵前往了北平。

    可是世事难料,这宋忠的大军还没到北平,已经是传来了谢贵张昺二人身亡,北平九门失守的消息。

    紧接着,又传来了居庸关失守的消息,这可急坏了宋忠,于是乎,只能退守怀来了。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宋忠俞瑱等人都是残兵败将,逃到的怀来,只不过宋忠手下的兵马还很多。

    拳头大,那才有说话的权利!

    燕军驻扎之地,中军大营。

    拿下了居庸关固然高兴,但是又一个大难题摆在了面前。

    这怀来,可不是纸老虎,易守难攻不说,现在在那里聚集的兵士可都有好几万了。

    这仗可不好打!

    光是那宋忠原有的兵马就有三万,还几乎都是以前燕王府的护卫壮士,被朝廷抽调供宋忠驱使,异常勇猛。

    还不是后来逃到怀来的其它残兵败将,那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朱棣这边不到一万精兵,两边兵力悬殊实在过大。

    另一点,宋忠的兵马大多都是以前燕王府的人,很多两边的小兵都认识,说不定以前还是兄弟。

    因为中央朝廷和燕王府的翻脸,如今却要刀戎相见,这是一种绝对的悲哀。

    不得不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听从上面的人安排,被动的选择立场!

    没人会在意他们的感受,哪怕对面是你的血肉亲兄弟,将军叫你上,那你也得上。

    不上,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