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改变从1991年开始 » 第二十章 我的祖屋我的根

第二十章 我的祖屋我的根

    明易之在双牌粮站下车,沿着机耕路穿过石塔村。

    两边散落着住房,一户一座。

    有泥砖房,有木制房,有砖木混合房,只有部分是青砖房。

    有的围成一个院子,隔着一人多高的院墙,能听到里面狗子狂叫的声音。

    有的完全敞开,鸡鸭在屋前的空地上散步。偶尔看到一只公鸡,噗通跳上鸡笼木架上,扯着脖子在打鸣。

    你是霉国来的公鸡吗?

    都快中午了,你还没倒过时差来?

    明易之奶奶的娘家就在这里,舅公一大家子住在这里,一路走过,时不时有人打着招呼。

    “易伢子回来了。”

    “啊呀,秀才回来帮忙收早稻。”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坐在路边树荫下。

    穿着黑土布老式襟衣,梳着老式发髻,双手拄着拐杖,神情非常严厉,一眼就盯上了明易之。

    “升高伢子!”

    快十年了,称呼一直都没变。

    “唐三婆婆。”

    “你怎么还不去上学,迟到了先生要打手心的。”

    “现在就去。”明易之随口敷衍着。

    老奶奶眼睛翻白,脑袋一晃,神情变得十分诡异。

    “千万不要去无底洞那里。

    石塔快塌了,镇不住无底洞的妖怪。妖怪会用金银珠宝来诱惑你,你一贪心,就被拉进无底洞,出不来了。

    千万不要去那里。”

    “好,我不去那里。”

    奇怪,这次唐三婆婆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明易之嘴里应道,瞥了一眼不远处,据说有七层的石塔只剩下一米多高的石头基座。

    风一吹,一股尿骚味飘了过来。

    一个戴着草帽的男子从基座后面转出来,双手绑着腰带,看到明易之,嘿嘿一笑,转身就走。

    真是地灵人杰,天宝物华的好地方啊。

    任何创业,最重要的不是创意和机会,是资金,是钱。

    有钱,你不一定成功。

    没钱,你肯定不会成功。

    从数学概念来说,从一到一百,增长了一百倍;从零到一,却是增长了无限倍。

    这也就意味着,第一桶金都是暴利。

    既然是暴利,那么肯定大多数都是游走在灰色边缘,甚至是犯罪所得。

    比如“群策群力,积极筹款,赎回属于中国人民的财富。”

    考上重点大学,只是自己换个活法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终目标还在于赚钱,赚多多的钱。

    摆在眼前的大学学费、生活费,还有第一桶金,需要自己想办法尽快搞到手。

    双牌乡,就是自己发家致富的风水宝地。

    明易之的脚步跟思绪一样轻快,过了石塔村,进到甜井村,打招呼的人更多了。

    “易伢子,高考完了?”

    “考完了。”

    “能考上华清京大不?”

    “我没报。”

    刚走几步,明易之听到他们的议论声从背后传来。

    “生孝叔天天吹他孙子成绩有多好,连华清京大都不敢报,好个屁。”

    路边的池塘,荷叶碧绿如盘,浮在水面上。

    粉红的花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欲说还休的害羞少女。

    走了两里路,明易之走进一个院子——当地话是民宅聚集区的意思。

    这个院子是甜井村第二村民小组,以明姓为主。

    明家的祖屋位于位置最好的地方。

    后面是小清河,不远不近;前面隔着两座住宅是直通乡政府的机耕大道。

    左边三百米外是双牌乡最大的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它是明家的祖屋,也不是明家的祖屋。

    走到门口,旁边是一间牛栏屋,一头乌黑健壮的水牛卧在阴凉处,头上那对弯角,巨大无比。

    “大黑,不认识我了?

    我带你去吃过草,还一起去小清河泡过澡。那年你跟隔壁光明村的铁头打架,还是我用竹竿爆了它的菊花,你才反败为胜。

    你不记得了?”

    大黑瞥了明易之一眼,舌头灵活地一伸,卷起一束青草,惬意地嚼起来。

    “忘恩负义的狗东西!”

    明易之悻悻地嘀咕了一句,迈过木方门槛,进到屋里。

    进屋就是一条泥地过道,左边是厨房,右边靠着墙壁放着一口棺材,放在两条长凳上,离地半米高。

    黑油漆油光发亮,今年的新漆刷过没多久。

    厨房左边靠墙是一个泥砖砌的两眼土灶,小眼炒菜,大眼煮饭兼煮猪食。

    明妈坐在土灶后面,给大眼灶添干稻草和干油菜杆。火焰沿着大铁锅边沿呼呼地冒出来,带着一股柴火饭的香气。

    姑姑明莲花蹲在土灶前面,挥刀在木砧板上斩着一只鲜鸡。

    砰砰!

    菜刀高举,猛地落下,非常有节奏,十几下,一整只拔光毛的鲜鸡,被斩成大小差不多的肉块。

    听到脚步声,姑姑一抬头,看到了我,大笑道:“嫂子,易伢子回来了。”

    明妈抬起头,被灶火映得通红的脸上,满是笑容。

    “薛老师欢送会开完了?”

    “昨天就开完了。”

    “薛老师回去了?”

    “早上八点,我们把她和她的表哥送上火车。我们四个班,差不多全去了。两百多人,站长都吓得在旁边打转,生怕我们搞事情。”

    “你们刚考完,弦绷紧了三年,一下子松了,是得看着点你们。昨天欢送会,有喝酒吗?”

    “我喝了一瓶啤酒。阿腾喝了三瓶,然后在饭店里打醉拳,三四个人上去都拉不住他。”

    “他爱喝酒随他爸,酒量随她妈,不行。”

    随意聊了几句,明易之放下行李,帮着姑姑把一大盆木耳洗干净,倒在一个木盆里。

    又洗了一大把青椒,大蒜,葱和姜。

    姑姑挥刀如飞,在厚厚的砧板上,把这些配菜和荤菜,切得整整齐齐的。

    菜配好后,明妈拿着一米多长,巴掌大小的铲子,开始炒菜。

    明易之原本想着去烧火,被姑姑一把推开。

    “你烧火?别把咱家的房子点了。”

    明妈也很嫌弃地说道:“去里面屋子里坐会,喝口茶,等差不多了去田里喊大家回来吃中饭。”

    “好。”

    明易之出了厨房,看了一眼那口棺材。

    没动就好,动了就惊悚了。

    沿着过道走进中间的屋子,这是客厅兼餐厅,非常大。

    中间摆着一张大方桌,周围横七竖八摆着五条长凳子。左边是一个橱柜,里面放着碗筷,旁边是一个放杂物的木柜子。

    右边是一张矮桌子,上面摆着四个用玻璃罐头做成的煤油灯,还有乱七八糟的杂物:镰刀,火柴,铜嘴烟杆...

    进去一间是粮仓,分别装有稻谷、黄豆、油菜籽和棉花。

    再进去就是爷爷的卧室。

    一张很大的床,靠着墙摆放,挂着厚实的蚊帐,旁边是一口木箱子,箱子上放着一个煤油灯和火柴。

    除此之外,可谓家徒四壁。

    客厅东边有一扇门,走进去是一排四间,互相连通的木屋。

    光线昏暗,就暂时不进去了。

    回到客厅,在橱柜找了个干净的搪瓷缸,从大号土陶茶壶里倒出凉透的茶水,双手捧着喝。

    姑父带来的本地土茶,汤水发乌,味道醇厚略带涩苦,有回甘。

    透过客厅的窗户,可以看到西边的院子。

    大约一百五十平米,用泥砖院墙围起来。靠南边是猪栏和厕所,其余大部分是空地,当中种了两棵树,一棵桃树,另一棵也是桃树。

    小时候明易之经常在这两棵树上爬上爬下。

    每年爷爷都会提大半袋的水蜜桃进城,那桃就是这两棵树上结的。

    角落摆着一张竹躺椅,油光发亮。中风偏瘫的外公,在上面躺了三年,直到去年病逝。

    明易之躺了上去,浑身舒坦,思绪也慢慢放松。

    薛老师乘坐的火车,现在到了哪里?

    渠阳,还是丰山?

    昨天欢送会上,从她的表哥嘴里才知道,薛老师是同辈中唯一的女性,十二位堂哥表哥的妹妹。

    真是百亩地里一根苗,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仁义里十三妹。

    屋里阴凉却不潮湿,厚厚的泥砖把酷热隔在外面。风儿从窗户里吹进来,没两秒钟就被散去了燥热,变得凉爽起来。

    躺在竹椅上,思绪乱飞,明易之的眼皮越来越重。

    **********

    新书幼苗期,请各位书友多多爱护,点击、收藏、投票!投资追读,多多支持!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