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改变从1991年开始 » 第四十一章 包治百病

第四十一章 包治百病

    当天下午,明易之就背着黄书包,坐车又去了双牌乡,在粮站下车,直奔显灵庙。

    在两位老头老太太的絮絮叨叨中,明易之拿出一把香,三炷一捧,抽出六捧,依次点燃。

    在龙王菩萨、观音菩萨、三清菩萨、姜王菩萨跟前一一磕头作揖,再诚心诚意地捧上香,插在香炉上。

    然后庙里插三炷,庙外插三炷。

    庙里的香是敬给四位菩萨的手下,庙外的香是敬给这座庙的土地神。

    礼多人不怪。

    旁的老头老太太说道:“是个懂礼心诚的伢子,菩萨会知道的。添些功德,菩萨肯定会保佑你的。”

    给菩萨钱?

    明易之在心里愤然到,自己都恨不得找菩萨要钱。

    站起身,明易之一声不吭地离开。

    老头老太太在身后叹气道:“现在的年轻人,对菩萨越来越不诚心了,菩萨以后怎么保佑他们。”

    明易之站在挑台上看了一会,整个显灵庙只有这两位老人。现在又到给菩萨敬下午茶的时间,换香烛,添灯油,有得一会忙。

    山下那座屋里空无一人,负责留守的老人买菜去了,要准备晚饭。

    那就动手吧。

    明易之出了庙门,沿着山路来到山腰包治百病的水潭旁,蹲在跟前,转头上下看了看。

    这水潭在两山之间的凹处,庙里挑台和山脚下,都看不到这里的明易之。

    他先洗了一把脸,静静地观察着水潭。

    还是那样清澈见底,伸手找到那块青色的方形石头,把它拨开,再往下挖泥沙,挖了不到十厘米,摸到硬物,用塑料袋子包裹的硬物。

    明易之连忙摸到边缘,使劲地摇了摇,把它与泥沙摇松,再试了试,一用力把它从泥沙坑里拿了出来。

    用几个密封塑料袋层层包裹,但是通过透明的塑料材质,可以看到里面是黄澄澄的金属条,总共四根。

    明易之在心里默算了一遍。

    每根大约十厘米长,三厘米多宽,一厘米多厚。

    黄金的密度是十九点二克每立方厘米,这金属条一根大约是五十立方厘米多一点,算下来有一千克重。

    四条就是四千克重,没办法,数学物理成绩好。

    再看着色泽,一看就是纯度极高的黄金。

    根据明易之“六脉神剑”中闪现的信息,这是那个负责转移赃款的家伙,藏在这里用来留条后路的。

    明易之“自首式举报”,把周家慈善基金会一窝端,连他一起被抓,追回大部分赃款。

    这家伙被判了十几年有期徒刑。

    十年后,他表现良好,提前释放,来到这水潭,取出藏着的黄金,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在前世这家伙没有被抓到,他把大部分赃款转移出去后,逃之夭夭。

    这一世被抓,命运被改变,于是明易之的“六脉神剑”被动激发,看到了他被改变命运后的一切。

    好人有好报啊!

    明易之心里惊喜狂呼道。

    黄金是那家伙从哪里搞来的?

    我管它的!

    现在是我的了!

    至于十年后,那人来这里取黄金,发现不见了该怎么办?

    我管他怎么办!

    就当是菩萨在惩恶扬善,惩罚他那个恶人,奖励我这个善人!

    现在黄金值多少钱啊?

    明易之忍不住在心里换算起来,山上庙里响起老头老太太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他连忙把那包真正的宝藏,在潭边的草丛上搽了搽,把上面的水搽干净,塞进书包里。

    伸手进水潭,把泥沙和那块方石恢复原位。不到一分钟,水潭又变得清澈,一切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的一样。

    明易之站起身来,对着水潭恭恭敬敬做了三个揖。

    唐三婆婆说得对,这水潭是神水,包治百病,今天它就治好了自己的穷病!

    走在田间路上,明易之看谁都像是坏人。

    就连路边田间的青蛙突然叫几声,明易之都怀疑它是奸细,为打劫包里的黄金做侦查来的。

    镇静,平和,你要是还这样疑神疑鬼,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到时候什么都没有。

    再说了,才多少钱?

    几十万而已,以前这点钱,还不够自己的豪车一年的加油钱,怎么会放在眼里?

    明易之在心里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很快,明易之的脚步轻快许多,走过的路人,也不再是嫌疑犯。

    突然叫起的青蛙,也不是探子。

    走着走着,明易之突然心头一热,左手忍不住捏着书包硬梆梆的一角。

    四根金条啊!

    四千克啊,值老钱了!

    进城回到家里,一家人吃了晚饭,都出去散步。

    明易之把黄金藏在只有他知道的“隐秘”地方,坐在椅子上,不由地长舒一口气。

    第一桶金淘到了。

    等高考成绩出来,约上刘鸷腾,提前去沪江,找到薛老师,问问她的亲朋好友有没有路子,把黄金出手。

    沪江是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绝对能消化这四根金条,关键得找对路子。

    不然的话,被人压价贱卖了还是小事,怕的是人财两失。

    有了钱,就可以开始自己的计划;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搬掉压在老爸身上的巨石;可以给爷爷和老爸检查身体,避免几年后的病情恶化...

    东风已经借到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现在等的就是高考成绩出来,等录取通知书下来。

    此时的高考,已经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答案在答题卡上涂写,交给光标阅读机处理,直接打分。

    但是大量主观题仍然由老师批改。

    一般是省里组织一批资深老师,分成不同的组,在某处僻静封闭的场所,统一批改全省的高考试卷。

    改卷场所有武警站岗,戒备森严。

    批改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两改三核,反复核对,再登记造册。

    成绩出来后,一边由省招生办划定分数线,按照分数开始分批招录;一边按地区/市和县把成绩下发。

    成绩到了县教育局,由专人拆开封条,拿出里面的成绩,誊写在红榜上,贴在教育局门口。

    同时会把各学校考生的成绩抄录给校方,不愿去教育局看榜的,可以直接找班主任询问。

    这天一大早,教育局院子里站了一堆的人,老师、家长和学生们都早早赶到这里。

    “阿腾,你也敢来看成绩?”轻佻不屑的声音响起,大家转头看去,正是三十七班的黄志章。

    三次模拟考试,理科全县第一名。

    “黄智障,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刘鸷腾反驳了一句。

    “呵呵,能敢来这里看成绩的,都是尖子生。明易之,勉强够资格来,你来干什么,滥竽充数?”黄志章不客气地说道。

    刘鸷腾气得脸色发青。

    虽然他比黄智障长得高,长得帅,但成绩这一块,从小被人家拿捏得死死的。

    自从小学三年,刘轻霞把嚷嚷着要娶她做媳妇的黄志章暴揍一顿后,姐弟俩跟黄志章的关系就非常差。

    黄志章自有一群小弟,天天跟明易之、刘家姐弟这混合三剑客做对,斗得两家的关系也不和睦。

    “老刘,不好意思。我家章章,性子直,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你不要见怪。”

    黄爸呵呵地笑着,活脱脱一只笑面虎。

    他是县劳动局的局长,不怯刘耀明的“官威”。

    “老刘,老张,给你家小子准备自费的钱,准备好了吗?要不要我借点给你。”脸上的粉跟腻子一样厚的黄妈,夫唱妻和,跟着补了一刀。

    刘耀明的脸阴得能拧出水来。

    张彩莲不善的目光在儿子刘鸷腾身上来回地滴溜,算计着哪块肉嫩,待会回家用竹条直接上手。

    “叫你嘴骚!成绩不如人,就闭上嘴!”刘轻霞在旁边,捏着弟弟的胳膊,恨铁不成钢,“待会老妈收拾你,我可不讨保了。”

    “呵呵,我不用你讨保!刘鸷腾今天觉得自己特别硬气!

    消息飞快地传出来。

    “我们县今年出了一个省理科状元!”

    “肯定是黄志章!”

    “黄志章,恭喜你!”

    一群人围着黄志章和他父母亲,说着恭喜的话。

    黄爸黄妈乐得脸上只看到嘴和牙齿。

    黄志章矜持中带些不安。

    省理科状元,我没有这么厉害吧?

    管它,青溪县里我没对手,不是我还会是谁?

    万一我这次超水平发挥呢!

    新消息又传出来了。

    “理科状元考了597分,标准分706分(注一)。”

    哇!

    院子四处响起了不敢置信的惊呼声,就像闯到青蛙窝里。

    “儿子,你考得这么好啊!”黄爸兴奋地声音都变了性。

    黄妈激动地热泪盈眶,双手合掌,嘴里念念有词:“菩萨保佑啊,菩萨显灵啊!”

    黄志章一脸的懵逼,我考了597分,满分只丢了三分,可能吗?

    难道交上去的试卷,不是自己做的那一套?

    注一:由于三南改革,楚南等三省1991年高考总分是600分,其它省总分是710分,需要换算成710分基数的标准分,录取分数线都是按照标准分来算的。后续的分数,会折算标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