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从九歌残篇开始 » 第37章 一朝修得墨家法

第37章 一朝修得墨家法

    牛卓面色严肃,徐乐也正襟危坐,他知道,前面那些都是些开胃小菜,正餐现在要上了。

    刚刚牛卓说的两个字——瞽观

    徐乐有些茫然,他根本没有听过这一说法,不由心中有些困惑,将心中所想说出:“牛二哥,小弟愚钝,不知瞽观何解?”

    何谓之瞽?

    《诗经》有云: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这里的瞽说的就是盲人,盲人组成的乐师。周朝素来有选用先天性盲人担任乐官的制度,他们认为瞽者双目不能视,则可与神交感,精神沟通天地。所以瞽者,又常被代指乐师。

    何为瞽观?

    《荀子·解蔽篇》言: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有人焉,以此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

    大意就是:瞎子抬头观望而看不见星星,人们不会以此来判定星星的有无,这是眼睛看不清东西。如果有人在这种时候断定事物,那就是世界上的蠢人。那些蠢人断定事物,是用疑惑不清的心去判断疑惑不清的事物,判断一定不得当。

    牛卓总结道:“所谓瞽观,便是让你屏蔽五感,以精神沟通天地,不要用眼睛去看东西,因为眼睛看到的可能会骗你。应该用心去探查,心看到的,才是真实的。”

    瞽观法比六识法更易修行。

    徐乐有些好奇,此等著作,都是儒学经典,为何不让小承弦在一旁旁听。

    牛卓没有回答,反倒是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如何才能确定你心看到的就是真实的?”

    “这……”徐乐有些语塞,这种形而上的话题,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出心外无物,心内无我的阳明心学吧。

    这种古老的哲学辩题,自己完全没搞懂。

    见徐乐久久无言,牛卓拍了拍徐乐的肩膀,这才开口,洋洋洒洒说了千言。

    子墨子曰:“今瞽曰:‘钜者白也,黔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黑白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意是说,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这句话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没办法反驳。但是混在一起,再让盲人分辨,那盲人就没办法知道颜色了。所以说盲者无法辨别黑白,不是因为他不懂得道理,而是因为他无法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取实予名。所谓取实予名,就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给予相称的名称。强调“实”是第一性的。

    如果无法确定心看到是否就是真实的,那我就给他一个定义。判别事物的关键,不取决于外在表露出的黑白,而在于坚守你本心的是非。

    徐乐听得迷迷糊糊,他总感觉这句话有点不正常,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抬头还想询问牛卓,却见牛卓嘴角勾起,笑的怪异。

    此时,耳边忽然传来阿妙的声音;

    您已经完成可选支线1:开启百家任一传承.

    您获得百家之一:墨家传承

    当前传承为:瞽观

    【瞽观】:主动技能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将炫外以惑愚瞽兮,仰视而不见星。

    开启后大幅削弱五感之形,大幅提升自我外在感知力。对以标记目标,造成额外70%弱点伤害,可以一定程度上看破匿形技。

    注意:请参知大人注意,瞽观法可与浮世洞观融合,请尽快购买完整浮世洞观,以融合技能!

    备注:“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备注:好小子,墨家传承没有断绝。

    突兀的声音将徐乐吓了一跳,他这才想起来,墨家出了名的儒敌。

    墨家十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其中兼爱、非命、非乐简直都快把非儒写在脸上了

    所谓的取实予名,恐怕就是反对了儒家认为“名”决定“实”,指责“实”不符“名”,企图用“名”来纠正“实”的“正名”思想,指出正是他们颠倒了名实的相互关系,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

    怪不得不让小承弦旁听,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墨者?

    徐乐心里吐了个槽,又猛然想起来,牛卓不是儒家的吗?怎么变成墨者了?面容纠结的看着牛卓。

    牛卓不以为意,淡淡笑道:“想问便问,洒家定然知无不言。”

    徐乐艰难地挤出一副笑脸,点了点头。不由得心中一叹:看牛卓云淡风轻的样子,根本就是吃定自己了。不知道他是怎么瞒过林城隍的,按理来说,儒墨两家,从根本上的思想就存在天然对立,没道理和谐相处啊。

    徐乐思虑再三,问出来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牛卓为何以一个墨者的身份成为举人的,墨家不是正在被追杀吗?明明已经销声匿迹了两百年,为何现在告诉自己。

    牛卓看着徐乐一眼,取下腰间的葫芦,大口的豪饮起来,又将葫芦丢给徐乐,徐乐也没客气,有样学样地大口喝着,一股辛辣之气在舌尖炸开,化作一团暖流直扑胸腹,再随着心脏的起伏,涌入四肢百骸。

    云中渡,云中渡,醉入云中无处渡。

    徐乐被酒气冲的晕头晃脑之际,牛卓给出了解释:

    墨之道,兼爱同俭,非命尚贤,尊天明鬼。

    心之所向,死不旋踵。

    若说先前赠与农家信物,只是结个善缘,以酬谢徐乐护送小承弦入渭州城。现在坦诚相待,自然是因为他能继续护送小承弦的举动,使得牛卓认可了他。

    是的,牛卓与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他一直都是想着保护李承弦,所为的,便是心中之义。

    而且徐乐乃是天人,想法与此界民众不同,更容易接受墨家的思想。毕竟此界最大的思想约束,还是儒家的君君臣臣那一套三纲五常!

    旁敲侧击下,牛卓也大概猜到了徐乐的目的,找寻到一家传承。

    既然如此,索性考教一番,一个完成任务,一个留下传承,墨家之志,于诸天万界响彻,何乐不为?

    徐乐知道,除了勾陈外,自己绝不是牛卓遇到的唯一一个浮黎参知,但很可惜其他人要么目的不明,要么心性难定,最终都失之交臂。

    不自觉的嘟囔着:时也,命也!

    牛卓却一脸认真的驳斥他:当知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