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539 李渊为将

539 李渊为将

    李渊着实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自己的份。

    但是正如众人所争抢的一般,李渊并没有拒绝崔澈的好意,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份美差。

    盒子中的纸团有许多,崔澈事先声明,其中只有一个纸团写了‘陇’字,其余都是‘汉’字。

    崔澈让众人上前拿取,而没有资格的亚将、偏将以及徐世勣等幕僚,长孙无忌等亲随则只能在一旁羡慕地看着。

    然而程咬金、窦建德等人一个个打开纸团,却都只能无奈叹息。

    程咬金这厮厚颜无耻地求着崔澈再给一次机会,却被崔澈一眼给瞪了回去。

    翁婿之间也没有情面可讲。

    当李渊抽出一个纸团,展开来看赫然是一个‘陇’字,脸上的惊讶表情也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

    崔澈对于看重的少年,向来都是允许他们旁观军议,只是不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便是其中之一,他惊喜地问道:

    “可是父亲得了‘陇’字?”

    李世民只恨自己年岁太浅,不能及早建功,故而也希望李渊能够为崔澈多立功勋,而不是仅仅依靠李秀宁父亲的身份站稳脚跟。

    李渊笑着向李世民点头,说道:

    “侥幸而已。”

    说着便将皱巴巴的白纸递给了崔澈,上面果然写着一个‘陇’字。

    崔澈略感惊异:这李渊果然是原时空的天命眷顾之人,就连运气都是要比其他人好了许多。

    当然,既然自己有言在先,崔澈自然不会反悔,他将写有‘陇’字的白纸举起,给众人过目后,随即下令道:

    “唐公,孤将上奏天子,以公为陇右道行军总管,领岐(扶风郡)、秦(天水郡)二州府兵,收取陇右。

    “天子远在晋阳,你可先行此职,不久当有诏书下达。”

    李渊激动道:

    “臣领命!”

    李渊觉得,陇右道行军总管一职,足以显示崔澈对于自己这位丈人的信任。

    但他却不知道,崔澈必会在李渊收取陇右以后,以酬功为名,将他征召入朝为官。

    崔澈无论如何,也不敢将李渊留镇外地。

    夜色渐深,崔澈屏退众人,独独留下李渊、李世民父子,他当着李世民的面,特意提醒李渊:

    “此前秦州刺史丘和为我联络陇右各郡太守,众人皆持观望态度,唯有张掖太守阴世师斩杀信使。

    “此人冥顽不灵,还请泰山大人小心,切莫中其诈降之计。”

    李渊连连应是。

    一旁李世民请求与父亲同行,崔澈尚未表态,李世民便受到了李渊的训斥,让他好生留在崔澈的身边侍奉。

    崔澈也是笑道:

    “阿凤如今年幼,无需急着立功,将来孤必有用到阿凤的时候。”

    李世民大喜,便也不再强求要与李渊同行。

    如今已经是八月上旬,距离中秋佳节,也没有多久得时间,但李渊注定是不能留在雍县过节了。

    李渊希望能够赶在十一月的隆冬到来之前,为崔澈夺取陇右。

    贞元三年(公元608年)八月十二,在岐州一万多府兵陆续集结以后,李渊向崔澈辞行。

    崔澈送李渊出城,赠其一碗水酒,一同相送的除了军中将领以及崔澈的幕僚以外,便是李渊的家人。

    而跟随李渊同去的,则是其长婿冯少师、次婿窦诞。

    冯少师出自京兆冯氏,被李渊辟为行军长史。

    窦诞则是窦氏的族侄,其父为陈国公窦抗,是杨坚的外甥。

    杨谅起兵时,窦抗曾收到杨谅的书信,并没有主动报知杨广,故而事后受到猜忌,被免官在家。

    杨广南迁之时,窦抗并未随行,而是寄居在亲家公李渊所处的岐州。

    此前窦抗也曾向崔澈投书自荐,只不过并没有引起崔澈的重视。

    李渊走后,崔澈并没有急着离开雍县,而是等待秦琼大军前来汇合,顺便在雍县与岳母大人窦氏过了一个中秋节。

    八月十七日,河东被征召的民夫都已经被遣散回家,先后投入到了秋收之中。

    而秦琼也领着五万大军来到了雍县。

    稍作休整之后,崔澈留下李秀宁、李世民姐弟二人在雍县侍奉窦氏,自己则领军西进,往散关而去,同行的除了一众幕僚、亲随以外,还有高氏、观音婢母女。

    散关同样是关中重要的关隘,曾为西周散国的关隘,故而得名。

    它位于秦岭北麓,是关中、陇右、汉中三地交汇之处,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后世又有川陕咽喉的美誉。

    宇文述逃去汉川之时,便留下了亲信部将守卫散关。

    但散关自古以来都是拱卫关中的要塞,关隘东侧的防御设施远远不如西侧。

    否则一旦散关被陇右夺取,反不成了阻遏关中的要塞。

    一如北魏权臣高欢追逐孝武帝元修,未能如愿追回天子,留下兵马守卫潼关,却轻易被宇文泰从西面攻破。

    而高欢要想从东面攻打潼关,却是千难万难。

    这一点,不仅是崔澈清楚,守关的将领,包括远在汉川的宇文述也是明白的。

    哪怕已经下令加紧构筑东面防御,但这么短的时间,又能起到多大的用处。

    崔澈来到散关东面,列阵于散关东面,耀武扬威。

    当天,十余万东隋战兵就在崔澈的督战下,向散关发起了进攻。

    散关薄弱的东面防御根本阻拦不了因为崔澈亲临前线督战,而备受鼓舞的东隋将士。

    他们舍生忘死,蚁附城墙,与敌血战,仅仅一天时间,便夺取了散关。

    崔澈入主关城,正要向晋阳报捷,晋阳朝廷有关崔澈收取关中以及天水的赏赐就已经送达。

    小皇帝杨颢在朝臣的再三请求下,下旨为崔澈加殊礼,赐九锡,许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崔澈对此自然是拒不受诏,他对此表现的很愤怒,拍案而起,对众人说道:

    “自魏太祖曹操以来,加殊礼,赐九锡的,哪个不是乱臣贼子。

    “天子定是受人蒙蔽,才有此诏!

    “朝中有奸佞,非要陷孤于不忠不义!受万世唾骂!”

    今天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