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594 半道伏击

594 半道伏击

    大军开拔不久,萧玚就遇上了第二批求援信使,得知燕军已经发动了进攻,也让他心急如焚。

    作为太守的萧玚,对于军事不甚了解,只知道催促郡将,让他加快行军速度,早些回援襄阳。

    但是郡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提醒道:

    “府君,这般操之过急,只怕沿途遇到危险,不如派遣斥候在前方探路”

    然而话未说完,就被萧玚粗暴打断:

    “襄阳危在旦夕,哪有时间让你布置斥候,摸索前进!

    “我意已决,你无需再劝,即刻下令全速行军!”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这位襄阳太守又是皇后的弟弟,外戚出身,身份尊贵。

    郡将哑然,即使心里一万个不同意,却也只能遵照萧玚的命令行事。

    他若是一个执拗的性子,也不至于被张须陀以郡丞的身份,抢夺了军务。

    而萧玚如此急不可耐,也与他的妻妾儿女都还留在襄阳有关。

    隋军高举着火把,在夜间急行军,远远望去,好似一条奔腾的火龙,不多时,便来到了崔澈在鱼梁洲降将指引下,选择的伏击地点。

    两侧伏兵人马噤声,萧玚并未有所察觉,领着轻装上阵的隋军一头扎进了伏击圈。

    无需亲随提醒,崔澈一声令下,随着尖锐的鸣镝声响彻夜空,燕军骑卒纷纷取掉坐下马儿嘴上的笼套。

    一时间,官道两侧,尽是骏马被约束许久好,畅意的嘶鸣。

    冲锋陷阵这种事,自然不是崔澈自己做的,他在当上地方总管好,几乎就没有真正参与过拼杀。

    屈突通、鱼俱罗一左一右,率领着三万骑卒奔涌而出,喊杀声响彻天际。

    “有埋伏!”

    襄阳郡将骑在马背上,拽着缰绳,大声呼喊:

    “快结阵!快结阵!”

    然而隋军将士为了能够加快行军速度,连甲胄都不曾穿戴。

    毕竟没有谁会穿着十几斤,甚至几十斤的盔甲急行军。

    隋军并未能结成阵型,甚至都不曾穿戴整齐,燕军骑卒就已经在鱼俱罗、屈突通的率领下,杀到了眼前。

    这三万单马骑卒,也是崔澈在幽州带出来的精锐,只不过是因为缺少军马,故而失去了长途奔袭的作战能力。

    这场伏击战,燕军以众凌寡,以逸待劳,以有备算无备,面对这些惊慌失色的襄阳守军,有如砍瓜切菜。

    哀嚎声、求饶声此起彼伏,隋军大溃。

    萧玚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初次置身战场的他,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

    直到鱼俱罗举着长槊向他杀来,萧玚这才回过神来,他赶忙调转马头而走,鱼俱罗策马紧追在后。

    萧玚惊恐不已,沿途向溃散的士兵们高呼:

    “我是襄阳太守!是皇后之弟!快救我!

    “替我拦下身后之人,我必有重赏,赐下一场富贵!”

    却无人响应。

    不过鱼俱罗身穿重甲,又带着马槊,坐骑虽是骏马,但也追不上轻装上阵的萧玚。

    萧玚见鱼俱罗被自己越甩越远,终于不再呼救。

    可兵荒马乱间,他此前的呼喊还是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一名隋军骑士从侧后方追上萧玚。

    萧玚见对方穿的是隋军甲胄,也没有当回事,只以为是溃兵在向自己聚集。

    正欲询问对方的身份,那人却手起刀落,只见寒芒一闪,便将萧玚砍落马下。骑士跳落马下,割取萧玚的头颅,高高提起首级,朝着萧玚笑道:

    “富贵何须太守相赐,我自向大燕领取!”

    鱼俱罗原本以为萧玚已经走脱,不曾想他的头颅还是被送到了自己的手中。

    由于天色天黑,许多襄阳守军得以逃脱,但是他们受到惊吓,有如惊弓之鸟,已经不成建制,构不成威胁。

    当战场上的喊杀声消停之时,崔澈才终于出现。

    萧玚的头颅也被鱼俱罗进献给了崔澈,鱼俱罗并未贪墨那名骑士的功劳,如实上报。

    也许是称帝之后,身份的变化,崔澈越来越讨厌以下犯上的行为。

    他强忍内心的厌恶,重赏了在危难之际,杀死萧玚的隋军骑士。

    作为上位者,行事不能全看个人喜好。

    苻坚就是最好的反面典型,哪有斩杀投靠自己之人,却敬佩忠义,而善待拼死反抗自己的人。

    不久,又有一颗人头被送了过来,正是襄阳郡将。

    崔澈问道:

    “验明过身份了?”

    早年间崔澈与杨广为刎颈之交,自然认得萧玚,但襄阳郡将是个什么相貌,他可不了解。

    送来头颅的屈突通赶忙回道:

    “已经找人辨认过了。”

    崔澈点点头,将两颗头颅都交给了屈突通,吩咐道:

    “派人送往襄阳。”

    屈突通领命,带着萧玚与郡将的头颅告退。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襄阳城内灯火通明,哪怕城外的燕军已经偃旗息鼓,可留守的郡正依旧不敢大意,只盼望着太守与郡将能够早些回来。

    正如他所期盼的,萧玚与郡将终于回到了襄阳,却与他预想的见面方式有些小出入。

    看着被端来的二人头颅,郡正两股战战,甚至需要人来搀扶,才能站稳。

    萧玚与郡将都在这了,城外的援军遭遇了什么,不问可知。

    “这、这可如何是好!”

    郡正作为文官,也是第一次直面如此血腥恐怖的一幕,已经六神无主。

    官吏们面面相觑,沉默许久,终于,有人吞吞吐吐道:

    “不如.不如降了燕军。”

    众人目光都放在了出声之人的身上,在这么多视线的注视下,他感觉头皮发麻,连忙摆手道:

    “我就只是随口一说。”

    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痛斥此人。

    郡正其实也没有坚守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一个不通军事的文官,带着数千守军,能在十余万燕军的围攻下守住襄阳,这不是天方夜谭么。

    “罢了,哪位同僚愿意出城向燕军请降”

    话音刚落,刚才还一片死寂的厅堂立马炸开了锅。

    官吏们纷纷争抢着要出城与燕军联络,这与先前众人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比。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