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高铁十年 » 第四十三节 新的修罗场

第四十三节 新的修罗场

    到了7月份,项目生产的箱梁达到了认证数量要求,在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制梁场经过了公司与局级审查。项目部正式向铁总申请了梁场认证。

    在通过了严格的试验认证之后,桥梁生产终于进入批量阶段,平行启动的提梁站、运梁车和架桥机拼装也接近尾声,只待进入调试阶段。

    一切完成后,工程才真正开始了桥梁的架设。仿佛启动了一条制造、运输、架设的流水线施工,项目渐入高峰期。

    桥梁架设是个巨大的挑战,安全风险极高。将近800吨重的桥梁须用巨无霸架桥机精准的安放到已经施工好的桥墩上,过程有非常多的工序协调配合和安全检查确认,十分考验细致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部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派我去监管这一安全至上的工作。然而,我并没有架过桥,没有实际经验,如何监管专业团队、如何让人信服、如何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这成了我必须面对的课题。

    经过反复思考,我的第一步计划是实现同甘共苦。我开始与团队成员一同上下班,同进退。这在其他地方容易做到,但对于架桥队来说就异常艰难。没用多久我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露天环境下的架桥作业是高风险作业,一旦启动就必连续作业,丝毫不能受外界的影响,哪怕是极端天气。这就意味着晴天不能躲太阳,雨天不能避雨。

    富阳夏季的天气只有大太阳晴天和雨天两种选择,尽管与作业队其他管理人员和操作工相比,我是的岗位相对轻松,但却在坚持了一周后,我的手臂和脸部被晒伤脱皮。晒伤后的前几天,洗脸洗澡就像被灼伤了一样疼痛。

    经此一劫,我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至少从心理上没有把我当外人了。

    第二步是深入了解架桥的历史和团队。我开始熟悉每一位成员:电工小宋像孙悟空般机智的,贪玩捣蛋;行车司机老余喜爱孤独、却最擅长爬桥墩;还有机长老张喜欢骂他娘,说话却简单易懂,自带威严。

    我甚至发现,连机长也有温柔的一面。一次休息中,我们用枕木垫着屁股,一边抽烟,一边闲聊,讨论关于架梁工作的趣事。

    尤其记忆犹新的是机长讲述的1997年他在云南山区架桥架设T梁的故事:

    云南的山峦叠翠,架桥的工程艰巨异常,常需建造百米高的桥墩跻身于云端。在这样的高度作业,设备的支腿必须牢固地安置于桥墩之上,而操作室与设备的主梁却仿佛悬挂于无垠的云海之中。

    他记得那是自己首次跟随师傅一同进入操作室。一望下去,那峡谷的深邃如同深不见底的黑洞,吞噬着一切光明。这一瞥令他感到腿部不由自主地颤抖,恐惧紧紧缠绕着他的双腿,让他再也无法迈出下一步。

    在悬空的架桥机,操作人员不允许中途离岗。他们通常是在连续半天的工作后,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能离开操作室休息。即便是小便,中途也只能站在操作室门前,凝视“银河落九天”。

    但对他而言,那一日恐惧的滋味如此浓烈,眼中只剩下那悬崖峭壁下的无尽深渊,令他寸步难移,更是不敢探出操作室半步,以至于两次尿湿了裤子。

    听他一说,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即使是他自己,也不禁被这段往事逗乐。

    在熟悉工作流程与施工工艺后,我参考桥梁架设规范,拟定了风险控制表,并向大家征求意见。大家都只笑笑,不说话。我一脸疑惑,心想难道这些内容还不全吗?

    后来机长解释说:“他娘的,这架桥和其他作业不同,如果要对照条条框框来指引每一步,早他娘出事了。管理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挥,默契的团队配合,容不得任何一个岗位偷懒和出差错。这中间的管理,是团队的磨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本无字天书。”

    他的观点让我颇感惊讶,但思索间也觉得有道理,颇有启发。

    尽管我本意是进行监管,结果自己收获更大。我开始仔细记录每个工序的时间,为团队提供参考,也为安全管理打下基础。

    此外我还向项目部申请政策,为团队要到了按规定应该发放,却因节省成本被忽略了的部分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书面记录了架桥作业的艰辛,申请项目后勤团队在夏季给工点送来清凉绿豆汤、西瓜以及防暑药品。

    逐渐地,年轻的我在这个身经百战的团队中竟建立了一定的威望,而这一切,并不仅仅因为我的身份。它来自于那份无我、只为团队着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