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武锻大明 » 第144章:吴王允熥

第144章:吴王允熥

    今日我不取,将来他人必取之。

    朱允炆的话虽然简短,在场的众人,也都是朝廷重臣,他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人类在不断进步!”朱允炆继续说道:“我大明王朝想要屹立于世界之巅,万事都得先人一步。”

    “修建这条铁路,现在看来或许有些是浪费人力物力;”说着朱允炆叹息一声,然后说道:“若是这条铁路修通,从北平开往白令海峡,最多月余就可抵达。”

    “若是占据美洲之后,再将铁路在美洲也修起来...”说着朱允炆看向众臣,故意问道:“届时我大明还会鞭长莫及乎?”

    在场众人已经领教过火车的速度,而且他们也相信,未来火车的速度肯定会更快,若真的是全国铁路网修通,即使占据了美洲,在美洲也修建起铁路,距离还算是事儿吗?

    “皇上英明!”

    方孝孺首先出列道:“以前人们出行,主要依靠双脚,或者是马匹,如今我大明拥有了火车,即使统一天下,又有何难?”

    “微臣支持修建这条铁路!”方孝孺郑重的说道:“这条铁路虽福不及当代,却利在千秋。”

    “若是我大明占据亚洲和美洲,这个世界将尽为我大明所有,正如陛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方孝孺说完,很快商业部尚书萧世孞、科技部尚书田厚义,礼部尚书陈迪,皆附和道:“微臣支持陛下修建这条铁路。”

    燃文

    “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八位尚书,一位指挥使,九个人当中,此时已经有四人都支持朱允炆修建这条铁路,算上朱允炆这个皇帝,十个人当中,也有五个人支持。

    剩余五个人细细琢磨了半晌,首先站出来的,就是刚才提出异议的户部尚书王钝,他也同意修建这条铁路。

    王钝主管户部,钱粮现在都归他管。

    接着站出来支持的是兵部尚书齐泰。

    齐泰一直是朱允炆的心腹,只要朱允炆说的在理,他都会选择无条件支持,这一次他没有第一个站出来,其实是故意为之。

    因为朱允炆刚才的那一番话说出来之后,他其实已经猜到,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支持。

    比如新成立的科技部和商业部,这两个部门是朱允炆登基后才新成立的部门,而且两位尚书田厚义与萧世孞,一直跟随皇帝左右,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比如此前修建京凤铁路,他们两个就是主力,一直坚定不移的站在皇帝这一边。

    这一次,他们必然会选择占皇帝的队。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方孝孺。

    方孝孺虽然也深得朱允炆的信任,但是这家伙行为古怪,若是他不认可的事情,即使皇帝他也会据理力争。

    随着兵部尚书齐泰、户部尚书王钝站出来支持,剩下的刑部尚书候泰、工部尚书郑赐、以及礼部尚书张訦也就没有反对的必要了,正所谓少数服从多数。

    “臣等支持修建这条铁路!”

    朱允炆闻言,终于长舒一口气,幸好徐妙锦的友情提醒,这种大事情,如果放在朝堂上公开议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最后想要通过却是非常的难。

    “既如此!”朱允炆看向田厚义说道:“让铁道部安排一队人马,克日北上,先去白令海峡探查一番,回来给朕一个写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如果可行,就施行。”

    “微臣遵旨!”

    田厚义当即躬身应道。

    朱允炆选择了徐妙锦的建议,先派出人马探查,这也让诸位尚书松了一口气,没有盲目的开工,而是先行探查。

    接着,商业部尚书萧世孞躬身道:“皇上,微臣请旨,率领一支船队,先行进入美洲探查。”

    等等。

    朱允炆突然顿住了。

    离京之前,朱允炆曾经给萧世孞下达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逐渐远洋舰队,三个月后南下西洋。

    此时萧世孞请旨去美洲,这让朱允炆顿时一愣。

    让他去西洋,是为了将大明的特产,卖到欧洲或者非洲去,从而为大明赚取金银。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朱允炆也想知道欧洲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毕竟未来欧洲人将会折腾一阵子。

    朱允炆看了一眼萧世孞,最后摇头道:“萧爱卿,你还是先去西洋,替朕打通与西洋诸国的联系。”

    “朕另派一人前往美洲。”

    “是!”萧世孞应了一声,然后退向一侧。

    “好了!”朱允炆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这事儿就先放下,明日朕要祭祖皇陵,其他的事情,等回京再做商议。”

    “是!”

    众人应了一声,然后从容的退出了乾清宫。

    等到众人退走之后,朱允炆看向徐妙锦,笑着道:“妙锦真乃在世女诸葛,若不是妙锦及时提醒,此事必不成矣。”

    “臣惶恐!”徐妙锦欠声道。

    “没什么惶恐的。”朱允炆笑着道:“皇爷爷打天下时,不也会听听皇祖母的意见嘛,朕很庆幸,身边有妙锦这位女诸葛。”

    徐妙锦顿时一愣。

    ......

    翌日清晨。

    中都皇陵。

    这座皇陵是高祖皇帝朱元章的父母祖辈,朱允炆此前来过几次,因为此前交通不便,所以祭奠祖陵,选择的三年祭奠一次。

    按礼,这一次祭奠应该是明年才对。

    但是因为火车通车,朱允炆刻意提前一年祭奠祖陵。

    祭祖仪式并不繁琐,差不多也是半天时间,一切礼节也就完成,祭礼结束之后,朱允炆回到中都的乾清宫。

    不多时,一位年轻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臣弟见过皇上!”

    年轻人走进殿内,恭恭敬敬的向朱允炆行了一礼。

    朱允炆笑了笑道:“皇弟免礼。”

    此人并非他人,正是朱允炆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大明王朝吴王朱允熥,算起来,朱允熥才是真正应该继承大统之人。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母亲为太子妃常氏,在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死后,他这个嫡次子,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是——

    正所谓天意弄人,其母常氏早逝,后来老朱又给朱标娶了一个继妃吕氏,直接拔高了庶出的朱允炆的身份,让原本与皇位无缘的朱允炆,成为了嫡子,成为老朱钦点的皇太孙。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允炆将他这个弟弟封到了中都凤阳,此时祭祖结束,他单独召见了这个弟弟。

    “皇弟!”朱允炆看向朱允熥,澹澹的说道:“皇兄有一重要差事,想要皇弟帮忙办理,不知皇弟愿成全否?”

    朱允熥闻言一顿,心说皇兄想让我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