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武锻大明 » 第237章:师出有名

第237章:师出有名

    虽然觉得站在朝鲜人的立场,朝鲜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因为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国家。

    这没有错。

    但是——

    陈远安他是大明王朝的官员。

    他需要站在大明王朝的立场。

    “朴将军!”

    陈远安高声道:“本官前往汉城,也是奉大明皇太子的旨意,去与朝鲜国王商谈。”

    “如今你们将本官拦在义州城外,本官也无法将我大明朝廷的意思传达给朝鲜国王,也无法获取朝鲜人的想法或者诉求。”

    “本官以为,两国本是近邻,真的没有必要剑拔弩张,甚至是兵戎相见!”说着,他又停顿了一下,笑着道:“若真的最后两国走上了兵戎相见的道路,本官以为,朝鲜必不存在。”

    “哈哈哈!”

    闻言,朴元浪高声笑道:“陈大人不必前往汉城,我大朝鲜国的诉求很简单,保留我大朝鲜这个国家,我大朝鲜依然承认是大明的藩属王国,这是我们朝鲜人的诉求,也是我们朝鲜人的底线。”

    “当然,如果大明要动用武力!”说着,朴元浪沉声说道:“我六百万朝鲜人,必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战斗至最后一刻,战斗至最后一人。”

    说完,他看向陈远安,道:“就请陈大人回返北平,将我朝鲜人的诉求告知大明太子,或者大明的皇帝。”

    “朴将军!”

    陈远安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谈判是不用谈判了。

    想要和平,那就只能接受朝鲜继续存在,要想将朝鲜纳入大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唯有兵戎相见。

    看上去,陈远安这一趟,确实是白跑了。

    他现在,似乎只有选择就地返回。

    “大人!”

    “现在该怎么办?”

    手下侍卫凑到陈远安的身边问道。

    人家已经挑明了,就是不准入城,而且城头上点燃的那炷香,已经燃得快差不多了。

    如果香燃完了,朝鲜人真向他们动武。

    “不着急!”

    陈远安低声道:“我们是大明的官员,岂能被小小朝鲜给吓到?”

    “朴将军!”

    陈远安继续说道:“请速速开门,放本官入城,本官此行必须要见到朝鲜国王李思高,否则本官绝不离开此地半步。”

    说着,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与此同时,随行的侍卫搬来一张板凳,陈远安很澹定的坐在城下,这是他来此之前,就有过预料的。

    他琢磨如果能够来到义州城下,朝鲜人又不放他们入城,到时候总不能一帮子人在城下傻站着啊。

    看着陈远安安坐于城下,朴元浪在心里,他是佩服眼前这个明朝使臣的,至少在枪口之下,他们并未认怂。

    勇气可嘉。

    但是佩服也仅仅就是佩服而已,他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还有自己的使命。

    “陈大人!”

    朴元浪澹澹的道:“末将该说的已经说了,允许你们上岸,已经算是我们给了陈大人面子。”

    “现在这炷香也快烧完了!”说着,他顿了顿,冷声道:“如果香烧完了,陈大人还不离开,就别怪末将不客气。”

    这算是他给陈远安的最后通牒。

    你们上岸,我们没有立即开枪,已经算是给你面子,现在你们离开还来得及,如果到时候你们还不走,那我们就只能开枪射击。

    但是——

    陈远安此前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现在也不愿意离开。

    双方就这么在义州城北僵持着。

    ......

    不远处,鸭绿江北岸,九连卫总兵肖远德,那可是心急如焚,对面双方说了什么他不知道。

    但是刚才的那一声枪响,他可是隐约听见了。

    此时远远看去,钦差陈远安一行还在城下,他们没有入城,也没有太大的动作,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还处于僵持状态。

    “将军!”

    一个小将有些焦急的道:“陈大人怕是有危险。”

    “将军,我们要不要前去保护陈大人。”

    两军相隔一条鸭绿江,现在明军驾驶船只冲过去,或许还能保护钦差大人的安危,也能震慑住朝鲜人。

    但是,肖远德摇了摇头,道:“陈大人临行前再三交代,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得过江。”

    “可是......”

    那小将欲言又止,肖远德道:“放心吧,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朝鲜人虽然陈兵边境,但是量他们也不敢伤害我大明的钦差。”

    虽然对于陈远安的安危,肖远德其实是有些担心的,但是也只是有一点担心而已,作为常年征战的将军,他又觉得,朝鲜人现在虽然强势,但是想想他们也不敢率先与明军撕破脸皮。

    保持对峙,或许这才是朝鲜人最该做的。

    大不了就是紧闭城门,不让明朝使臣过关。

    可是,肖远德这话刚说完,一阵激烈的枪声突然响起。

    啪,啪啪,啪啪啪。

    枪声是从对岸穿过来的,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很快就让江北岸的明军震怒了。

    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对面突然的变化。

    朝鲜人,最终还是开枪了。

    保持对峙的状态还是被打破了。

    “将军!”

    “将军!”

    侍卫焦急的叫喊,但是他们隔着一条大江,现在就算冲过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对面的枪声已经停止,而那城下,也恢复了平静,城下似乎从没有去过人。

    “岂有此理!”

    “混蛋!”

    “混蛋!”

    肖远德气急败坏,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恨不得立即率领手下兵将,立即冲过鸭绿江,让大明的炮火将对面的义州城炸得稀巴烂。

    “传令!”

    他当即拔出腰间佩剑,可是他的传令刚刚出口,一个中年书生模样的男人,拦在了他的前面,说道:“将军息怒!”

    “陈大人遇害,已经是既定事实!”

    “现在将军即使冲杀过去,也改变不了什么。”

    闻言,肖远德暴怒道:“难道就让小小朝鲜如此嚣张,居然当众射杀我大明王朝的使臣?”

    “不!”

    那书生澹澹的道:“这段时间,朝鲜人太猖狂了,而朝廷一直选择的是以和为贵。”

    “将军!”

    “按理说,属国反叛,宗主国发兵讨伐即可。”

    “但是这么久了,朝廷派出的使臣一波接一波,但就是不愿与朝鲜人开战,这是为什么?”

    闻言,肖远德问道:“为什么?”

    “因为......”那书生拉着肖远德后退几步,低声道:“因为欧洲战场才结束不久,欧亚非还没有彻底稳定。”

    “朝廷应该是希望等到欧亚非彻底稳定之后,才会选择与朝鲜开战!”说着他顿了顿,道:“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这朝鲜国成为大明的疆土,这是大势所趋。”

    “别看朝鲜人现在嚣张跋扈!”

    “等到朝廷腾出手来!”

    “哼哼!”

    “到时候朝廷一声令下,小小朝鲜焉能尚存?”

    说着,他又停顿了一下,低声道:“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陈大人死于朝鲜人之手,朝廷就不得不提前动作。”

    闻言,肖远德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说道:“你的意思是,本将只需将陈大人死于朝鲜人之手的事情,上报给朝廷,至于是否出兵这事儿,交给朝廷去决断。”

    “没错!”

    那书生微微点头。

    这书生名叫赵向成,是九连卫的参军,也可以算算作是肖远德的军事,是一个文官。

    对于朝鲜这件事,他一直的建议就是,出兵讨伐。

    因为现在大明很强大,一个小小的朝鲜,还跟他费什么话。

    但是,朝廷一直选择的是和谈。

    现在机会来了。

    ......

    半个月后。

    朝鲜,汉城王宫。

    李思高眉头紧皱,书房内站着几位朝鲜的官员,还有一位从明朝过来的人。

    这个明朝过来的人,不是大明朝廷派出的使臣,而是奉大明皇妃李幼龄的命令,经水路抵达汉城。

    因为他的身份不是大明使臣,而是朝鲜公主,现大明的皇妃的人。

    所以他没有向陈远安那样,在边境被朝鲜人射杀,他只需拿出李幼龄给他的令牌,就能畅通无阻进入朝鲜国。

    此刻的李思高确实有些紧张。

    当然,这并非是这个姑姑派来的人说了什么,而是与这个姑姑派来的人一起,同时传入汉城还有一件事。

    义州守将朴元浪下令射杀了大明使臣,现任大明左都御史的陈远安,这事儿可就有些大了。

    “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思高随口说了一句。

    誓死守卫朝鲜,作为国王,这是他应尽的本分。

    但是,他更希望与明朝保持对峙,而不是真的与明朝爆发战争。

    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

    朝鲜人一共也就几百万人,但是现在大明全世界的人口,得有好几个亿,这不是朝鲜人能够扛得住的。

    “陛下放心!”

    一个中年男人说道:“我们派往欧非两州的使臣,早已经到了欧非两州,我们给他们带去了火枪火炮制作图纸,他们如果也拥有了这些先进武器,他们一定会趁机反击。”

    说着,他顿了顿,道:“只要欧洲、非洲方面爆发动乱......”说着,他停顿了一下,冷笑道:“到时候明朝将会把重心放在欧非两州平叛,那还有时间与我们朝鲜折腾。”

    “当然,只要我们朝鲜人不过鸭绿江!”说着,他停顿一下,道:“我们的目的是守护国土,并非是要征伐大明。”

    闻言,李思高似乎觉得有些道理。

    几个月前决定与明朝翻脸,朝鲜人其实也在做着各种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派出多路人马前往欧非两州,这些人都带着朝鲜人研发出来的武器制造图纸。

    武装敌人的敌人,就可以让敌人陷入危难。

    现在欧非两州还并未完全臣服于明朝,很多人只不过是碍于明朝武器先进,国力强盛。

    但是——

    如果这些人也能拥有明朝人一样的先进武器。

    他们还能保持沉默吗?

    不会,他们会偷偷制造这些武器,然后找到机会就与明朝翻脸。

    “陛下!”

    那人又说道:“前几日微臣收到消息,目前欧非两州,就有不少部落,已经在偷偷生产这些武器......”说着,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若是现在明朝向我朝鲜用兵,这些欧洲人,非洲人必然会趁机反叛明朝。”

    说这话的时候,他是故意看向了李幼龄派来的那个人。

    “说得对!”

    李思高微微点头,笑着道:“只要将明军挡在鸭绿江北岸,我朝鲜国就能力保战局。”

    “陛下!”

    李幼龄派来的人,低声道:“娘娘让奴婢告诉陛下,朝鲜不能与大明为敌,大明皇帝曾经说过,只要陛下愿意上交土地、人口,大明皇帝将会保留陛下的王爵。”

    “鸡蛋,不能与石头硬碰硬。”

    这个人名叫韩尚德,他原是李幼龄的近侍,是从朝鲜跟着一起到了北平,这一次韩尚德奉李幼龄的口谕,希望能够劝说侄儿放弃挣扎。

    大明现在实在是太强了,这完全不是朝鲜人,能够抗衡的。

    但是现在,朝鲜君臣的意思,他听得是胆战心惊。

    ......

    北平。

    武英殿。

    朱允炆不在北平的日子里,朱文奎平时就在这里处理政务,此时大殿上站着好几位大明高层官员。

    朱文奎面色平静,比什么时候都平静。

    “田尚书!”

    朱文奎看向兵部尚书田厚义,问道:“兵员准备的如何了?”

    早在陈远安出使朝鲜之前,朱文奎就已经让兵部做好开战的准备,现在算起来,也过去了一个多月。

    田厚义躬身道:“回禀殿下!”

    “京津冀、辽东,共计有十三兵马随时听候调用!”

    与朝鲜开战,这是朱文奎早就做好的打算,虽然他也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是在他看来,朝鲜人敢于阻拦大明使臣入朝,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原来朱文奎的意思,让陈远安再来一次。

    如果这次朝鲜人还是拒绝大明使臣入朝,那明朝方面,将有理有据派兵征讨朝鲜。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朝鲜人不但拒绝了陈远安入朝,居然还在义州城外将陈远安射杀。

    这事儿就是今天早上传回北平的。

    陈远安被朝鲜人杀了。

    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明王朝现在也有了出兵征讨朝鲜的理由,现在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那就是:

    师出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