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四十五章:汉末就有这样的讲话风格?

第四十五章:汉末就有这样的讲话风格?

    曹操、刘备等人返回许都后,皇帝召见刘备,得知刘备是汉室宗亲,大喜,取宗谱验看,排定刘备乃皇帝之叔。皇帝大喜,称刘备为皇叔。之后,世人多称刘备为刘皇叔。

    曹操府

    程昱:“天子认刘备为皇叔,恐对主公不利。”

    曹操笑道:“天子既认刘备为皇叔,我以天子之诏号令刘备,刘备则更不敢不从。况且,我留刘备在许都,名义是说与天子更亲近,实则是将其掌控于我手中。刘备,不足为虑,且不必管他。”

    程昱:“主公高明。主公,还有一事,明日天子冬狩,是否要邀请刘备?”

    曹操:“刘备既为皇叔,那带上他吧。”

    程昱:“诺。”

    次日,天子率众臣于郊外狩猎。

    一个太监在台上高声喊道:“请太尉杨大人上台做此次冬狩活动的开幕演讲。”

    杨彪颤颤悠悠地走上台来,面对众人道:“诸君,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逢一年一度之冬狩。在此冬狩开始之前,老夫不才,先说三点。第一点……”

    半个时辰后(一个小时后)

    杨彪:“好,我继续说第二点。”

    这时,有个人给杨彪递过来了一壶水。

    杨彪接了过来,喝了一口,道:“有人给我递了一壶水,说实话,我很欣慰。因为这个天,确实比较热,我呢,年龄也确实有些大了,体力比不上你们当中的年轻人,希望大家,多体谅一下。我正在讲话,这个时候呢,喝水可能是不太合适,不太恰当了,但是,还是希望大家理解一下,体谅一下。我确实年龄有些大了,是有些大了,体谅一下啊。虽然我这样说了,可能你们当中还是会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在讲话的时候喝这口水。其实,还是因为我的年龄有些大了,还是希望大家体谅一下,理解一下啊。”

    杨彪喝了一口水,继续道:“然后,我喝了这口水,我又想起来了,我昨天喝了水,今天又喝了水,我想呢,我明天,肯定还是要喝水的,我不禁感叹,这水啊,真是生命之源,何其重要啊……”

    刘备听后大怒,要拔剑,关羽急忙拦住:“大哥,冷静,冷静!”

    一个时辰后(两个小时后)

    刘备等人气都蔫了。

    刘备有气无力地问道:“曹公,你经常要听这些人这样讲话吗?

    曹操摇头苦笑,道:“唉,是啊。他们多是在朝高官,家世显赫,门生故吏遍天下,你别看我现在尽掌军政大权,但有些事还是要依靠他们。”

    刘备叹了一声,却听到了呼噜声,偏头一看,原来是张飞席地而睡,打起呼噜来了。

    刘备、曹操等人皆笑。

    国舅董承不满曹操大权独揽,心中常思诛杀曹操之计。董承得天子之衣带诏,秘诛曹操。董承于是联合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暗中密谋诛曹之计。

    这日夜晚,董承在府中与王子服、种辑、吴硕等人密谋。

    王子服道:“我们只有四人,联合家族势力,也不过数千人,那曹操权倾朝野,拥兵数十万,要杀他,难啊。”

    种辑怒道:“你是怕死吗?”

    王子服道:“我岂会怕死!只是,我们与曹贼的势力实在相差太大。”

    种辑一脸怒色,还欲再骂,吴硕道:“两位不要伤了和气,我们都是大汉忠臣,都不忍看到皇权旁落,奸臣专权。汉室不可不扶,曹操不可不除。但,仅凭我们四人,还远远不够。”

    董承点头道:“吴议郎所言甚是,对了,我有一位好友,名叫马腾,他虽在西凉,但也常怀报国之心,如今在西凉握有重兵,不如,我们把他的名字也加入衣带诏吧。”

    王子服:“嗯,国舅所言甚是。多个人多份力量。”

    种辑:“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得再拉些人。”

    吴硕:“刘备乃当世人杰,近日又被陛下认作皇叔,我们何不可赚他……哦不,是请他一起来参与此事。”

    董承:“好,明日我就亲自去拜会刘备。”

    这几人又闲说了一些话,然后各自归家,自不必细说。

    次日夜晚,董承来见刘备。

    董承:“刘皇叔。”

    刘备:“不知国舅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董承:“请与皇叔单独相谈。”

    刘备看了看关羽、张飞,道:“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守卫,未得我的许可,他人不得进入房内。”

    关羽、张飞称诺。

    刘备和董承进入房间,关好门,相对坐下。

    董承掏出衣带诏,交给刘备,刘备看后满头大汗,道:“此事重大,未可轻发,需三思而后行啊。”

    董承顿时大怒:“刘备,枉你还是大汉皇叔呢,怎能说出如此无君无父之话!这诏书上有人虽从未与陛下谋面,但也愿将自己的名字写上,为大汉尽忠,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你深受陛下厚恩,被亲口认作皇叔,你还在犹豫什么!你怕死不成?”

    刘备哑口无言,这个道德绑架,刘备绝对无话可说:“我……我……”

    董承:“如今,百姓有倒悬之危,汉室有累卵之急,足下身为皇叔,此时此刻不思献身报国,更待何时耶?”

    刘备无奈道:“我写就是了。”

    董承喜道:“如此便好。”

    董承得刘备署名后,欣喜不已,自回家不题。刘备心中愁闷,也去睡觉,这些都不必细说。

    此时的朝中有三股势力,第一股是以董承为首的大臣,他们强烈反对臣子独揽大权,坚持皇权至上。第二股就是以荀彧为首的大臣,他们认为天子年幼,又恰逢乱世,必须要有一位有能臣尽掌大权,待戡平乱世后,且皇帝已成年,再将大权奉还于皇帝。不过,他们都会失败,并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