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名秦天,天可汗 » 第41章 战技

第41章 战技

    “秦天,你今晚的行动,我此前曾卜过一卦,是避祸消灾的大吉之象,现在却截然相反,呈现出来的卦象,是兵连祸结的大凶之象。”巴鲁说道:“我想,这其中的变数,兴许是因奥斯塔而起。”

    秦天细嚼慢咽。

    “所以,你的意思是,今晚的行动取消?“

    “不行!“巴鲁摇头道:“昨晚赫刺巫师在复活术上有了新的突破,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犹豫,如果今晚不动手,将来必然会引发更大的灾祸。”

    “变数因奥斯塔而起?”秦天沉吟道:“不会是因为他说过的那顿大餐吧!”

    以奥斯塔的性格,他指的大餐阵仗必然不小,这头老蛮牛该不会为了面子,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举吧。

    “必须想办法阻止!”巴鲁叮嘱道:“秦天,你安心修炼,今天发生的变数,我会想办法破解。”

    做出决定后,巴鲁离开了祭司神殿。

    秦天开始研究奥斯塔送来的古籍。

    十几部古籍,只有三部古籍出自于上古时期,剩下的大部分出自于奥沙尔萨可汗执政的中古时期。

    在中古时期的古籍中,夹着一个绢帛制作的黄皮折子,折子里的纸张是白中泛黄的竹木浆纸,上面的文字有两种。

    一种是萨尔盾汗国的官方文字,另一种则是秦天前世见过的小篆,黄皮看起来像是一份写着双语礼单的邦交文书。

    惊人的发现!

    更惊人的是,秦天发现,彼时的柴尔纳帝国皇帝,名字叫“秦征”。

    秦天隐隐感觉,大祭司巴鲁当时给自己取名为“秦天”,并不一定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其中或许还隐藏着自己的身世秘密。

    秦天终于明白,为什么迦什会不留余力的排挤自己,原来巴鲁是有野心的,这让迦什感觉家族的权势遭受到了威胁。

    从这份礼单中,秦天看到了“斩邪剑”,还有很多绫罗绸缎和稀世珍宝,除此之外,还有两本柴尔纳人的秘籍——《御剑》和《炼丹》。

    庆幸,秦天在奥斯塔送来的古籍中,找到了这两本秘籍。

    然而,翻阅过后,秦天大失所望。

    这两本秘籍出自炼气士之手,其中记录了施展“御剑术”和炼丹的催动要诀;可仔细查阅,却发现其中根本没有修炼内气的功法。

    只有催动要诀,却没有修炼内气的功法,即便是领略到了秘籍的精髓,那也是毛驴拉飞机,中看不中用。

    看得出来,盟国之间的倾囊相授,也是有所保留的,柴尔纳皇帝秦征终究是留了一手。

    秦天放下秘籍,开始研究兽皮古籍。

    虽然,奥斯塔矢口否认战技的存在,但《蛮神传》中分明提到过战技,而且成熟的战技往往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惊人的威力。

    因此,秦天坚信,在上古时期的三部古籍中,一定记录了战技的学习方法。

    因为有陶桑部落的文献做参考,秦天这次的翻译工作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将上古文字的注释抄录成译本,只是看译本的内容,秦天就能理解出大概的意思。

    正如漠氏三兄弟提到过的,萨尔盾家族修炼的各类功法各执一词,古往今来一直没有形成统一论述。

    这三部古籍也是如此,它们对战技的说法,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观点,而且各有各的道理。

    其中一部名为《独尊》的古籍,主要侧重于个人的战斗技巧,其中描述的战技,强调的是独善己身的精兵战略。

    另一部名为《团击》的古籍,态度则截然相反,其中主要阐述了配合作战的必要性,所以它描述的是团队战技。

    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但要付诸实践,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

    第三部古籍名为《战争史诗》,它是前两者的归纳总结,也对这两者的优劣长短,做出了鞭辟入里的概述。

    在《战争史诗》的概述中,《独尊》的修炼者需要强化全身,才能在万军丛中立于不败。

    而《团击》的修炼者,由于阵列需要,参战个体在新兵时期,就必须确定好各自在阵列中的职能,并且有目的的修炼对应的穴窍。

    在训练新兵时,如果将两批人分别用《独尊》和《团击》两种方法训练。

    付诸实战时,《团击》阵列可以在前期占据上风,一旦阵列被打乱,在《独尊》训练出的精兵面前,只能引颈受戮。

    除了各自的主张以外,在以上三部古籍中,全都提到了气势,这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气息。

    这种气息有点像《御剑》里提到的内气外放,不同的是,柴尔纳帝国的炼气士修炼的是丹田,而萨尔盾汗国后裔修炼的是穴窍。

    丹田的内气外放,拥有更强的爆发力,不过需要稳固的根基和收放自如的运气技巧,一旦失误,很可能道基损毁,甚至危急性命。

    而穴窍的修炼更快捷,而且穴窍遍布全身,本身就更具稳定性,所以内气外放,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前者专精于丹田,爆发力十足,但想要达到内气外放的条件,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

    后者的穴窍分散却广泛,内气外放没有那么强的威力,但施展的条件并不算严苛,而且《团击》训练出来的阵列,一旦聚气成势,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

    单从气势上讲,《团击》里的战技肯定完胜《独尊》。

    但《团击》更适合大规模作战,以萨尔盾战士的数量,人员不过千,甚至无法组建出成建制的队伍。

    即便按照《团击》的指导方法训练成型,几百人的小阵列战力不强,为了维持阵型反而会牺牲队伍的机动性。

    看起来,《独尊》似乎更适合萨尔盾家族当下的处境。

    而且,从两部古籍上的注释密集程度,秦天很容易便能发现,萨尔盾家族祖祖辈辈一直都更青睐于《独尊》。

    不过,在《战争史诗》的论述不难看出,其作者更偏爱《团击》,但是他给出的理由,却让秦天一时无法理解。

    《战争史诗》不仅论述了《独尊》和《团击》各自的优劣,更是追溯到了远古甚至太古时期。

    《独尊》和《团击》这两部古籍,收录的是远古时期蛮人先祖的战斗技法。

    而在更久远的太古时期,这两类战斗技法其实并不冲突,《独尊》是基础,《团击》才是最终奥义。

    太古时期的蛮人先祖,力摧千山,河裂万里,这只是个人实力的体现。

    当他们协同作战,融为一体时,甚至可以与诸神对垒。

    在《战争史诗》对诸神之战的描述中,规模宏大的战场,颠覆认知的时空秩序,以秦天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