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地鼠计划 » 地鼠

地鼠

    AX-II计划第一阶段执行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内,系统模拟了自宇宙大爆炸以来130多亿年的历史,首先是原子,紧接着是分子,然后是气体、物质、星球,但受到设备的限制,仅仅能模拟半个银河系大小的宇宙空间。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理论的一大进步,它不仅证明了物理的普适性原理,也证明了大爆炸理论的可能性。

    其实,AX-II计划虽然一开始是以游戏项目被提出的,但在它合成了第一个氢原子那一刻,便立刻被各国政府纳入重点项目,一时间世界上六个大国的科研机构都设置了自己的AX-II项目。对荀子瑜来说,有了这些大国是支持,实验的资金支持也会大幅上升,因此作为项目拥有者的他也默许了这种事情。大国加入AX-II项目主要的原因,无非是通过这种模拟找到宇宙中那里还有人类可以使用的资源以及适宜生存的星球,各国独立的研究或者模拟也不计其数,但荀子瑜这套完全无干预的系统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此外。

    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AX-II系统模拟出了十几个可能适宜生存的星球方位,但适宜性都在50%左右,即必须通过前期的改造才能移居,这对于人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模拟还发现,虽然理论上宇宙中有大量能够被勘探的资源,但人类最赖以生存的碳元素却少之又少。荀子瑜认为可能是受系统大小的限制,恒星塌陷的情况较少,于是建议各国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将各国的处理器链接起来,组成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计算设备。当时正直边界者被发现,全人类大联合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意识,荀子瑜的提案很快便被通过。源源不断的星球与可勘探资源被发现,航天理论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人类仿佛找到在外星文明的打击下了生存下去的办法。

    除此之外,荀子瑜还有另一个重大的发现:生命。

    在一个小小的小星球上,生命诞生了,系统显示这个类地星球的海洋里生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是因为神的创造、也不是陨石带来的细胞、就是物质的不断组合排列间偶然生成的生命。

    处于对人类的某种感情,荀子瑜偷偷地违反了实验的规则,为那个小小的星球安排了一个年轻的恒星,一个小小的卫星,还有八个大小不一的行星兄弟,地球诞生了。

    从第一个有机物的出现,到人类诞生,地球用了30亿年。荀子瑜加快了实验时间,所有的处理器都在最大功率运转,按照现在的速度,系统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成人类。人类出现之前,荀子瑜会偶尔用这个小星球来研究自然灾害的机制与生命演化进程,但大多数的时间内,他都会静静的等待与观测,生怕干扰了这个奇迹。

    几个月后,水中出现了蓝藻类,然后是海绵、甲壳类、鳗类、苔藓、蝎子、鱼类、爬行类……一切都按照进化论在严谨,这个星球逐渐变成蓝绿色,出现了白色的外衣。在恐龙(或者某种大型动物)主宰世界的时候,荀子瑜安排了一个小小的行星,毕竟这也是人类出现的重要一步。

    一年过去了,

    两年过去了,

    三年过去了,

    人类没有出现,生命到了哺乳类就停止了进化。

    所谓的模拟试验,本质上是系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逐渐适应宇宙内部的逻辑,进而从模仿到预判。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宇宙中肯定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肯定存在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肯定存在外星生物,这些是无需怀疑的。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曾做过预测,在理论上,只要人类组建十二支勘测舰队,从十二个方向朝着太阳系外航行,在五十年内一定能发现宜居的星球。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以人类的能力,不要说十二支舰队,就是一支星际舰队都捉襟见肘。以地球上的资源储备,星系间的履行勉强能够进行一次。想要实现殖民定居,必须要开发其他星球的资源储备。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政府会同意整合系统。虽然荀子瑜的初衷是完模拟一个完全依靠自然演变的宇宙,但各国自己的系统都是依照现有宇宙模型来重新设计的,特别是对太阳系内几乎是一比一还原的,甚至连每一颗陨石的重量与位置都丝毫不差,这也是为什么几个国家的系统几乎能够无阻碍的连到一起。但多亏了这种整合,星际旅行才慢慢的走向实践。

    按照人类最先的设想,是在其他星球建立自动化勘探站,直接开发外星的资源建设能源储备与供应站点,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飞船可以随时补充能源,一步一步的向外探索。但这种加油站的模式有许多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比如作为补给站的星球至少要是行星或卫星,否则上亿度的高温会瞬间融化任何设备;其次必须要是固态星球,像木星这种气态行星对人类来说几乎没有开采价值;再比如不能离恒星或大型行星过近,否则飞船补充的燃料都不够逃离补给站。就这样,经过了几年的演算,人类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人类文明,即使将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转化为技术成果,也无法支撑人类的星际旅行。

    换句话说:人类文明的进化已经走到了终点。

    纵使做好单向航行的准备,理想状态下人类最多也只能飞到半人马座,这不单单是能源无法供应的问题,更在于人类相较于宇宙而言实在是太过渺小,这导致了两个十分矛盾的事实:一方面,人类的任何一次航行都必须有准确的路径计算,在宇宙航行中几毫米的偏差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另一方面,人类根本无法对航行进行准确计算,宇宙中有太多的影响因素,有时几万公里之外一颗陨石的细微引力都会直接影响飞行路线,而人类已有的数学储备下,即使是三体问题都无法计算,更不要说计算全宇宙所有的星体。

    人类与理想之前始终间隔了一道墙。不是来源于高纬度文明的阻隔或创世神的禁令,而是来源于自己的渺小与卑微。想要实现星际航行,人类必须站在宇宙的视角下看问题,但在宇宙的视角下,根本看不见人类。

    这个事实犹如一道绞绳,彻底束缚住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也开始抹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从某一天开始,人类渐渐的不再去畅享未来,不再喜欢前卫的艺术,不再讲究礼仪与风俗。人类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所措。

    再后来的某一个周末,荀子瑜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结发之妻从阳台跳了下去,就像漫无目的的雪花一样,消融在冰冷的虚空中。

    那一天,荀子瑜删除了模拟实验中绝大多数的数据,仅留下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他将AX-II计划更名为地鼠计划,并将实验的目的更改为探索人类继续在地球生存的方向。他不再去探究为何这个模拟的小星球上没有人类出现,他不再在乎原因,他向造物主一样编写了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人”,他不再研究天文学与物理学,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人文历史的研究,特别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这些领域,没有人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