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谁人谁事 » 番外1--对我职业的边界考虑

番外1--对我职业的边界考虑

    三年后。

    最近失眠频率增高,和自己的学生们有很大关系。

    这份由兼职开始的工作伴随了傅韫很久,对自我的道德要求不允许傅韫随意对待自己的学生,从而衍生出的,对自我的巨大疑问:

    仅仅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老师,我对小孩影响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问题背景:

    家长在日复一日和孩子的相处中逐渐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大不得其门,他们如无头苍蝇般向所有人诉说自己的痛苦煎熬,最常见的结束语通常是“老师,我们真的管不了了,拜托您了!”

    分析问题1、问题出现的根源:

    这样的话让我们这样见过无数孩子的老师内心所掀起的波澜,几近于无。内心伴随着怜悯和冷笑。

    断言:任何沉迷非学习方向的事物(手机,小说,恋爱),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都是家长。

    模拟对话:

    家长1:我拼尽全力在社会站稳脚跟,受尽心酸,给他优渥的生活,可他真的一点也不学习。

    老师:一个很贴切的例子,中国在近三十年来,经济扩张的迅猛势头以有意忽略环境破坏为代价,造成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你怎么能幻想什么都想要呢?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的有两面。

    家长1:我不拼命挣钱,孩子怎么吃饭?怎么上学?怎么去兴趣班赢在起跑线上?我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对他的正确影响和引导?可是我不能分身,我没办法,我有错吗?

    老师:你做的没错,可是你前提错了,有人真的能逼迫你在没做好准备的时候要孩子吗?你自己不知道养孩子,钱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前提吗?每个人精力有限,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感动的挣钱养孩子,孩子真的能理解吗?他知道你很辛苦吗?知道挣钱又多难吗?知道你并不是不爱他,只是分身乏术吗?以他的年纪,他凭什么理解?凭天天沉溺于打游戏刷视频中去获取虚无快感去理解?

    家长1(几乎掩面哭泣。):谁不想自己的儿女成龙凤,他们会在我们的羽翼下,健康,活泼,向上,对学习充满热情,孝顺,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好词汇安在他们身上。

    老师:所以“安”这个字用得好,你们内心很清楚,这是妄想,只不过面对和你血脉相连,从你肚子爬出来的宝贝时,自欺欺人的给自己灌迷魂汤罢了。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想承认,“在漫长的孩子成人的这十几年里,我无比清晰的逐渐感觉到,我的孩子,平庸。”

    家长1:所以真的没办法了吗?

    ******

    家长2:爸爸在外工作,每天回家,我每天为了他的衣食住行操心,给他最大的爱护,但是他成绩不上不下,敷衍学习,差不多永远是他内心所想,根本不知道如何让他认真起来,表面听你的话,背地里就是敷衍。

    老师:请问,在平常引导他学习向上时,你们的引导侧重是什么?(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为我辈之楷模,为国家为人民,学习最终的宏大目的,是为国家而战,外物皆可抛。(2)你是不是要足够强才能挣到你满意的工资,学历是最基本的门槛,能很好的养活自己,不让十年后的自己后悔。

    家长2:很少第一种,太飘渺,还是第二种用的多。

    老师:第一种在现今社会很少用来教育孩子,他们的素质普遍都太差了,家长用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去激励,适得其反,他可能会觉得你在讲政治,他们最烦政治,毕竟一个未成人的小孩,他能理解什么是道德,法制,政治呢?第二种应该是大家普遍使用的引导重点。

    那么重头戏来了,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他不知道吃一碗面所用的20块钱和吃日料所用的500块钱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巨大而难以攀越的差异;他想穿什么穿什么,他也不知道100块钱的鞋子和上千上万的鞋子之间所存在金钱差异,他只知道,家里就是有钱,同学也是这样,那么我这样也理所应当,我妈妈爱我。毕竟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吃喝鞋子。

    多么童稚的,泡在蜜罐里的言语,让人心动吗?恐怕是让人害怕吧。

    家长们精心织造的梦幻生活,他脚踩着上万的鞋子,手里拿着龙虾大快朵颐,不知道认真学习还有什么用处,此时你苦口婆心的告诉他,“孩子,不学习,你以后要捡破烂呢!!”孩子满嘴食物,一脸诧异,但还是说,“诶呀,妈妈,我知道了。”

    但他仍旧我行我素,认真是什么?我只知道,那会让我压力很大,而我只想轻松。

    你到底要自欺欺人到什么时候,他知道钱的概念吗,他只知道,他一张嘴就什么都有了,那要那么认真的脑子干什么?

    家长2:是我们惯坏了。

    老师:呵,是啊,惯坏了,你们很清楚他们的脑子坏了,坏于你们的可怕的矛盾心理,让孩子吃点苦吧,哎,满足他吧,不就一双鞋,省的让别的孩子笑话,伤害他弱小的自尊心。时间滴滴答答在你们每次的犹豫满足中悄然溜走。

    可笑的是,你们又在希望,孩子已经可以拿着遗产富足一辈子的情况下,又能有着闪亮的学历,看,这样多好,你们醒醒吧,凭什么?

    家长2:不,我们没有可以供他挥霍的那么多财富,他还是要学习。

    老师:那很好啊,还有得救。

    暂且将孩子不愿意学习,难以认真学习,知道学习重要,可难以进入学习的情况统称为未达到“学习认知的觉醒”,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孩子对于“学习认知的觉醒”是否能仅仅通过言语说服来达成?

    孩子对于“学习认知的觉醒”起到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什么?(由于我并非正统心理学出身,并不能面面俱到分析所有情况。)

    解决:1、不要心存幻想,仅仅是谈话绝不可能让一个孩子认真学习。

    2、放弃虚无缥缈的外物享受,衣服鞋吃喝重营养,而非牌子,削减生活成本,让他真正看得见挣钱的难处,如果您家的小孩难搞,那么不经意流露自己在社会上的脆弱,比如,被老板骂,被同事排挤,为了挣钱受伤,甚至可以适当的哭,孩子以为家长无坚不摧,他能有什么责任感?我更倾向于直接让他去工地暑假干一个月,让他知道没有学历,只能出卖劳力的痛苦,男生选择这种方式,效果奇佳,请不要总把这个当笑话看,这真的有用。

    3、不要在孩子面前虚荣炫耀自己家的财力,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我听无数的孩子张口闭口都是,我爸妈是老板,我家是什么车,我家保姆怎样怎样,每次听到,我都觉得社会无望,将都是蛀虫。

    4、想尽办法让他知道生活艰难,并且制造条件让他感受,甚至可以模拟场景,让家长在挨骂的时候,不经意被他听见,一个电话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她知道她要成长起来承担责任。

    家长疑惑:老师,将一切都引于金钱目的,是否会让小孩过于市侩?

    老师:难道在他没有赚钱能力的时候,全部给他最好的,让她不知道生活疾苦,以后可能不会市侩了,但他未来能给他自己和儿时一样的生活吗?那么他一定不能,那么这种落差谁来补足,家长要养孩子一辈子吗?那倒是也可以,就是不知道,您的内心深处是不是这样想的。

    大家都很清楚,在你幻想要让小孩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有所抉择,才理智清醒聪明。

    他不学习,他学习了,他学的不好?想让他更好,那更好了之后,要是能更有钱就更好了,永无止境的欲望裹挟。

    他不学习,他为了挣钱而学习了,他学好了,哎,要是不满脑子是钱就好了,要是少挣点钱能让他更不市侩就好了。哈哈哈,很可笑吧,哪里来的这么多得偿所愿,这又不是小说电视剧。

    综上,你说老师的作用?我只是传授学业的机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