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飞翔的大唐神棍 » 第八章:茅山宗理工传家

第八章:茅山宗理工传家

    白小猛看到王远知对青铜剑进行镀铬却不知道道门为了这样的技术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王远知的师尊陶弘景十岁读《神仙传》就有了养生之志,十五岁写了《寻山志》名声远扬。

    三十岁开始四处游历名山,四处寻仙访药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嵩山这处剑庐。

    经过石屋遗留的资料看来这个石屋的来历一点都不简单!

    尤其是这间石屋曾经的主人拉出来一个都是如雷贯耳鼎鼎大名的存在!

    欧冶子,徐夫人,白叔,张良!

    除了自称白叔的这位其它三个人无一不是历史名人!

    第一任主人就是欧冶子,根据记载他是在成名之前四处游历寻找矿石在太室山附近看到天降陨石而寻找至此。

    就近结庐而居炼制神兵。

    第二任主人徐夫人,徐夫人根据欧冶子的传说寻找到了这个地方。

    结庐而居十年乃还。

    第三任主人白叔,自称为战国名将白起第三子。在父亲赐死之前按照父亲的遗愿逃避至此。

    也是在这里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余生几乎都是在这里度过。石屋也基本是他开凿出来的。

    第四任主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的张良曾经短暂的居住于此。虽然不曾学过锻造之术。可是他却把其它三位留下的资料给翻译成了小篆留在了石屋中。

    以上所有白小猛一点都不知情。

    这间石屋上上上一任主人就是王远知的师尊陶弘景。

    寻仙问药的陶弘景在看过前人留下的资料之后大受触动。

    尤其是石屋内寻找到的一把无名剑更加的让他迷上了锻造之术。

    寻仙问药寻的是仙吗?显然不是,大多数人寻仙问药寻的是名。千古留名。

    张良翻译出来的资料在陶弘景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金银铅汞除了用来炼制丹药还能用来铸剑?

    名剑千年不腐蚀的秘方居然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一旦陷入了不同配比产生不同性质的“盲盒”惊喜中陶弘景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不同的材料能够带来不同的结果,在不断的尝试中陶弘景这个有强迫症的道士开始不断尝试各种材料。

    陶弘景把炼丹制药铸造脑洞大开的结合起来了,就像他尝试儒释道三教合流一样!

    “苞综诸经,研括烦省”在尝试添加草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本草经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

    于是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

    在锻造的过程中耗费颇多,还好有个世上最会玩的皇帝梁武帝送来了送其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材料让他炼丹。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汞可以和其它金属形成“汞齐”可以制作金属镀膜。

    同样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发现焰色反应的人,硝酸钾的紫色火焰也是第一个记载的钾盐鉴定记录!

    就这样一个一心向往长生的道士在无数次的铸造中成为了在整个南北朝都赫赫有名的铁匠。

    一次次的推敲演算中一个求仙问药的道士成了传说中“山中宰相”。

    这样一个工科男属性拉满的道士带出来的徒弟几乎和他不遑多让。

    王远知作为陶弘景的得意门生同样对于铸造有着超乎想象的天赋!

    陶弘景没有恢复的青铜镀铬工艺在他的手上终于再现人间!

    自从楚汉战争之后就已经失传数百年的顶级工艺,其中的难度系数不下于阿三能够修完飞机不多螺丝!

    白小猛不知道王远知的和他那个理工男师尊的过往,但是王远知帮助青铜镀铬的行为已经帮助白小猛推开一一扇大门。

    对于一个忙命之徒来说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只是开玩笑一般的低级玩意。

    白小猛知道无烟火药的制备方法,王远知展现出来的高超的铸造工艺让白小猛看到了火炮在大唐肆意妄为的样子!

    当然一切都只是构思,刑不刑的还得看往后自己有没有发展科技树的条件。总之一句话,压力给到了李世民—、—

    大杀器自然不能轻易放出来,毕竟作为一个守岛里面的前退伍军人别的东西不说各种杂书看的实在是太多了!

    以前完全拍不上用处的奇奇怪怪的知识在这个世界里是白小猛真正的立身之本!

    欧冶子铸剑可不止青铜剑,还有三把铁剑。第一把叫“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此铁英炼铁铸剑。

    白小猛正在回想哪里有锰铁矿可以制作弹簧钢的时候,潘师正带着道童回来了。

    竹篮里面装着夹杂着大量泥沙的矿石。白小猛哪怕眼睛瞎了也能分辨出这些带着弱磁性的矿石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锰铁矿!

    有句老话叫什么来着?

    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

    潘师正虽然对锡过敏,但是对于锻造铁器也延续了自己师尊和师祖的优良传统。

    没有一把利刃的道士不是一个合格的道士!

    王远知铸造青铜剑的时候白小猛看的是云里雾里,但是在潘师正开始锻造铁剑的时候就能够看明白了。

    毕竟锻造四把火的原理熟的不能再熟。

    敲敲打打的很没有意思,一把铁剑哪怕有道童的帮助都用了快要一整天!看的人直打瞌睡。

    终于知道屋子里的鲸油的真正用途了,原来是潘师正潘大爷用来淬火用的。

    但是一把刀需要这么多鲸油来淬火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当然不需要!又不是制作大型铸件用来回火浴的!

    这个老头刚来的时候看到自己用了点鲸油肉疼的样子白小猛到现在都记得。结果这大爷自己糟蹋起来比自己还要厉害千百倍!

    居然还敢对自己大呼小叫!

    白小猛把手指上摸过剑身残留的油脂几乎怼到了潘师正的脸上了都不知道把剑身上的油脂清理掉!

    居然打算就这样镀铬!!!!

    “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记吃不记打,最后一步防锈失败多少次了。都不知道把剑洗洗干净!”

    王远知怼起自己的弟子来一点都不留情!

    潘师正???您什么时候说过?自己也是刚知道的吧!

    白小猛???

    感情你们玩剑这么久都不知道镀膜之前表面一定要处理干净?

    又是重复的涂抹糊状物之后黏土包裹送进炉子里面镀铬,而且在镀铬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回火处理。

    如果潘师正之前的处理没有出现意外的话这把三尺长的铁剑应该勉强能够算是一把不错的好剑了。

    但是鬼知道潘师正是如何控制钢铁里面的含碳量的,鬼知道他锻造的时候怎么控制内部结构匀称的。

    全程纯手工制造几乎每一炉钢铁的性质都不一样,纯粹是老天吃饭。不过据说优秀的铁匠可以通过飞溅的火花来判断钢铁的性质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回火的温度他们是怎么确定的?难道真的是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只能听天由命了!”王远知感慨。

    白小猛:我丢!还真是听天由命?

    陶弘景,王远知,潘师正师徒祖孙三代和欧冶子,徐夫人这样的顶级锻造大佬比起来专注度不够。

    而且喜欢在原材料上玩花样,毕竟道士炼丹带进来的毛病没有个千百年没办法彻底制好。

    就像人家明朝好喜欢往黑火药里面添加石灰,砒霜之类的奇怪东西…

    其实对于科研来说他们这样不断的尝试属于好事!如果能够把一手资料完整的传承下去总会有一天能够有个幸运儿的手上发扬光大。

    科学的本质就是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中建立起来的理论化知识体系。

    科学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王远知他们缺乏体系化的理论基础而白小猛缺少的是足够的经验积累。

    不得不说白小猛和茅山宗的道士们属于正真的天作之合!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像李世民此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次造访王远知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战争对于大唐来说进行的很顺利,郑王王世充的势力已经被压缩在了洛阳城中依靠洛阳的高耸的城墙来进行最后的挣扎。

    之所以没有不惜代价的攻取洛阳只是因为李世民需要提档窦建德过来摘桃子!

    毕竟洛阳这样的坚城想要打下来伤亡必定惨重!

    李世民头疼的不是如何攻下洛阳而是如何让窦建德带兵来援!

    程咬金对于秦王脱离军队出来微服私访有些抱怨,王世充虽然如今被困在洛阳可是附近依旧有他的残兵游勇存在。

    秦王这样的行为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一个老道士而已有什么好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