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禅,匡扶汉室 » 6:找补魏延,旧木抽新芽(求追读!)

6:找补魏延,旧木抽新芽(求追读!)

    “治国如烹小鲜。”

    但又不像煮饭烧菜那么轻松。

    ……

    刘禅舌战群儒,改都汉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本汉中一地只用魏延驻军即可。

    如今却要考虑更多现实问题。

    这下子可让刘备头有些大,加上年纪稍大,再因为高兴喝了不少酒,头已经有些发胀,晕乎乎的。

    不过老刘还是强撑着,做出一些安排,说道:“既要定都汉中,曹贼便不可不防。”

    汉中不比成都。

    是战争第一线。

    一旦曹贼卷土重来,只需越过褒斜道即可直达汉中城下,一旦逃脱不及时,基本等着团灭。

    阳平关至关重要!

    诸葛亮不疑有他,起身说道,“文长将军勇武不凡,兼具智谋,可擢升大将,驻守阳平关,以抗曹贼。”

    刘备思索片刻,也知道诸葛亮的打算。

    这是要找补魏延的损失。

    也要给刘禅擦屁股。

    如果不是刘禅横插一杠,魏延如今可是汉中太守,都督此中事务,位比关羽,正式跻身蜀汉最高管理层。

    “有文长坐镇阳平关,孤心甚安。”刘备拂须颔首,看向魏延,眼神赤忱,“即日起,擢升文长为镇北将军,领一万兵马坐镇阳平关。”

    历史上刘备称汉中王,擢升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后称帝再度提拔魏延为镇北将军。

    如今找补一些损失,让其跃升至镇北将军之职,仅在四方将军之下。

    哪四方?

    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关羽张飞无需赘言,刘备的左膀右臂,战功卓著无人可比。

    马超,逼降刘璋,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黄忠,跟随刘备进入益州,成功夺取益州,在汉中之战中,他于定军山下斩杀征西大将军夏侯渊,立下头功。

    如此安排,可安魏延之心。

    果然,魏延欣喜一笑,抱拳谢恩,“谢王上恩典,末将还是那句话,曹贼若举国来攻,末将为王上挡之。”

    “若曹贼兴兵十万来袭,末将自当攻灭其军!”

    众人皆称颂。

    “壮哉。”

    刘禅小头一点,也在思考后续如何收拢魏延之心。

    老刘给他解决了官职一事。

    留给小刘的办法可不多了。

    联姻?

    魏延好像还没有女儿。

    就在刘禅思索之际,刘备再度开口说道,“成都重于泰山,需遣一员大将坐镇,保境安民,恢复民生。”

    旋即刘备的目光在张飞,马超,黄忠以及赵云,吴懿等人身上徘徊。

    他现在也是举棋不定。

    坐镇后方。

    等同于失去了征战机遇。

    如今天下未定,曹魏江东并立于世,若是调到后方,相当于后世公务员调到二线准备养老了。

    刘禅瞥向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均是一幅作壁上观的样子,似乎并不愿意掺和这件事情的定夺。

    法正,李严还有吴懿都微微缩了头。

    刘禅看得出来,他们也不愿意得到这个“美差”。

    “这是想要把这个人情送给我了。”刘禅嘴角一撇,再度起身,朝着刘备拜道,“父王,孩儿以为,七国争雄二百年间有十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并不妥当,甚至是在南北朝时由人为为了顺口编撰而来,颇有争议点。

    所以刘禅改用了十大名将。

    众人闻言皆是有些发懵。

    现在是挑选大将,坐镇成都,怎么扯到战国十大名将?

    刘禅不理会众人不解的神色,侃侃而谈,“其中便有一将,出自赵国,功绩颇大,老而弥坚。”

    赵国。

    老而弥坚。

    众人一听就知道是赵国大将廉颇,也第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在宴席之中颇为沉寂的老将黄忠身上。

    刘禅只记得黄忠在斩了夏侯渊没几年就去世了,兴兵伐吴之战也没有他的身影,想必是在这段时间内去世。

    具体去世时间刘禅不清楚,但他觉得黄忠还能在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怎么会那么快老死?

    大概率是因为老无所依,再加上闲置在家郁郁而终。

    刘禅想留下这尊宝,给老黄忠找点事情做才是。

    黄忠闻言,也不免有些吃惊,他是万万没想到刘禅能够记得自己,甚至还将他与廉颇相提并论。

    那可是赵国名将,可抗衡武安君白起的大将,黄忠自恃勇武,但也不是那种嚣张跋扈高调之人。

    如今有人如此赞誉,不免欣喜,大笑说道,“多谢公子赞许!”

    黄忠没自谦,算是接下刘禅的示好。

    “将军当得。”

    刘禅行了一礼。

    是将军,而非老将军。

    这更让黄忠心中窃喜。

    他前几个月还能冲阵怒斩夏侯渊,取得汉末三国斩将职位最高纪录。

    谁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呢?

    可刘备却有些怪罪的意思,沉声说道,“阿斗,切莫想一出是一出,黄老将军如今年事已高,再经汉中大战,需要休养。”

    刘禅不答,笑问黄忠,“将军,廉颇老矣,善能饭否,我观将军身体硬朗,还能再战二十年。”

    黄忠闻言,不复此前沉寂,爽朗大笑,恍若一头猛虎,声音洪亮不比任何血气旺盛的年轻人差。

    自是引得众人侧目,惊讶连连。

    “哈哈!公子所言甚是!”

    黄忠拍案而起,他目光如炬,肃然抱拳道,“王上,末将尚有余力,可愿再为王上征战十年!”

    刘备目光复杂的看着黄忠。

    后者眼神坚定,不疑有他。

    甚至颇有种你要是看不起我,我就死给你看的决绝意志。

    “王上切不可因关切之意,寒了汉升将军之心。”诸葛亮恰时起身,俯身拜道,“王上要担忧汉升将军不堪重负,可派遣文武辅佐即可。”

    诸葛亮三两句话就让黄忠懂了刘备的“深意”。

    他必然不是因为不敢用年事已高的黄忠,而是出自仁义关怀,深切恩德。

    再加上老刘的人设就是仁义为先。

    黄忠也就信了。

    刘备接上话茬,直接拍板说道,“即日起,擢升汉升将军为蜀郡太守,后将军,另封关内侯,坐镇成都。”

    “烦请汉升辛劳一些,三日后率领五万大军返回成都,后续孤王自会安排文武辅佐将军安民理政。”

    黄忠欣然答应,“谢王上恩典。”

    此时的黄忠就像是一根即将枯萎的老木,又抽出一根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

    一番事了,夜也深沉。

    今日晚宴,文武都是喝的兴起,兴奋劲一过都昏昏欲睡,刘备率先扛不住,不便继续议事。

    散伙儿回府,各自休息,明日再议。

    月亮犹如一轮银盘悬挂在夜空中,洒下清辉,将周围的一切染成银白色。

    朦胧的月色中,远山近树都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置身一个美丽梦境。

    府外,早有一架马车等候。

    等刘禅出了府门,守在府门口的一位青年便迎了上去,给刘禅递上一件披风,关切说道,“公...公子子,夜里...凉。”

    青年身高七尺有余,面红唇白,端的是一副好长相。

    腰间带剑,身上披甲,颇为威武。

    “士载,久等了。”

    刘禅并未拒绝,由邓艾为他挂上披风,抖擞一下,迈步向前踩着小凳子上了马车,“回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