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通天之路 » 第八章 永正上位行赏罚,宁泰苏醒皇见皇

第八章 永正上位行赏罚,宁泰苏醒皇见皇

    转眼间便是两个月,许多人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实在是这两个月发生了太多大事。

    两个月前,废太子徒沐宫变失败与太子妃双双自尽,宁泰帝陷入昏迷。在宁泰帝昏迷的这段时间,在众皇子的一番角逐下,忠雍亲王徒消终于获胜上位,年号永正,次年改元。

    接下来自然是永正大肆封赏、安插亲信、排除异己的戏码了。

    然而,或许是用惯了阴谋算计,也或许是没受到过正统的继承人教育,他在替换了朝廷各部门一二把手后就停止了动作,包括锦衣卫也是,只是更替了都指挥使,美其名曰“其年事已高,允告老还乡”,至于被替换的人,永正更是命令锦衣卫严加监视乃至软禁在家。

    而所有人都敏感的军权则是没什么变动,因为永正已经跟荣国公贾代善达成交易了,贾代善会替永正节制京畿所有兵马。

    这让所有人都懵了,纷纷怀疑起了人生:太子殿下就是被这玩意儿打败的?

    当有人对人员调动提出质疑时,永正就出示了所有人乞骸骨的奏章,上面甚至还有推荐的官员。这些奏章极度相似,放到知网上都是99%的查重率,因为只改了两个名字,一个被替换的,一个替换的。这让朝中大臣们哭笑不得。

    然而,许多人发现封赏名单中没有王子腾和史鼎的名字。

    这也是当然的了,虽然几乎所有亲历者都对事变的经过三缄其口,但是这两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惊世骇俗了:亲手杀死自己的亲大哥啊!而且平日里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又是出了名的好。

    因此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对王子腾和史鼎的封赏表示了反对,而永正帝本来对他们的封赏就有所顾虑,再经大臣们这么一闹,就顺水推舟地撤销了二人的名字。

    当然,私底下永正帝还是赏赐了许多金银财物以示安抚,并许诺将来会重用他们。

    这下朝中又是暗流涌动起来,宁泰帝的太监总管戴权更是命令锦衣卫阳奉阴违,时不时还把永正帝的算计和计划通报给朝臣。

    至于为什么戴权被剥夺了锦衣卫指挥权还能命令锦衣卫,当然是因为永正帝的骚操作了。

    永正帝只更换一二把手而不动下面的人,看起来是对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实际上不但让各部门联手架空了永正帝,还让原尚书、指挥使们能够继续指挥下属。

    可笑永正帝还对自己的做法沾沾自喜,自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揽过大权,扶持的亲信们更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殊不知各方势力都笑死了,不但笑新官们的迂腐顽固,更笑永正帝的自作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新官们上任后没发现自己指挥不动下属吗?

    首先,相当一部分新官上任后都没弄清楚自己职位的职能。

    例如新任工部尚书张清,他上任时前任工部尚书陈景还被软禁在家,自己也没想过去拜访一下交接一下工作,在简单询问过下属后就认为工部的职能是给皇帝打造物东西的,直到几个月后黄河泛滥才知道还要治河,当然那时候他已经在锦衣卫诏狱了。

    其次,新官们多是御史言官,还是读书读傻了的那种,毕竟有能力的早就被提拔录用了。因此他们多会听下属的意见后再自己进行修改为自己的对策,更有甚者竟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发号施令,然后就不管了,对于结果也是扫一眼就通过了。

    看到这些上司的所作所为后,下面的人便开始经常谎报项目、加大预算。而新官们又大多不通庶务,多是扫一眼就批了,再加上涉及的钱财太大(本身就不小,下属又加了预算),竟捞了不少。

    下属们看到了也有样学样、大捞特捞。因此新官们在任期间留下了大笔的呆账坏账。

    而同时,新官们在把事物都交给下属后就都清闲了下来,于是他们时不时举行文会,创作新词,好一副“垂拱而治”的“盛世气象”。

    因此,这一批新官就被下属们戏称为“清官”——清闲而若智。“清官”们知道后还以为是在夸赞他们,平日里更加喜庆了。

    当然,永正帝换上的官员都是从三品起步。什么,你说从三品以下?众所周知,君子为官从三品起步,虽然他们上任前没一个正五品的。永正帝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央朝堂的正常运转,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

    没过几天,一则消息震惊了整个神京:北静王府世子水潇死了,北静王水慕卧床不起。

    紧接着还不到一个时辰,皇宫就出了一则告示:北静王世子水潇与废太子交好,废太子死后郁郁寡欢,醉酒后落水而亡;北静王闻之气急攻心,卧病在床。

    随即,又传出一道圣旨,册封水潇之弟水溶为北静王世子。水溶在接下圣旨后高呼万岁,并进宫谢恩。

    永正具体和水溶谈了什么不为人知,只是水溶在回到府上后不久就有亲兵快马出城。

    这下,所有人都回过味来了:好家伙,永正你小子开始插手官员后院了,还是里应外合!

    永正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密探了,叫绣衣使者,这次能坏了徒沐的事绣衣使者也是居功至伟。

    因此永正登基后就让他的太监总管夏守忠扩张绣衣使者。顺带一提,夏守忠就是小夏子,在永正成功的当天就给自己改了名。

    然而,扩张后的绣衣使者水平却不太行。主要是为了尽快使人手遍布大乾,夏守忠招人时实在荤素不忌。而原来的绣衣使者虽然精锐,却被大量稀释了,多是充当管理人员了。

    这种情况下,你要叫他们传一下消息还可以,让他们刺探消息的话就大可不必了。毕竟五品以下的官员还好,大多没那个眼力见,只知道朝中有个锦衣卫。但是能做到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就绣衣使者那水平在他们眼中简直是无所遁形。

    以往大家虽然都知道皇家有向自家安插探子,但是大多十分规矩,不牵涉后院,皇帝与大臣们又有着默契,因此大家都当密探不存在。但现在永正搞了这一出,所有人家有了前车之鉴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始清除在自家的密探。

    然后,锦衣卫就遭了池鱼之殃,在这一波清理绣衣使者中被顺带手地给一起清理掉了。

    次日,永正在朝会上册封破蛮伯府世子冯唐不降等袭破蛮伯,镇国公府世子牛继宗、齐国公府世子陈瑞文、治国公府世子马尚不降等袭一等侯。这倒是没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只是认清了敌友关系而已。只不过这下倒向开国四王八公一脉的勋贵已经有一王三公了,这让大家伙不禁把目光转向了剩下的三王五公。

    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永正帝又开始其所谓的“拉拢封赏”了。只不过这一次,永正的表演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宁泰帝醒了!

    等到永正帝带人匆匆赶到大明宫时,得到锦衣卫通报的一众军政大佬(被永正罢免的那一批)早就已经来到大明宫前候驾,为首的正是荣国公贾代善。永正帝脸一黑,让朝臣列队等候,自己来到门前,正要推门进去却被门前锦衣卫拦住。

    “放肆……”永正帝双目圆睁,正要发火,却听到宫门打开以及大明宫太监总管戴权的声音:“参见皇上。皇上,陛下宣皇上觐见。”

    永正帝火没发出来,气又没处使,导致脸涨的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