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禁忌仙途 » 第七章 醮坛

第七章 醮坛

    桌上,白玉瓷瓶打开,褪凡丹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可想到丹香背后代表的血腥,陈承安就觉得胃部不适,赶紧把木塞重新塞好。

    “之前我还能用‘资质愚钝’当做理由,现在褪凡丹都送过来了,我要是还对外宣称没能入门,那就不是能力有问题,是态度有问题了。”

    陈承安深知,在单位上班,工作能力不行最多挨骂,但工作态度不行,那就绝对会被领导穿小鞋、找机会干掉。

    难道真的要修炼太乙神功?

    这个念头刚出现,陈承安就立马抛之脑后。

    “不行,人的底线就是这么一点点被突破的。刚开始修炼只需杀一两个人,后面十几个,再到后面百十个。

    等我为了修炼功法,不惜屠戮无辜者的时候,我还是现在的我吗?这和死了有什么区别?”

    陈承安紧紧握拳,他不想屈服于恐惧。

    太乙神功修炼入门后,前期的表现形式还仅是力气变大、反应灵敏,它会随着修炼进度,一点点自内部改变肉体结构,最终凝结一颗金丹。

    “靠着金光咒的加持,我还能蒙混一阵。”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想办法早日举起青铜鼎,逃离太乙门。

    只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带上母亲,找个村子一躲,世界这么大,陈承安就不信他们还能找上来?

    至于青云子的卜卦……

    陈承安记忆中有几个扰乱天机的道法,到时候挨个布置一遍,他就不信青云子还能道法通天,直接找上来?

    “以我当前金光咒修炼的速度,想要举起镇山鼎,六七个月。

    而太乙神功配合褪凡丹,六七个月修炼下来,身躯应该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到时候很可能就瞒不过去了。”

    时间,还是时间。

    “换一个修行功法?”

    “不行,金光咒作为道家修行的八大神咒之一,不论效果、隐蔽,还是施展方便程度都是最适合我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之后一段时间,陈承安一直在思考完美的解决办法。

    在第七天的时候,三师兄蒋炎来找他询问修炼进度。

    这回陈承安没有继续说尚未入门,而是展现出了超人的身体素质,表明自己服用了褪凡丹后,已经正式步入修行。

    始终一副死人脸的蒋炎,第一次露出的笑容。

    虽然他笑起来比冷着脸还要吓人,但看得出,他是真的为陈承安修炼入门感到欣慰。

    在听说陈承安入门的当天晚上,六师姐顾晴霞特地叫他去后院,在院子里支起了锅,做了一顿火锅作为庆祝。

    顾晴霞不吃肉,所以准备的牛羊肉都下了陈承安的肚子。

    见她吃着没有多少味道的白菜、豆腐,陈承安跑去厨房拿了小碟子,葱姜蒜切碎,弄了点香油,稍微撒了点盐。

    “你尝尝这个。”

    顾晴霞接过小碟子,捞起一片白菜,在里面沾了沾,送入口中……

    “好吃!”

    这只是一份简单的油碟,可惜这个世界还没有发明出芝麻或者花生酱,要不味道会更加丰富醇厚。

    看着顾晴霞明亮的大眼睛弯成了月牙,陈承安感觉心中的压抑都消去了不少。

    也只有在面对咸鱼师姐的时候,他才能真的放松下来。

    “说是师姐,到底不过是十八九的小姑娘。”

    胃里暖呼呼的感觉很舒服,陈承安喝着清茶,学着顾晴霞的做派,靠在躺椅上,静静望着头顶陌生的星空。

    忽然,他听到顾晴霞问:“你吃褪凡丹了?”

    “嗯……毕竟师兄的好意。”

    顾晴霞轻叹一口气,陈承安侧过头,看到她明亮的眼眸里似乎蕴含种种情绪。

    “吃就吃了吧,吃了就不要想太多,专心修炼,不过也别太认真,记得时不时来找我吃饭。”

    师姐估计以为我今后会像青云子、三师兄一样,沉迷在吃人修炼的路上。

    陈承安把茶杯递过去。

    “当然,我还惦记着你做的烤地瓜呢。”

    “好,只要你爱吃,师姐就给你烤。”

    两人轻轻碰杯,以茶代酒,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

    离开后山,陈承安慢慢悠悠的走着,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看着砖石地面。

    他没有再思考怎么逃离太乙门,心神完全放空,金光咒感受到某种气机影响,自行运转,整个人处于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

    等回到屋子,坐在床铺上,陈承安才猛地回过神,心中骤然乍起一道雷。

    “我知道了!”

    “我知道要怎么举起青铜鼎,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论武力,陈承安比不过能够御剑飞行的三师兄。

    论计谋,陈承安比不过心思阴沉,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的青云子。

    “我唯一的优势就是穿越前那一晚看的道书!”

    “道法、神通需要修炼,我没有那个时间,但有一个办法不需要修炼,也不需要花大把的时间,拿来就能用!”

    醮坛。

    醮坛,又叫法坛,是道门用来祭拜神明、举行法事、讲经说法的仪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天大醮。

    罗天,即诸天,网罗诸天诸地之意,要搭设九坛奉祀天地诸神。

    罗天大醮的醮期则长达七七四十九天,并分七次举行七朝醮典,对应的仪式有焚香、开坛、请水、扬幡、宣榜、荡秽、请圣、摄召、顺星、上表、落幡、送圣等,极为繁杂。

    不过,陈承安没那个人力物力,况且他看的道书中仅是对罗天大醮少着笔墨,提了一嘴而已,想要照搬是不可能的。

    说到布置法坛,陈承安最先想到的是九十年代港台电影中,身穿黄色道袍,手拿摇铃的林正英。

    “英叔在剧中就是单人开坛做法,降妖伏魔,我为什么不可以?”

    道教中的开坛做法几乎“包治百病”,上到祈福消灾,下到超度亡魂。

    只要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开坛请示天上的神仙老祖。

    “我的记忆中有关于醮坛的大致做法,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反正现在想不出别的办法,死马当活马医。”

    陈承安越想脑子越清醒,已是深夜,却没有半点困意。

    “开坛做法需要用到香、花、灯、水、果五种献祭供品。香和灯,我可以在道观库房找到,我上次见过还有一个香炉。

    果的话去厨房拿几个苹果,水……照理说应该用特殊处理过的净水,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用井水吧。至于花,我可以用师姐小院里的野花。”

    供品找起来并不困难,太乙门好歹是一个道观,这类东西,东拼西凑还是能找到的,麻烦的是法器。

    影视剧中的道士通常是手拿桃木剑,其实并没有局限于剑,如意、玉印、宝剑、令旗、令牌、镇坛木等都可以作为法器来使用。

    种类和样式没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在于法器的材质。

    玉石、桃木又或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

    很可惜的是陈承安一样都没有。

    后面几天他尝试在没有法器的情况下开坛做法,多次试验下来,陈承安能隐隐约约感觉到某种力量的存在,但始终无法将这股力量召唤降临。

    “看来还是法器的原因。”

    陈承安把香和灯掐灭,水倒掉,啃着苹果思考怎么搞一件法器。

    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和青云子或蒋炎说,难道要找师姐帮忙?可她跟我一样,也是不能下山。

    顾晴霞不像三师兄蒋炎,天天背着一把长剑。

    除了手上戴着一个成色不怎么好的玉镯子外,顾晴霞什么都没有,找她也帮不上忙。

    好不容易想到了一个方法,却卡在了法器这一关,陈承安苦恼的用手指轻敲着桌子。

    他知道这件事急不得,青云子看似常年在三清殿闭关,实际上不知道在道观内有多少耳目,越是焦急,越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再等等机会。”

    陈承安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月。

    这天,他正在屋中修炼金光咒,外面忽然传来了外门弟子的声音。

    “承安师兄,有人上山来拜访你了。”

    陈承安敛去金光,站起来。

    “谁?”

    “她叫张红芳,自称是师兄你的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