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仙路之三清山 » 第57章 从群众中走来

第57章 从群众中走来

    王先生要盖房子了,不是盖睡觉的地方,是要给当地盖一所从小学到博士的学院。

    先生要开始讲课了,当地的所有人都可以去听。

    少数民族的族人们觉得王先生很有意思,他要用他那些奇怪的想法来教我们在这里生活。

    土司们听说了王先生的要求,纷纷把族人们赶了过来,去听听王先生的课去,他可以让你们将来去朝廷做大官。这些东西我们不会,王先生可是这方面的行家。

    就这样,一个奇怪的学堂开课了,无论大人小孩,打猎的,种田的,当官的,经商的,都在跟着阳明先生学习,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家伙真的可以给自己解决眼下的困难,还能启发自己怎么进一步过的更好。

    一个人的成就就在他突然爆发的那一刻,王先生开悟后写下了五经臆说,内容如今不得而知,只有弟子得到的一部分残篇。到今天,我猜或许先生已经看透了四书五经的本质,那就是个牢笼,会把许多的人禁锢死。这些经典有时候会限制社会的发展,他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留下来了。

    有时候所谓的弟子们很像如今的一些短视频博主,他们喜欢剪辑一些成功人士的只言片语,希望别人奉为圭臬,自己好获取巨大的流量。所以他的弟子们也是,所以王先生死后,大家就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是真传弟子,然后就分派了。

    如今的圣人也料不到以后的事情,他只是找到了解决自己矛盾的办法,在引导社会群众,也影响着很多想突破的人。所以很快有了很大的一群粉丝群。有人说,王先生喜欢讲课,喜欢教育人,但是在那个被程朱理学限制的死死的年代,我想他就是带领大家走出那些死板规矩的一道光芒。他能影响到所有的群体,包括妇女、儿童、官员、甚至是语言不通的外国人。

    我们最近的教育又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又被某种东西禁锢了,这一次阳明心学已经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需求了。因为圣人也没有经历过现代科学,人心的欲望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但是人心与规矩永远存在矛盾,我们的矛盾只能由我们解决,王先生只给了提示。悟不悟的到还看自己,能做多少谁也管不到,权力和行为都在自己的手里,如何在当下做选择,都是自己说了算。

    每当看见那些犯错误的人反省,我是如何的一时失察,如何如何,犯错都是自己和欲望的斗争,谁也怪不了这个社会,也怪不到别人。事情是自己办的,别人的诱惑你没有顶住,死不悔改的埋怨他人,这样的人不值得原谅,也不值得同情。

    王阳明讲课的影响很大,他就像一个巨大的指路明灯,让人可以安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由于影响足够大,所以提学副使席书便邀请他去贵阳书院讲课,席书是个大儒君子,只是也有困惑,王阳明点化了他,他也奉阳明为师。可见心学在当时是真的很先进,能解开许多人心头的困惑。

    贵阳书院的王阳明又进化了,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的理论。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们如今的好多所谓的父母官,自己讲着反贪污,反腐败,就在会上被检查机关带走了,这是知行不合一的结果,他们都缺乏这些方面的教育。

    王阳明在贵阳书院不但提出了知行合一,还告诉他们要“事上炼”,什么时候“事上炼”,我觉得就像现在的学生做试题,不是你背住了哪些公式你就毕业了,你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去熟练的掌握它。做到知行合一就是看这些东西犹如做1+1=2那样的简单,就是掌握了,然后才能突破。

    正德五年,刘瑾被抓,被处死了,王阳明终于可以复出了。

    王阳明又做官了,他要去庐陵做知县了。官老爷和群众们永远有矛盾,他们是天然的对立阶级,然而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鱼与水的关系,没有鱼的水是一摊死水,离了水的鱼,也是死鱼。他们互存共生,但是矛盾从来没有断绝过。

    庐陵知县不好做,这是当时许多人留下的经验,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在这里当官,因为当地人很难缠。许多的政令推行不下去,为了当地的金毛蒜皮的小事,折磨的历任知县苦不堪言。当地人很喜欢告状,也喜欢抬杠,往往为了一件小事争的不可开交。在这里作官对当时的老爷们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王阳明被派到了这里,或许是有人准备要他好看。

    他来到这里以后,首先就把当地的苛捐杂税免了一半。不该收的税他不管收,别人也别想通过他的手剥削百姓。因为当时除了各级官员,还有一些太监在地方驻扎,他们的作用大多数是给皇帝捞钱。因为皇宫也需要小金库,不然每笔开支都跟大臣们要,皇帝有时候还要不到,所以就变着法的让太监下去以干活的名义捞钱。但是,太监自己也会乱花钱,一个特别的权力交给任何人,都会产生许多的怪现象,什么时候也会如此。就像如今的保安有时候会过分的行使自己的权力,锁车,甚至敢锁救护车。他们素质低下,却敢放大自己手里的权利,谁给他们的胆子,都是自己的欲望罢了。如果这些人做了警察,城管,我们无法想象这个地方的治安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王大人轻松的解决掉了这个问题。

    他给上级写信诉苦,告诉他们当地的百姓的情况,然后说这个税当地的官府不会去收,因为已经到了民变的边缘了,我刚到这里就被数万人围着喊冤,他们真的很困难,我只好免了税。况且你们乱收费,本就不合理,如果上级税官觉得我做的不对,可以用法规来处理我。

    负责收税的太监很郁闷,钱财的来源断了,这个人他也得罪不起。毕竟刘公公那么厉害的人想搞他,都没有搞死,被他给熬死了。这样的人离他远点好,省的以后遭雷劈劈死我。只能一边骂手下无能,一边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被王大人给截留了,自己去找自己的老大诉苦去,恐怕挨一顿骂都是轻的了。

    解决完税收,王大人就该解决自己要遇到的大麻烦了,如何解决不合理的民俗给自己造成的困扰。